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你报道硅谷最前沿的趋势@

移动电商干货_移动电商_移动电商平台有哪些

独立敏捷的中美科技观察,硅谷发布微信Guifabucom

感谢BorderX Lab联合创始人兼CEO沉雪华在硅发会员跨境直播中的分享,点击“ ”。 跨界直播只支持硅出版会员参与,现将1/3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雪花目前的创业APP叫“超越”,专注于为国内用户提供美式+欧式Lifestyle轻奢品类。

移动电商干货_移动电商_移动电商平台有哪些

美国移动电子商务六大创新趋势

如果是我所看到的,第一个趋势是:更加关注用户优化而不是用户获取。

美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创新趋势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一方面,整体融资环境不是很好;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家看到了疯狂烧钱获取新用户,却不重视老用户的留存和转化,从方法论上看可能是不可持续的。 因为如果你的CAC(Cost Acquisition Cost)大于用户LTV(Lifetime Value,即用户最终为你创造的价值),一方面你要考虑其他的用户获取方式,依托Omni -渠道用户获取预算分配,这里需要靠数据驱动。 另一方面,你想做些什么来改进产品和优化用户体验? 当用户下载移动应用程序时,她的保留率和转化率是多少?

这里我再透露几个比较重要的数据,就是大家要衡量一个移动电商APP好不好,它的底线是什么:平均次日留存率是否在30%以上; 奇数除以DAU)没有2%。 当然,每一种电商可能都不一样,要看你具体做的是什么电商。

更注重“技术创新”而非“模式创新”

第二个趋势是更注重技术创新而不是模式创新。 你看到过去几年很多模式的创新,比如团购(Groupon的股票表现不好)、闪购(Gilt被Saks 5th Ave的母公司收购)、会员制(BirchBox最近裁员了) employees)等都不是很成功,很长一段时间才逐渐实现。 通过技术创造价值,比如通过BigData和AI的方法给用户做个性化推荐,给数据做Growth Hacking。

这里的具体应用可能有点抽象。 刚才林恩问,比如美国的一些创业公司注意到电子商务交易中有一个无法杜绝的现象,就是用户会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放入购物车,而不会真正下单。 如何提高这个转化率? BigData 和 AI 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其实是所有电商都在面临和想搞清楚的问题,但没有万能药。 基本上,用户每走一步,都会有损失。 用户不下单的原因多种多样。 最后,犹豫,犹豫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尺码,比如担心退货,比如希望等着看能不能打折更优惠,等等。

一般来说,你不可能把这个转化率提高到100%,但是BigData和AI可以在可解决问题的范围内,尽可能帮你解决问题。 首先,不管你的BigData和AI有多强,你还是要一步步做“logging”。 到底从这个链接到那个链接,哪些步骤的用户流失率比较低,哪些步骤的流失率比较高,那么为什么会高呢? 低? 您有错误或其他可以改进的解决方案吗? 也就是说,基于数据,如果你继续提高转化率,你必须做这样的日志和跟踪。

以我自己为例,我分三步走遍用户场景。 一、新用户获取(用户下载-打开App); 第二,用户将商品放入购物车; 第三,从购物车中查看产品。 然后再细分。 比如第三步,我可能会分为:A,填写支付信息; B、物流信息; C、身份信息; D、支付动作。 所以每走一步,都要做一个日志。 回到刚才的问题,要降低“购物车-交易”的流失率,比较常见的方式是“访客检索”。

具体操作方法: 1)把这个商品放入购物车但没有下单,我会让它出现在我们App的其他页面/商品旁边; 2)当该商品降价时,我会向您发送App消息Push,提醒您。 上面两个都不涉及公司拨预算来挽回你,但是3)涉及广告拨预算,就是我让你在其他地方(不是我们的app)看到这个项目。 这个时候,作为app owner,我有你的ID特征,比如你是女性,在美国,你实际下单,查看其他物品特征等等,我大概可以勾勒出你的轮廓。 然后我到DSP去告诉它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是我做程序化购买来挽回你。

让我详细介绍AI。 以往的电商,大家对它的认识还是集中在跑商和流量上。 如何用技术去优化,包括优化商家端,优化消费者端,甚至创业公司自己,这一端优化较少。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我举个例子。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开发了十几种“软件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也在帮助我们开展业务。 比如第一类下单机器人,Order Bot,他们为我们做的是:假设一个用户下了一个订单,比如她点了一个Coach包,机器人会写一系列的代码,然后发送给商家的代码; 商家觉得在他们官网下单移动电商,然后就开始发货,挺“真人”的。

也就是说,我们是在帮中国用户代购东西,而美国电商认为是中国用户自己下单,它直接把商品送到中国消费者手中。 电子商务以前是如何在这里运作的? 它可能的模式是有库存,但它不能这样做; 或者它的电商模式没有存货,而是用更传统的方式,用Excel发给商家。

所以严格来说,如果我们和商家没有合约或者信息是可以的,但是和商家合作的好处是:1)在发货时间上可以得到商家更大的支持; 2)商家给你额外的优惠。 商家会很高兴,因为他们将获得用户数据。 作为我们,我们很乐意向他们提供在我们的用户数据中找到的见解。 目前我们整体的洽谈合作管道中,美国有500万商家,现在我们正在和500万商家进行洽谈。

第二类是IRB,即Intelligent routing bot,是专门为物流部署的机器人。 用户下单的时候,它处理物流路线怎么从A到B。 比如这个东西应该先到韩国再到上海,而不是从洛杉矶到北京再到上海。 这条路线很有讲究,现在我们也交给软体机器人。

另一个例子是“智能翻译”。 刚才我提到,我们发现的跨境电商用户的一个行为特征是,中国消费者目前购买海外商品的渠道很多,但或多或​​少还是存在语言障碍。 当他们阅读物品的详细描述时,他们仍然打开金山软件,所以我们在 2-3 个月前在“物品详情”描述中添加了“智能翻译”功能。

虽然它的准确率不到90%,但我们发现用户并不关心,她只需要70-80%左右的准确率就可以阅读,然后我们继续调整算法来提高质量。 比如下图一瓶Kiehl's Since 1851爽肤水,在美国官网的售价是一样的,都是35美元。 右边圈出的部分是“智能翻译”功能。 用户可以点击它直接看到中文。

移动电商_移动电商平台有哪些_移动电商干货

天猫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因为天猫卖的产品不多,都是人工翻译,但是我们的App模式对美国商品的数量和速度有要求,所以我们一开始用的是英文,最近几个月才加了“智能翻译”。 在这里,我们也在用机器人来做。 总的来说,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打造了一系列的Software Robots,包括以下几种:

刚才说了,过去的电商被理解为更偏向于操作性和流量化,但我认为下一代的电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和“个性化”的东西在里面。

媒体电商

第三个趋势是“媒体电子商务”或“商业模式的整合”。

因为随着移动端的兴起,谷歌的流量被各种APP分流了。 很多公司给出的广告预算都是App Download(Cost Per Installation),所以移动端的广告预算有很大一部分被Facebook吃掉了,就是做App Download广告。 然后就是一些新的创业公司还在吃东西。

如果从行业的深层次看,移动时代带来的其实是“信息即产品,即直接购买产品”。 这种趋势在硅谷已经很明显了。 现在,Google、Facebook、Twitter 和 Pinterest 都在他们的移动应用程序中添加了“购买”按钮。 Facebook的做法是:通过“Buy”按钮让用户在不离开网站的情况下直接购买商家的东西或服务; Twitter 是通过“立即购买”按钮。 我们的应用程序实际上利用了这一趋势。

我们希望中国消费者能够直接与美国商家交易,直接买到美国的“正品”商品,因为我们觉得中国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有强大的消费能力,但现实是:中国的假货太多了。 基本上你可以把我们的模式理解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平台,让美国的商家在这里开店,另一端是中国的消费者。 或者可以理解为我们是App Store。 如果您是美国商家,您可以通过 Data Feed 方式将您的产品提供给我们的商店。 如果你愿意,我什至可以给你加一个“按钮”,比如梅西百货,用户她点击,她可以直接下载梅西百货的App。

这样在商家端,可以直接做产品推广(此时充当电商属性),也可以只做APP推广(此时充当媒体和广告属性) ). 另外,Facebook的App Download广告是收费的,但其实你也可以通过App Store免费下载。

这个问题也可能是阿里巴巴未来面临的挑战。 阿里巴巴CEO逍遥将把海外品牌进军中国列为未来几年的第一要务。 但在这方面,阿里受限于目前的政策,可能会要求品牌方去天猫,但美国的商家不一定想失去独立性,因为那样会相当吸引流量到天猫,独立美国的电商(除了亚马逊,eBay)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想:我已经有一个很漂亮的网店了,这里有矛盾。

不同的欧美商家对进入中国市场的态度大相径庭。 许多人对天猫的品牌建设、客户数据和对接费用表示担忧。 那么我们的机会可能就是说:我只是在你的Discovery面前,我会把你的流量带给你,这样商家才会更愿意。 当然,用户体验不一定好,消费者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比如梅西百货的App不一定是消费者想要的,他们可能希望直接产生交易结果。

所以这可能反而是一个机会。 我们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给消费者做推荐,所以我们可以挑出美国商家的“产品”,或者得到他们的Data feed。 那我们就相当于一个Store,把它所有产品的SKU都打散了。 梅西百货可能有自己的一套SKU方式,但这种方式可能不适合中国消费者,所以我们会重新整合。

但是不能理解为我们只是做流量,我们也是Market Place,交易是在“Beyond”上完成的,因为我们发现欧美的购物体验在移动端不好。 但是我们做了一个开闭环,让商家看到所有的数据,减少商家对自己客户数据的担心。 我们称之为Your Customer,Your data,这也是美国商家愿意与我们合作的重要原因。 我们希望成为他们的中国移动网关,保护他们的品牌,帮助他们提高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比如购物车的设计,我们为每个商家使用一个单独的购物袋。

垂直化与运营创新

第四个方向是垂直化。 因为手机屏幕小,直接跟地域相关,所以可以实现商品交易非常垂直的细分,这和中国电商的创新很像,我就不多说了。 大概是:规模化、综合化的电商很难创新。 虽然去年Jet来挑战亚马逊,但Jet模式需要巨额资金,所以在产品发布前就进行了6亿估值的B轮融资。 美元。 当然,现在它的产品已经出来了,估值也超过了10亿美元,但是这种模式对资金非常饥渴。

第五,运营创新。 Jet 能够融资如此庞大的资本,仍然有其非常激进的杀死亚马逊的使命,以及其中的许多创新因素。 除了我前面说的,比如利用大数据等等,它还有支付、运营方式等创新,包括打破别人的“会员制”,所以我把它归结为“运营创新”。 “

在美国,大公司的电子商务主要是指两大公司,一个是eBay,是一个Online Marketplaces,另一个是擅长供应链和物流的Amazon。 eBay的优势是不吃货,模式轻,但在市场规模上,做C2C,不卖大规模标准化的日用消费品,这也让它很难拓展市场. 几年前,它推出了一款类似于 B2C 的产品,名为 eBay Express,但变化不大。

亚马逊在美国很成功,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非常好,但问题是模式重,没赚到多少钱。 此外,亚马逊是零售商的“公敌”。 今天,亚马逊是全美零售商的竞争对手。 那你让所有的零售商都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来玩? 不可能,那就一起支持一个新东西吧。 所以,模式和整个行业背景,Jet自然能得到零售商的支持,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的App其实属于支持零售商的范畴。

用中文来说,Jet的运营模式是打造B2C Marketplace,帮助线下零售商实现O2O; 具体来说,就是“大数据+用eBay打造亚马逊和Costco市场”,最终希望达到的结果是最便宜的商品。

亚马逊做会员的方式是这样的:每年给99美金,你去亚马逊买东西,很多标有Prime会员的商品,免费送货,两天到。 如果您不是会员,则无法如此快速地送货; 其次,您需要额外收取运费。 一般美国人送东西的速度没有中国快,如果要加急移动电商,会收取更高的费用。

而且jet取消了会员制(没上线的时候传闻是会员,实际上线后取消了这个东西),也就是No Member Fee,大家可以享受其他电商的会员服务,这打破了其他人的“会员资格”。

移动电商干货_移动电商平台有哪些_移动电商

我想在这里补充一点,亚马逊会员购买的所有商品都不会获得“免费送货+ 2 天送达”。 您必须选择标有 Prime 的项目。 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Jet:1)单次消费满$35或以上,免运费; 2)还有很多2天免费到货的物品分类。

第二,不像亚马逊建仓库,所有的零售商都变成它的存货; 第三,Jet不仅要吸引亚马逊顾客,还要吸引不喜欢网购的Costco顾客。 目前,亚马逊和好市多还不一样。 Costco经常进货超大批量水果等,用户大量购买。 Jet 既想吃掉市场,也想吃掉客户。

第四,大数据应用,如果你同时买两件东西,可以节省几成到几成的钱,因为Jet技术会在后台自动搜索,一旦你找到有你购物箱的零售商仓库对于这两个东西,它会自动向商家申请更多的折扣,因为这意味着商家的送货成本会降低; 除了物理位置,它还会使用技术自动找到离你最近的仓库,这也会带来折扣。 因此,最后您将更多商品添加到购物车,您会看到更多折扣堆积起来。 另外,如果在付款过程中使用借记卡代替信用卡,也能给你更多的优惠。 您还可以查看下图。

移动电商干货_移动电商_移动电商平台有哪些

移动电商_移动电商平台有哪些_移动电商干货

模式创新

第六个模式是创新。 可以看出,部分电商交易正在往趣味化的方向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交易”+“乐趣”的结合,不管“乐趣”是社交还是其他。

一周前,在 App Store 中,一款应用进入了最佳新应用。 它的排名相对较高。 它被称为 VILLOID。 不同款式的帽子、墨镜、裙子、上衣甚至项链等饰品,都在这个搭配模板上一一调整。

移动电商干货_移动电商平台有哪些_移动电商

移动电商_移动电商平台有哪些_移动电商干货

这样,在用户端,它可以看到什么不能和什么一起戴,否则会很难看; 然后它的技术非常强大,整个切换非常快速流畅。

另一方面,用户还可以分享自己制作的模板,让其他用户在模板中点击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跳转到该零售商的官网。 林恩昨晚告诉我,她最近正在测试该应用程序,模板切换速度像魔术一样吓坏了她。 也许她会在 Silicon Publishing 上发表一篇文章。 直播群里做时尚电商的也可以提前下载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