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1976 年 2 月 11 日

本文于1976年2月11日发表于人民日报。

本文指出,苏联的修正主义政策导致该国资本主义复辟,把社会主义变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把原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变成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特权阶层的一切。 大多数工人的工作没有保障,取而代之的是管理人员解除劳动合同和辞退员工的广泛权力。 这种政策导致全国普遍失业,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成为所谓的“流动工人”,被迫以低价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劳动生活。

本文正文约1800字。

苏联全面复兴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

苏修叛徒集团利用它控制的生产资料和社会产品,残酷压迫工农,使他们沦为雇佣劳动者。

新华社1976年2月11日,新华社记者报道:

勃列日涅夫卖国集团统治下的苏联,彻底恢复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修正主义集团上台后,背叛列宁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在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把社会主义改造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的生产转变为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特权阶层所有。 他们利用自己控制的国家生产资料和社会产品,残酷地压迫、剥削工人和农民,成为雇佣劳动的剥削者。 但是,由于生产资料的丧失,广大工农群众不得不出卖劳动力为生,沦为雇工。

在今天的苏联,雇佣劳动制度不仅成为普遍现象,而且早已被苏联修改的一系列“法律”和“条例”所规定。 1970年苏联颁布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加盟共和国劳动法原则》规定,“劳动者通过签订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中工作的劳动合同,实现劳动权利”。 当事人与企业、事业单位、组织之间的合同”。这种“劳动合同”实际上是一种买卖劳动力的合同,与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行的劳动合同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劳动法通则》谈到保护劳动人民的“劳动不受剥削”。 在今天的苏联苏联新经济政策,劳动人民哪有“不受剥削的劳动自由”? 他们有的是随时被剥夺劳动的自由和随时被解雇的自由。 正是这部《劳动法原则》赋予了高管广泛的废除劳动合同和解雇员工的权力。 “发现员工技术不够或身体健康无法继续工作”、“连续四个月暂时丧失工作能力”等都是企业主管部门解除劳动合同、解雇员工的借口。 就算员工自己不同意,也于事无补。

勃列日涅夫集团在开始实行以利润为中心的“新经济体制”时公布的《社会主义国有生产企业条例》明确规定,企业有权直接“招聘和解雇人员”,“有权决定工人的工资和奖金”。 也就是说,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资产阶级有权购买劳动力并决定劳动力的价格。

苏联官僚垄断资产阶级觉得这些立法规定还不够,炮制了所谓“关野经验”,让企业“裁员”,将裁员节省下来的工资资金自由支配。 这样,掌握企业大权的人为了攫取更多的卢布,往往会打着“裁员”、“紧编制”的幌子,大量裁员。 近年来,苏联各企业打着推广“关野经验”、实行“科学组织劳动”的幌子,不断废除劳动合同、解雇职工。 据苏联《经济问题》杂志1972年第3期报道,“1970年,因个人意愿等原因被解雇的人数约占产业工人年平均人数的21%”。 俄罗斯。 联邦部长会议劳动力利用委员会主席诺维科夫承认,截至1973年6月底,全俄推广“关野经验”的292家企业已经裁掉了7万名工人。

在今天的苏联,广大工人不仅没有工作保障,随时有被解雇和失业的危险,即使有工作,也要在政治上、经济上、甚至人身上遭受羞辱和残酷压迫。 . 企业高管利用权力窃取金钱,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来压榨和迫害工人。 他们经常肆无忌惮地殴打、责骂、审问、拘留工人。 一些敢于反抗的工人,甚至被苏修当局关进“劳教所”或“精神病院”。 苏联《劳动报》去年3月披露,一位名叫奥列尼科夫的工人在壁报上批评工厂“生产废品,违反出差制度”,引起厂长愤怒,被勒令辞职。 经济上,一方面,苏联企业的领导们攫取了高工资、高奖金和各种“外快”; 不管是什么原因产生废品,都会被罚款,扣工资。 例如,据苏联《劳动报》去年8月10日披露,堪察加半岛瓦尔加诺夫建筑安装管理局因建筑材料供应不足,未能完成生产计划,扣发工人工资1000万美元。很久。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死灰复燃,必然带来大量失业工人。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样,苏联目前也存在着庞大的流动失业队伍。 据苏联媒体报道,劳动力流动率在工业企业中占 20%,在建筑业中占 30%。 按照上述流动率计算,自1970年以来,仅工业部门的人员年流动量就超过600万。 这些人为了找工作,少则一两周,多则一个多月。 在此期间,他们实际上处于失业状态。

在苏联各地,人们随时都能看到各种买卖劳动力的广告。 苏联《真理报》1973年1月29日的文章报道,在杜尚别一些最繁华的路口,可以看到从上到下贴满“职业介绍所”招聘工人的广告和告示。 据苏联报纸报道,目前苏修当局在全国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和一些地区中心设有劳动力市场,即所谓的“职业介绍所”和“居民就业安置局”。 仅在俄罗斯联邦苏联新经济政策,就有 116 个城市设有此类机构,为“不参与社会生产的有能力的居民”分配工作。 从 1969 年到 1974 年,仅在俄罗斯联邦和哈萨克共和国就有数百万人登记就业。

“一方面,买家拥有土地、机器、原材料和维持生计的手段。” “另一方面,有卖人的,他把自己的劳动力,手和头移走,一个也不留。其他东西可以卖;前者经常购买以榨取利润和致富,而后者经常卖东西谋生。” 这就是今天苏联劳动力市场的本质,也是苏联《劳动法原则》中反复吹嘘的“不受剥削的自由工作”。

苏联时期影子经济_苏联新经济政策_苏联加盟共和国经济

《人民日报》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人民日报社出版

1976 年 2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