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
香港创业板因货源集中,近年来炒风愈演愈烈,暴涨暴跌的股份俯拾皆是。近两天,又出现一例极端的案例。
K W GP(08411)于2016年12月8日在香港创业板配售上市,配售价0.2元(港元,下同),上市独家保荐人惠丰资本。首日上市收4.21元,较配售价0.2元,比配售价高20倍!不计算手续费的,每手(10000股)便赚4.01万元。但是全日成交仅68万股,涉资280万元。
据介绍,K W GP全名K W Group ,为位于香港之室内装修公司,专注于商业场所,包括主要位于香港之办公室及零售商铺。服务包括由内部设计师提供室内设计方案、委聘分包商进行室内装修工程及由项目经理协调、管理及监督室内装修工程。
上市第二天,K W GP 继续暴涨,一度高见8.7元,较配售价涨了42.5倍。虽然最终回落,但也收涨67%,报7元。但当天的成交也仅仅是165万股而已。
此后K W GP进入了横盘阶段,成交量也非常小,甚至有2天的成交量仅为4万股和7万股,也就是说当天仅仅成交了4手和7手。
1月3日早盘,K W GP突然出现下跌,从6.32元跌到4元左右。午后开盘,K W GP继续暴跌香港创业板,截至收盘,该股暴跌86.66%,报0.77元,成交量放大至2640万股。
该股1月3日早盘开始暴跌
今天开盘后,K W GP一度强势反弹,最多涨了37%,但随后开始下滑,午盘一路崩盘,最终暴跌54%,报0.355港元,成交放巨量至1.45亿股。
K W GP 1月4日走势
也就是说,短短2个交易日,K W GP的股价就从5.7港元(昨天开盘价)跌到了0.355元(今日收盘价),跌幅达94%!要是持有一手(1万股),两天之内就要亏损5.36万元!短短2天,5.7万元,便只剩3420元。
虽然如此,但0.355的收盘价,距离此股配售价0.2元,仍有一段距离。
K W GP的日线
香港创业板暴涨暴跌乱象加剧
据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统计,2016年上市的香港创业板新股,首日股价涨逾50%或以上为数达34只,占去年创业板新股76%,亦较2015年多17%。其中,首日升逾10倍的就有10只。
彭博社此前也发表统计文章,指出香港创板上市的新股,股价大升后极速插水的现象十分普遍。彭博称,全球前20只首日表现最佳的新股中,香港创业板新股就占去了18个席位。这些新股首日升幅惊人,但之后下跌起来同样不含糊,如此大升大跌的情况极其普遍,彭博因而形容香港为“插水股之乡(home to some of )”。
据香港经济日报统计,2016年,香港共有44只新股于创板上市,当中有40只首日挂牌股价上升;但44只新股中,有一半已经跌穿招股价。其中,K W GP(8411)、陆庆娱乐(8369)及展程控股(8240)10只新股首日挂牌更录得超过10倍升幅,不过有4只已经跌穿招股价。以去年12月初上市的CMON(8278)为例,上市首日股价一度急升逾13倍,但第2日起股价连跌6日,累计跌幅达九成,上市后半个月即跌穿招股价。
此外,成功于首日股价大升后,至今收市价仍高于首日收市价的“幸存者”只有4只。其中包括创业板股王“翠如BB股”联旺(8217),于首日股价大升14倍至4元,昨日收市仍录得22.15元,较首日收市再升4.7倍;此外亦包括以配售形式上市的泰锦控股(8321),以及成安控股(8352)。
2016年7月份,格劳克斯狙击德普科技,引发了港股一众细价股暴跌惨案,创业板股票自然免不了。品创控股(8066)两天跌了46%,鼎石资本两天跌了96%。
2016年7月29日港股细价股暴跌惨案,28日已经暴跌了一轮。其中包括多只创业板股票。
此外,2015年10月,香港多只创业板的次新股遭遇“洗仓式”暴跌的一幕,至今仍令不少港股投资者胆战心惊:当时,挂牌上市近半个月的建筑工程承包商丰展控股,在10月12日从开盘价2.3港元跌至0.5港元,跌幅高达近80%;同为创业板次新股的应力控股、泰邦集团在当日午盘也出现暴跌,下跌幅度分别高达49%和36%。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创业板各新股在上市首日均受到市场爆炒,股价一度飙升至超出配售价数倍至十几倍不等。
香港创业板:“四大毒瘤”俱全
香港创业板于1999年开板,港交所当时将其定位为“亚洲的纳斯达克”,是主板市场以外的一个完全独立的新的股票市场,与主板市场具有同等的地位。不过,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发展,外界对香港创业板的评价却不像其定位的那么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香港创业板并没有越来越接近“亚洲的纳斯达克”的目标,其自身的弊病正在逐步显现,尤其是由于监管措施力度不足香港创业板,使得香港创业板市场“老千股”横行,壳资源炒作成为香港创业板的一大特征。
有香港媒体更将香港创业板痼疾归纳总结为“四大毒瘤”,即:股权过于集中、成交不活跃、股价暴涨暴跌、有“啤壳”嫌疑。所谓“啤壳”,意指将壳资源的价格炒高后再易手卖壳套利,不少创业板新股上市只为“卖壳”疯赚一笔,其集资并非为拓展业务。
针对上述四大痼疾,业界将矛头指向香港创业板实行的“全配售”(即不设公开招股)制度,称之为“万恶之源”,因为全配售令创业板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容易被庄家、大鳄操控,由此还衍生种种问题,最终导致中小投资者大亏。
鉴于创业板全配售上市机制被广为诟病,有业内人士提议香港创业板效法美国市场,对全配售的投资者设禁售期并且提高配售投资者的数目及对股权分布的规定。也有评论认为,企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主要目的是为了集资发展业务,但是如果存在只为卖壳炒作,公司又没有实际业务的话,其上市申请就不应该获批。
监管何去何从
实际上,包括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香港证监会、香港交易所等在内的香港市场监管层早已留意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问题,也有意加强改革和监管的力度。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2016年出席会议时表示,认同有需要检讨创业板的运作,希望可以提升市场质素及增加对企业上市的吸引力,认为这两者并没有冲突。而对于检讨上市规管架构,他指出,希望透过港交所(00388-HK)及香港证监会的检讨,可以改善上市规管架构及流程,以减少工作重复和增加效率。
香港证监会主席唐家成曾表示,对于创业板新股股价大起大落问题,香港证监会有完善的审查机制,遇到不正常情况会及时密切跟进。对有关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卖壳的监管上,他强调,香港证监会对创业板的监管与主板没有差别,当发现异常个案时同样会跟进。香港证监会将对借壳上市的企业是否正常运作做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如果借壳上市的公司不符合上市标准,便不应该上市。香港证监会一直与港交所保持沟通,探讨上市机制是否适宜。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也公开表示,创业板自上次检讨后已时隔7年,是时候再进行检讨,而证监会亦指正与港交所讨论解决创业板股权集中、股价暴升暴跌的问题。
港交所监管事务总监兼上市主管戴林瀚指出,针对“卖壳”问题,现正和上市委员会及证监会讨论,短期有可能就上市申请人的合适性发出进一步指引,让市场清楚交易所审批的立场及标准。但他承认,难以完全掌握公司上市的“原意”,但港交所在审批时会有一套问题向公司提出,以判断其上市的合适性。
早在2015年12月,港交所就曾发布新指引,严打借壳上市投机。该指引规定,《上市规则》评估现金资产公司时,考量的不只是发行人的现金水平,亦会同时考虑其业务、运作及财政状况的背景及情况。一旦发行人被认定是现金资产公司,其复牌申请将被视为新上市申请处理。
戴林瀚指出,现行的上市规则已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令港交所可针对市场新的“借壳“手法,迅速做出响应,比如此前颁布现金公司的指引信后,相关方式的借壳个案明显减少。港交所会继续通过现行上市规则作监管,并会特别留意多次及大折让的股本融资的做法。
不过,他还提到上市规则未能有效监管情况,例如公司以长时间进行一系列的交易,企图人为地将公司完全转型,以达到卖壳目的。他说,将研究是否需要修改上市规则,扩大权力,监管有关的卖壳手法。
“在一连串收购及出售,有企业在3年或5年后,其业务与当初完全不同。我们需要有规则能把相关交易聚合起来,再要求企业‘走前门’上市。”但他强调,会在合法的商业行为与确保市场有序公平间取得平衡。
戴林瀚当时称,2016年第三季将就创业板向市场进行非正式咨询,2016年底前公开咨询市场。
然而,2016年过去了,并未看到港交所的咨询活动。
港交所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在去年港交所共拒绝9家新股上市申请,按年减少4宗;退回申请3宗 ,按年减少7宗。
不过,由于市场监管层对香港创业板制度改革和监管力度未能达到市场预期的效果,有关检讨相关上市政策的进度,以及是否还将对市业界进行咨询都未能及时公布,这令香港创业板炒风得以蔓延,尤其是在港股大市持续波动的格局下,部分资金很可能还将选择到创业板新股市场兴风作浪。这一点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密切留意,严加防范。
香港证券业协会主席缪英源建议设立退市机制,对不符合业绩、资产标准的公司要求其退市,并对小股东作出预告。另一方面亦可以提高上市门槛,但不同行业应不同要求,例如在资本金、总资产、现金流、盈利、管理核心团队的任职期等,不能一刀切。
普华永道企业客户主管合伙人黄炜邦表示,当局在检讨创业板时,可从3途径考虑以改善股价波动的情况,包括(一)强制作一定比例的公开发售、(二)扩大原始股东数目、以及(三)增加上市时的财务要求。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