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稳定更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

抗美援朝战争里,志愿军最令美军头疼的战术无疑就是大范围的穿插迂回。“万岁军”第38军的内层穿插;横城反击战第117师一夜穿插迂回38公里;战斗英雄杨育才带一个班奇袭白虎团指挥部,都是穿插迂回作战的典型战例。

今天聊聊穿插迂回战术到底是怎么回事。

古老的穿插迂回战术

穿插迂回并非是抗美援朝首创,而是我军的经典战术,它也并非现代发明,在冷兵器时代早就被反复运用。

古老的《孙子兵法》中就有“兵者诡道”、“以正合,以奇胜”这样的战略思想。反复强调避实击虚、以众击寡的必要性。

《虚实篇》: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蒙古铁骑纵横欧亚,利用自己骑兵的机动力来去如风,敌人一次次被穿插分割,在箭雨下丧失战斗意志而溃败的例子举不胜举。

明清国运之战萨尔浒大战里,努尔哈赤正是运用大范围迂回,集中优势兵力,逐一歼灭了明朝大军四路里的三路,让万历皇帝再来一次犁庭扫穴的梦想落空。

马恩都说过:战略的奥妙在于集中兵力。

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取胜,也就是运用了主席的“先诱敌深入,后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第五次反围剿则放弃了这一战术,以“短兵突击,处处防守”来打阵地战,结果遭遇失败。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军事思想仍然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要做到这一点,穿插迂回就是重要手段。

比较典型的是1947年1月的鲁南战役,整编26师是中央军精锐的机械化部队,在鲁南地区还有国民党军第一快速纵队、整编第51师和整编第33军几支部队,全歼敌军难度很大。

战术大师粟裕在华东战场历练十几年,早已深得穿插迂回精髓,他利用对手战场摆得过开,缺乏战略纵深的弱点,指挥部队通过各种手段实施多路穿插,首先集中主力歼灭了整编26师,随后合兵一处将其余敌军逐一全歼,仅用3天时间就大获全胜。

从冷兵器到热兵器时代,穿插作战以众击寡都是致胜的重要法宝。我军百战之余,穿插迂回战术早已炉火纯青,在许多战斗指示中都能找到“你部应以迅速勇猛之穿插,插入敌后,分割围歼之”这样的语句。

如何做到穿插迂回

大范围穿插迂回说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度很大,主要在于它对指挥官和士兵都有很高要求。

古语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是一点也没错的,恰恰志愿军的骨架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大量具备独立执行战役级别配合指挥能力的指挥员。

具体来说,我军的将才包括了连级指挥官。

以黄草岭之战里涌现出的两个英雄连:黄草岭英雄连和松骨峰英雄连为例。

这两个连都是四连,分别是124师370团3营4连和371团2营4连。

124师307团3营4连奉命坚守黄草岭后山796.5高地,连长李兆勤将不多的兵力分为几个梯队,在阵地上逐次进行布置,并且还留出了一个班的人手作为预备队。

796.5高地被南韩第三师第26团猛攻4天,由于补给线被炮火封锁,4连一度打得弹尽粮绝连石头都用上了。关键时刻四连投入预备队打退最后一次进攻,坚守到了上级规定的时间。

松骨峰的战斗更为惨烈,124师371团2营4连面对的是火力强大的美军,反复拉锯后,主峰阵地上只剩下19名士兵。连长刘君趁着攻击间隙,最后一次召集战士,重申必须坚守到天黑,以等待主力部队的反击。

刘君在下一波美军攻势中牺牲,牺牲前把指挥重任交给了司号员张群生,张群生有条不紊清理了弹药,每个人分到六发子弹和两颗手榴弹,并要求大家节省子弹,能用石头先用石头。

最后,4连终于坚持到了天黑,此时阵地上只剩下了三个人,但夜幕中烟台峰陡峭的主峰上传来的军号声,所有人都听见了,它告诉大家:我们还在烟台峰上。

两个四连能成为英雄连不是没有原因的,连级指挥员的战术设计和战斗责任感几乎和团级、师级指挥员没有区别,组织能力能将战斗力发挥到极致。

这就是人民军队与其他军队最大的不同,我们有大量的“将”。

除了将,穿插作战对“兵”的要求同样地高。

在为第38赢得“万岁军”称号的第二次战役中,第113师承担了穿插到三所里、龙源里的作战任务。为了赶时间,需要取捷径穿越70多公里崎岖的山路,在敌占区中穿插前进。

各部队不做饭、不休息,边走边吃干粮,主力一刻不停,在雪野中疾行,用14个小时走完了山路,先敌一步赶到三所里,抢占到有利地形。

说起来简单,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美军空中侦察比较频繁,但志愿军擅长夜战以及夜间行军,尤其习惯在山间趁夜行军,地形越是险峭越能限制美军的空中优势,缺点是比较耗费体力,而且高度机械化的美军往往离不开公路。

部队从17时出发,走到下半夜,战士们的体力消耗已经到达极限,不少人走着走着会突然停下站着睡着了,行军的队形逐渐拉长, 距离越拉越远, 掉队的战士不断增加。

然而,利用师部开会加上召集人员的不到一个多小时时间,大家打了个盹之后重新上路,就又变得精神抖擞,步履矫健,恢复了队形和速度。战士们并不是超人,只是拥有超人的意志力,这样的兵是能执行穿插的根本。

除了穿插的速度,关键还在于迂回后就是把自己置于敌后,基本属于无后援作战,能不能顶住敌人的进攻就成为成败的关键。对战士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怕牺牲、不惧伤亡。

在抗美援朝里,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拿上面的第113师来说,美军为了打开通道,从南北夹击志愿军。两头美军最接近的时候,仅仅相距1公里,但第113师全军用命,始终没让两个方向的美军把通道打开。随着志愿军正面主力不断压上,西线美军从三所里、龙源里突围撤退的愿望彻底破灭,被迫丢弃大量重装备向安州方向逃窜。

在第四次战役的横城反击战里,第39军第117师穿插到预定地点后随即抢占阵地、阻击打援。主要战斗都发生在白天,部队深入敌后,缺乏重武器又没有制空权,战斗之艰苦可想而知,没有钢铁一般意志的战士根本扛不下来。

第349团5营5连坚守303.2高地,击退两个营敌军的反复冲击;第351团2营4连数次击退美第2师第9团两个营的进攻,最后阵地上只剩下3人仍顽强奋战。

穿插迂回战术要想成功,除了对“将”的要求,更要求“兵”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敢于独立作战,不怕失去上级指挥,不怕伤亡,死打硬拼,以局部牺牲换取全局的胜利。

穿插作战的规模和效果

其实还可以将穿插迂回战术看作是伞兵战术。

从这点上看迂回,美军在二战期间也进行过许多伞兵作战,并不乏成功案例。

区别是兵力不同,诺曼底这么大规模的战役,美军的投送能力也只能做到空降第82空降师、第101空降师参战,再加上英军的第6空降师,总人数不过35000余人,而盟军的总兵力是余人,这还不到一个零头。

那么设想一下,如果能空投十倍兵力,德军的防线将变得毫无意义,腹背受敌且失去补给和援兵,就很可能被迅速分割歼灭。

诺曼底登陆,盟军拥有绝对的兵力和火力优势,还控制着制空权,空投只是个辅助性战术。朝鲜战场上,美军拥有绝对火力优势,正面攻坚于志愿军不利,敌军过于依赖机械化迂回,忽视对制高点的占领,在防线中留有不少空隙,穿插迂回战术就成为我军利器。

志愿军穿插作战的规模是非常灵活的,可大可小。

在第二次战役里,第38军和第42军在西线进行双层迂回,直接威胁美军第八集团军的纵深。第113师控制住三所里、龙源里,挫败美军的反扑后,事实上就胜局已定了。这记左勾拳切断了美军南撤的通道,面对第42军、第50军、第66军的全面前压,不得不翻山撤退,重装备也只能丢弃。

横城穿插作战里,第117师走小道翻越积雪的大山,一夜穿插迂回38公里,突然出现在横城城下,断敌退路,给敌人心理以巨大打击。

所以朝鲜战场上美军经常感到奇怪,中国军队常常动不动就出现在他们后方,而且每次一发现就是一个整师,以他们的认知这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敌军缺乏准备,往往整个纵深被击穿,全军作战部队都在穿插部队和主攻部队前后夹击之下,后方只有缺乏保护的后勤力量,无力动员主力部队对穿插部队进行夹击;前方空有主力部队,却被切断了与后方后勤体系的联系,无力在包围圈中坚持。

除了军、师一级的穿插作战,还有营级、连级,甚至单兵的穿插。

著名的“奇袭白虎团”就是最好的例子。金城战役中第609团2营担负穿插任务,著名战斗英雄杨育才带领12个人组成的“化袭班”,直插到位于二青洞的白虎团指挥部,当场击毙团长,活捉美军顾问。4连则趁势彻底捣毁了“白虎团“ 团部。

2营这支穿插部队一路打杀插入敌纵深10几公里,最后还按时到达阻击位置。

在第二次战役里,担任穿插任务的第238团4连同样艺高人胆大,直接扑到了美军步兵第7师31团“北极熊”的团部指挥所,毙其团长、夺其军旗,一举瘫痪了这个精锐团的指挥系统,为全歼此王牌团立下头功。

穿插迂回不是单独的作战行动,让己方精锐深入到敌后追求的是割裂敌军部署、断敌退路,每次穿插伴随着的都是战役合围,以上这些战例中都是如此。

最著名的单兵级穿插分队或许是1962年西南边境作战中的步兵第55师163团9连4班副班长庞国兴,他在团级穿插任务中与部队失去了联系。此时庞国兴深入敌后、地形不熟,却半点没有退缩,他在路上集合起另外两名掉队的战士组成了临时战斗小组,深入敌军纵深7.5公里,夺取敌军两个炮兵阵地,歼敌7人,缴获火炮7门、汽车4辆,打乱了敌军的纵深部署,极大迷惑了对手的判断,为主力向纵深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尽管这不是一次有计划的穿插行动,但足以看出官兵对这一战术的领悟程度。

同样是在1962年,印军第7旅这支王牌,在被称为“克节朗雪火突击”的作战中24小时内被全歼,原因是我军的进攻不是来自敌军正面防守的克节朗河北岸,而是来自侧后西南方向,这也正是翻越雪山穿插作战的效果。

在朝鲜战场,美军一度被志愿军神出鬼没的穿插搞得心理上不堪重负,第四次战役后,王近山所部第12军被调至东海岸整训,从美军的视野中突然消失,造成美军习惯性的惊慌,以为12军又要不知从什么地方插进来,派出大量特工侦察。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没有一种战术能保证永远成功,主要在于如何灵活使用。

在朝鲜战场,穿插迂回战术一度取得不小战果,重要原因是美军没有与志愿军交过手,不了解我军规模和作战特点,有一定突然性。

吃过几次亏后,美军也调整了战术,再要进行大范围穿插迂回就变得困难,代价比之前要高出很多。

传统来说,西方重技术、东方重谋略,但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这种传统不再泾渭分明。

从近年的局部战争中能看到拥有技术优势的美军同样开始大量运用这一战术,如海湾战争中美军的“左勾拳”行动、伊拉克战争中的“瘫痪战”和一次次的机降行动。

而我军也不再是朝鲜战场上火力、技术不足的志愿军,迂回穿插的方式将更加灵活机动,在掌握了制空权和火力优势下的战略级别穿插将更加恐怖,可以设想一下,当初朝鲜战场穿插的志愿军如果拥有范弗里特弹药量,那将是何等可怕?

穿插迂回战术给我军带来光荣,但也不是没有失败的例子。驾驭兵器和战术的永远是人,现代战争或许没必要纠结于是否穿插,最适合打击敌人的方式就是最好的。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稳定更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