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
凝固的时间——德国新媒体艺术
Time — New Media Art from
总策展人:范迪安、瓦尔特·斯迈林( )
副总策展人:高鹏、彼得·魏贝尔(Peter )
参展艺术家:哈伦·法罗基(Harun )、朱利安·罗斯菲德( ))、黑特·史德耶尔(Hito )、克莱门斯·冯·魏德迈( von )、马塞尔·奥登巴赫()、尤尔根·克劳克(Jürgen )、朱利叶斯·波普( Popp)
展览时间:09/17- 11/12 | 2017
展览场地:今日美术馆2号馆2层
马塞尔·奥登巴赫
1953年生于科隆,现工作生活于科隆和柏林。
马赛尔·奥登巴赫早在197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新媒体影像实验。如今,他是德国影像艺术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先锋之一。他的影像和装置,代表了他对所属时代主流的社会和政治环境长达数十年的艺术研究,有时,他也亲自上阵扮演影像中的某个角色。他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是对德国历史的史学修订,这是一个在战后被长期压制的议题。奥登巴赫经常选取一些物体、室内空间和室内陈设作为创作的起点,然后从中获取历史的和个人的信息。“应对过去”对很多国家来说都是无可回避和刻不容缓的,这一实事已经被大量涉及矛盾争端、流离失所、强制安置、种族主义和种族灭绝的作品所证实。
奥登巴赫的很多装置作品需要观者通过不断移动,来寻找他们自己的立场或改变之前稳定的视点。图像因为光学移位和交叉褪色相互抵消,又以一种充满多样性的方式被重新连接。在这一过程中,奥登巴赫将形式美学,同记忆的文化结构相类比:接收图像,以及对它们相关的隐含意义、评价和阐释的接受,不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而且,这些图像以及历史上证明其含义的“代表性”说辞也面临着褪色的危机,并逐渐转变成了某种神话传说。
在2016年的双频道影片《无物可证》中,艺术家聚焦于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纪念碑。纪念碑由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设计,并由弗里茨·克莱默雕铸,它象征着战胜国家社会主义专政,尽管它的形式语言并不能完全脱离“荣誉之林”的悲情。通过反向的运动和缓慢的特写镜头,相机以无休止的圆周运动扫描雕塑的表面,由此不断地向表面下的深处渗透。事实上,在结束战争后的五年里,这个集中营依然被使用。作品的名称是对德国著名诗人英格堡·巴赫曼敏感的抒情诗的致敬——巴赫曼的诗歌经常探讨的是战后德国社会中“加害者—受害者”结构的延续。
马塞尔·奥登巴赫
无物可证 zu (Proof of )
2016
尺寸可变/
双频道有声彩色视频装置,
片长12 分42 秒
2- video , color,
sound, 12:42 min
: ofthe “” by Fritz , © VG Bild-Kunst,Bonn 2017
尤尔根·克劳克
Jürgen
1943年生于克利丁格,现工作生活于科隆。
尤尔根·克劳克是一位先锋人物。20世纪70年代,他是第一批以自己的性别身份招摇于世的艺术家之一,并质疑经典的男性和女性角色模式。他的作品植根于“身体艺术”,但所谓“身体艺术”潮流中其它主要人物,却几乎将他们的表演推过了痛苦和令人作呕的界限:艺术家大胆地登台表演,穿着情趣内衣,或带着成人玩具,有意识地和美保持距离。克劳克称之为“存在主义美化”,直指辛迪·舍曼、麦当娜和麦克尔·杰克逊等人的后现代身份与角色扮演游戏。但克劳克从不直接在观众面前表演,而是把舞台表演拍成图片,按顺序编辑成生动的大型主题系列剧。
摄影作品《悲伤的我》系列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艺术家把自己的身体放在背景里,重点聚焦在日常物品的超现实主义摆放上。桌椅融入柔和的蓝光,谜一般地暗示人生莫测。与此同时,他的作品总是近似于闹剧、喜剧或黑色幽默。例如在《渴望突袭》(1996-1997年)中,灌满水的气球被悬挂起来,让人联想到阉割后的男性生殖器;在2011年的两幅同系列黑白摄影中,克劳克再次亲自登台成为主角,但性不再是核心主题,伴随着神秘的戏剧情节的展开,艺术家在降神会中扮成魔鬼。事实上,这些形象的身份无法明确解读,却呼应了艺术家作品的特点:“献身生活,我要让自己的经历、残存的记忆和意识的碎片在图像中产生共鸣。我不能忽略这个现实: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暴力、愤世嫉俗和平庸无奇;但同时我也能体验到另外一面。我希望作品能够反映这两个层面,奇异的、无法十全十美的生活。”
尤尔根•克劳克2003年的作品《我行我立1号》,由7个等离子交互式屏幕组成。一方面,艺术家通过对身体的强调不断质疑性别身份,挑战社会一般认知,作品可以看作对艺术家的一出即兴话剧的记录。另一方面,作品又具有装置性,因此这些“记录”的诸多细节又组成了一个现实存在的、独立的视听场域。这件作品令人想起1970年代时:那是一个从单个显示器播放录像带,渐渐发展到由多显示器的多波段装置共同播放影像的时代。
尤尔根·克劳克Jürgen
Ich gehe ich stehe I (I Go I Stand I)我行我立1号
– 3面投影影像
2004
Mayer, Dü感谢迈尔·里格画廊,杜塞尔多夫
朱利叶斯·波普
Popp
1973年生于纽伦堡。现工作生活于莱比锡及纽约。
2013年,伯尔尼的一条小街上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瑞典的首都通常都是干燥和晴朗的,但那天在明斯特大街上却暴雨连绵。这场“雨”并非从天而降,而是来自艺术家朱利叶斯·波普的装置。水滴从一个大长方形框中倾泻而出克劳克,一些词语在其中隐约可见——但当人们试图去阅读它们的时候,它们又迅速地消失了。这些词语来自电脑程序搜索出来的当地报纸在线网页的一些标题。这件装置作品的名字叫做《比特.瀑布》(2005年)。波普曾经接受过摄影方面的训练,后来又在莱比锡的视觉艺术学院继续深造。他的装置作品讨论了当代信息技术的可能性、局限性和危险性。
《比特.瀑布》是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系列。从互联网上自动选取的关键字的单个字符,被一串串下落的水滴展现出来。在信息的瀑布中,那些只片刻闪现的词语马上再次溶解成为单个的水滴。通过这种方式,波普将总使我们倍感疲惫的“信息洪流”这个隐喻变得可视。液态水那流动的属性让它成为一种完美的隐喻——隐喻我们从稍纵即逝的数字媒体中感知信息,并无法避免语义损失的现实。2016年,艺术家在韩国首尔的现当代艺术馆实现了对该系列迄今为止最大的变形,《比特.瀑布》。该装置包含四个没有四壁的集装箱,被他堆叠到12米高。在那里,多种语言词语的流动代表的不仅是信息的数字交换,更是全球文化的交流。此外,集装箱模拟货物运输,也比喻信息—货物在全世界的流通。
由于其复杂且具革新性的技术控制,朱利叶斯·波普的装置超越了艺术的边界,吸引了广泛的注意。例如,科学界将这些装置作为对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贡献进行了讨论。
朱利叶斯·波普 Popp
bit.fall 比特.瀑布
Water, Pump, , , 水,水泵,磁铁罩,电子设备,软件系统
800 x 35 x 35 cm, ,部分尺寸可变
2003-2006
© Popp 朱利叶斯·波普工作室
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
: in China
总策展人:范迪安瓦尔特·斯迈林( )
副总策展人:张子康岳洁琼 李鹏 周旭君 闫士杰 高 鹏
谷 燕 孙永增 彼得·魏贝尔(Peter )
执行策展人:徐 丹(Xu Dan) 冯 雪 高 高
主视觉设计:纪玉洁
支持机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
主办机构:德国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 中央美术学院
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太庙艺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红砖美术馆 今日美术馆 元典美术馆 白盒子艺术馆
主要合作机构:大众汽车集团 (中国)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
合作机构:安联保险集团、西门子股份公司、伍尔特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德国汉莎航空股份公司、德国莱茵金属集团、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凯傲集团股份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艺库(北京)国际艺术品物流有限公司、墨卡托基金会、杜伊斯堡港口集团、福斯油品集团、北京传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HAO艺术中心、北京丽都皇冠假日酒店、北京金鼎雕塑艺术有限公司、北京文化艺术基金
注:
1、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转发到朋友圈与大家一起分享!
2、你可以在微信上查找公共账号,搜索“今日美术馆”克劳克,加入我们的行列!
3、关注今日美术馆,你可以获得更多展讯、有趣的活动信息,很多都是免费的哦!
4、你还可以回复“0”,进行自助查询!
5、美术今日馆开馆时间:10:00-18:00。详情请关注公众号。每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全天开放!欢迎大家!
今日美术馆网:
今日美术馆官方微博:@今日美术馆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