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
一
踏上非洲的旅程,我们难掩兴奋和激动。
从空间距离而论,那是一片遥远而神秘的疆域;从情感距离而言,那里却是一片亲情处处、亲情浓浓的土地。那里有太多的佛山乡亲,他们像激情勇敢的舞蹈,震撼那片古老的大陆;他们如迎接黎明的手鼓,壮丽如海上的日出。从文化角度审视,他们是非洲莽原上熊熊燃烧的篝火,让远方的人们发现他们背后的家乡,感知佛山的力量。
寻访全球南海会馆,让我们有机会以一个特别的视角来证明这种生生不息的佛山力量。走进非洲,就是向这样的力量致敬。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佛山一个代表团到访非洲,下了飞机四处寻找接机的黄色面孔。没想到一位热情洋溢的黑人小伙翩然而至,一开口就是地道的粤语:欢迎各位乡亲来到马达加斯加!
我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但我们相信这样的故事绝不是编造的段子。走进非洲,我们知道并见证这份真实:200年前漂洋过海来到非洲的佛山乡亲,他们早已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只是梦里长流着珠江水……
远隔重洋,万水千山。因为他们,佛山离非洲很近。
二
最早迷上非洲,是因为一部叫《走出非洲》的著名电影,那片辉煌遒劲、雄浑壮美的风景让人沉醉、彻夜难眠。一直渴望像电影主人公那样走进那片遥远而独特的存在。
我第一次到非洲是去南非。从广州飞约翰内斯堡,下飞机乘车进入市区,发现一座建筑上竖有一块醒目的招牌:顺德家具城。当地人告知:南非的佛山华侨很多,以顺德和南海人为主。
我从佛山来,这个消息让我激动。这块耸立在黑土地上、大都市里的商业广告牌,点燃了我的好奇:佛山乡亲是何年何月走进非洲的?
后来我又有机会先后走过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留尼汪、安哥拉、博茨瓦纳、尼日利亚等近10个非洲国家。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佛山乡亲的浓情,感触他们的顽强和坚韧、勤奋和创造。记得在科特迪瓦,一位中国外交官说过一句话:搞清楚佛山华侨在非洲的历史和分布,就基本搞清了中国华侨在非洲的情况。
我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佛山人是中国人走进非洲的先驱,他们是最早在这里落地生根的中国移民。
寻访全球南海会馆非洲采访组的第一站是毛里求斯。
从飞机上鸟瞰,这个印度洋西南部的岛国俨然一艘战舰,守望着非洲大陆的门户。这颗印度洋上的明珠也事实上扮演了中国人走进非洲的桥梁,一直充当亚洲与非洲两个大陆间的移民和贸易中转站的作用。
毛里求斯是华人移民非洲的第一站。南海人、顺德人最早就从这里登陆非洲的。而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又顺流而下,来到更加辽阔的岛国马达加斯加。可以说,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是南海人、顺德人扎根非洲的立足点,是他们非洲舞蹈的雄壮序曲。他们以这两个岛国为跳板,逐渐向留尼汪、南非、东非、中非、西非和北非蔓延,形成了今天非洲佛山人的分布版图。
早在17世纪,澳门就开通了与毛里求斯的航线,到18世纪这条航线延伸到东非海岸多个港口。从澳门到非洲、从香港到非洲、从越南到非洲,这是佛山人移民非洲的最早线路。
每一次背井离乡的人都有长长的背影,都有酸甜苦辣的动人故事。
远走非洲的南海人、顺德人大都经历了从苦力到商人的过程。这些佛山人先在雇主的店里干一段时间,一边学着做买卖,一边学当地的语言,然后开始做自己的生意。大部分人先是采取流动贩卖的形式。他们将生活必需品送到偏僻的乡下,用以货易货的方法从农民手上换回各种蔬菜或手工制品,拿回城中心摆摊出售,有点积蓄以后就开一家小商店。这样的生存方式,我们今天走进非洲强烈地感受到了。
1819年,最早来到毛里求斯的南海人、顺德人在路易港成立忠义堂公司。随着来到毛里求斯的南海、顺德人明显增加,1859年成立了南顺会公司,宗旨是团结乡亲、促进乡谊。1894年8月3日,南顺会公司集资修建会所,名为南顺会馆。“南顺”即取自这些移民家乡南海、顺德两个地名的首字。1894年担任会长的顺德人亚方·唐文亦以“毛里求斯著名人物”于2000年12月印上毛里求斯发行的纪念邮票。
1902年,会馆扩大,设关帝神坛和祖先神坛。凡是南海、顺德在毛里求斯的同胞,不管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均为当然会员,享受平等对待。这是毛里求斯华侨的第一个社会组织,也为所有华人提供方便。
从佛山人身上,非洲人读懂了中国人的勤奋和团结。
三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在非洲,南海人、顺德人何时何地都站在一起,他们是肩并肩、手挽手的铁兄弟。尽管这样的“南顺组合”是全球现象,但在非洲表现得更为明显、更为强烈。
南顺会馆,既是一个馆,更是一条心。
在马达加斯加,我们采访了一个年近八旬的长者,他的名字叫维克多·希科尼,祖籍南海,中文名叫陆恒社。上世纪30年代,他的父亲远涉重洋来到这里谋生就再也没有回到梦魂牵萦的家乡南海。“一想起父亲的遗愿就眼泪直流”的维克多·希科尼纳说:父亲没有完成的愿望我替他完成了,我已经多次回南海寻亲祭祖。
2003年,维克多·希科尼纳出任马达加斯加驻中国大使,在中国工作的10多年时间里,他走遍了中国内地所有的省份,最大的感慨是:中国发展速度太快了!
马达加斯加之所以成为第一批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非洲国家,这位南海乡亲功不可没。
马达加斯加候任驻华大使也是佛山人顺德家具城,他的名字叫让·路易·罗班松,祖父是顺德乐从人。他是第三代华人,中文名字叫岑信生。
非洲有句谚语: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一群人走。
走得很远的南海人、顺德人总是心怀故土、充满了绿叶对根的情意。从非洲归来,一位南海乡亲请我们带上一封深情款款的家书,我们感动他灼热的文字:在这里,我想向家乡佛山南海说,在外的南海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南海的人,心里面一直都挂念着乡里的人、山和水,始终关心着家乡的建设发展……
四
作为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的岛屿,盛产石墨和香草的马达加斯加,为什么会选择两个祖籍佛山的人担任驻华大使?难道仅仅因为他们有华人血统吗?
不。他们有华人血统,更怀有中华文化、中华情感。
在马达加斯加港口城市塔马塔夫,我们看到一片占地面积180公顷的荔枝园,它由南海、顺德的侨领们经营。这座城市的荔枝产量占马达加斯加全国产量超过七成。每年10月底,荔枝红透,第一艘载满荔枝离开非洲驶往欧洲的大船,也总是从这里出发。
非洲原本没有荔枝,南海人、顺德人是非洲荔枝的缔造者。
塔马塔夫是南海、顺德乡亲登陆马达加斯加的第一站。那时他们一无所有,踏上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种植荔枝,从而开启筚路蓝缕的异国谋生之路。
他们把荔枝带到非洲,还教会当地人如何种植荔枝。开始时因产量不高,荔枝种植没有普及,那时只有非洲当地的贵族才吃得起荔枝这种营养丰富、色泽美丽的水果。后来看到中国人卖荔枝这么赚钱,越开越多非洲人开始学习佛山人种植荔枝。
飘香的荔枝园,见证了佛山人的非洲贡献。守望荔枝园,就是守望他们的乡愁。“非洲的荔枝怎么也吃不出家乡的那种味道。”与其说这是一种遗憾,不如说是他们对故乡的浓烈思念。
苏东坡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远在非洲的佛山乡亲更有化不开的荔枝情、岭南心。
佛山乡亲种植了非洲荔枝,也播种了中华文化。
1928年在毛里求斯创办的培英学校,主要推动者就是南海、顺德的华侨。在马达加斯加的塔马塔夫,华文学校培育出像维克多·希科尼纳这样的翘楚。这样的推动力量在马达加斯加、留尼汪、南非等国也强大存在,可以说,有佛山人的地方就有华文教育。
马达加斯加之所以有两个祖籍佛山的人出任驻华大使,就是得益于这样的教育。这些落地生根的佛山儿女也很争气,他们刻苦学习顺德家具城,成为先进的非洲人。祖籍南海的维克多·希科尼有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解释:我们的先辈在马达加斯加揾食是很艰难的,只能靠自己搏命。我受他们的影响,小时候读书也比较用功,因为不用功,我什么都不可能有。不用功读书,怎么可能有机会到中国当大使。
五
中国驻毛里求斯外交官这样评价当地的南海、顺德华侨:他们为人很大气,就算只是经营小小的杂货店,也愿意给顾客们赊账……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专家李安山教授指出: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南海、顺德华侨把商店开在甘蔗园边,为甘蔗园里的工人服务,让工人和其家庭成员能够先买东西,等种植园发工资的时候再付费。
这样的大度,很契合非洲人豁达的为人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这是佛山乡亲赢得尊重、赢得空间的精神基础。
有一种现象引起我们注意:今天的南海、顺德经济发达、富甲一方,但两地的老板都不喜欢显山露水,为人处世非常低调。在非洲,不管南海人、顺德人如何成功,他们也都保持一种源自内心的低调。这样的性格,让他们具有超强的环境适应性。
身居异国他乡,如果没有一种集体主义精神,要生存是很难的。既要适应陌生的生存环境,又要保持自身的文化特征,这需要一种集体智慧,而中国文化中“忍辱负重”“以曲求生”“以柔克刚”等通过集体无意识而形成的生存哲学提供了在恶劣环境中求生的理性依据。
李安山的这一论断,也让我们认识南海、顺德乡亲为什么在非洲抱团,并且以比较快的速度走过生存—适应—发展的坎坷道路。
2004年建成的南顺世袭大厦至今仍是唐人街上的地标。这是一座集公寓住宅、商店和写字楼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同时也是非洲第一座南顺会馆的新址。
六
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孙功谊表示,这里有唐人街,有口味正宗的中餐馆,赶上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这里还会有龙舟赛、有舞龙舞狮。走在毛里求斯的街头,你会经常遇到毛里求斯人用“你好”“恭喜发财”来和你打招呼,你会感觉到毛里求斯人民对中国人民的这种友好,是一种根植于历史和文化,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友好。
出现这样的景象,佛山乡亲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早在1985年8月5月,佛山就和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市结为姐妹城市;1997年7月,路易港市在市中心皇家大道上竖立了一座跨街石牌楼,题书“唐人街”3个红色大字。路易港的这个地标建筑是佛山出资兴建的。
这座牌坊兴建的时候,李安山教授就做出预测:到21世纪,中非关系将达到一个新的阶段。21世纪也将是一个中国国民重新发现非洲的世纪。
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到这样的时刻。
一个强大的祖国,让非洲佛山人感到自豪与荣耀;一个“走出去”的中国,更加凸显非洲佛山人的重要。
寻找非洲南顺会馆,就是发现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走向非洲的一条通道。
走进非洲的南顺会馆,我们就走进另一个遥远而亲切的佛山。离开非洲的时候,我们有一次刻骨铭心的告别。南海、顺德的乡亲们自发地来到机场为我们送行,那份情感、那种目光,让我们一生难忘。
敬重与惜别,是多么的荡气回肠。
电影《走出非洲》里,走出非洲的主人公一遍遍的追忆:I had a farm in (我在非洲有一座农场)。
非洲归来,我们有最深的祝福和牵挂。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知名时事评论员)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