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型工厂创业项目_小型办厂创业项目_家庭工厂创业的好项目

本文考虑一个简单但复杂的问题:

为什么创业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

我还是从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说起。

=======================

对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来说,主要包括劳动生产和商品流通两大过程。

在劳动生产中,企业主提供生产资料(原材料和设备软件),雇佣劳动者开展工作,实现商品的输出和服务的提供。

劳动者被老板雇佣,使用设备软件,加工原材料,帮助老板完成商品输出和提供服务的过程,并获得工资。

然后通过商品流通过程,企业主销售商品和服务,实现成本回收和利润赚取。

然后,企业主将成本和利润再投资到劳动生产过程中,如此循环往复,实现长期稳定经营。

综合上面的简单描述,老板想要创业并稳健经营,有一些必要的条件,其中三个要素非常重要:

生产资料、雇佣劳动的资本、商品和服务的销售渠道

老板必须拥有生产资料,才能拥有生产商品和服务的原材料和工具,并将这些原材料和工具提供给劳动者;

老板需要雇佣劳动者,让他们使用软件设备,加工原材料,堆叠劳动力,实现商品服务的输出。

老板只有拥有商品和服务的销售渠道,才能保证自己公司的商品和服务能够销售出去,从而实现成本回收和盈利。

这也是现代社会人们创业成功,成为企业主所需要的门槛。

那么,如何获取这些元素呢?

无论是拥有生产资料还是雇佣劳动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

老板需要花大价钱购买设备、软件和原材料,还要花大价钱雇佣员工上班,才能实现商品服务的输出。

这样的生产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支出是巨大的。 连初创公司的现金流都可能在几千万,更不用说大中型企业的现金流规模了。

像很多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那些看似高端实则依赖堆叠式劳动力输出的行业,重资产、重人力,重依赖设备、软件和人口红利,资金要求高对于企业主。 .

至于资金来源,要么来自创业者的家庭背景,要么来自融资支持,普通人自然没有前者,只能希望有“伯乐”投资自己,可惜“伯乐”不是经常可用。

相比之下,企业主不需要亲自参与劳动生产过程。 只要有钱,就可以从其他公司购买设备、软件和原材料,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过程可以由工人来承担。

也就是说,工作能力并不是创业的必要条件。

越是劳动密集型、依赖人口红利的行业,对老板的素质要求越低。 这虽然给了草根创业者机会,也给了花花公子和富二代机会。

如果老板不想更嚣张,就会出现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讽刺的情况,工人们像两条腿的羊一样上下班996,老板舒舒服服坐在办公室里打发时间数数钱。

销售商品和服务的渠道要么依赖于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要么来自于信息不畅和人际关系不畅。

挖掘消费者需求,简单来说就是创业者对市场进行调研,认为某个方向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然后投入资金生产相应的商品和服务,并想方设法销售该商品和服务。

这种方法的风险非常高。 消费者的喜好很难准确判断,创业者也很难保证自己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是真正有偿的。

而且,正常情况下,每个细分领域的竞争必然是激烈的,只有少数赢家才能占据足够的市场份额,而其他企业则会因为商品和服务卖不出去而被淘汰。

还有垄断问题。 大中型企业将利用优势地位排挤中小微企业,迫使初创企业退出市场。

因此,一般情况下,靠挖掘消费者需求来获取销售渠道是一种非常幸运的做法。 如今,只有少数幸运的人能够依靠这种方式创业成功。

这也是普通人创业、寻找市场的主要途径。

对于大多数成功的创业公司来说,他们实际上是凭借信息不畅和领先的人脉,占据了商品和服务的销售渠道。

创业者会想方设法获取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信息,并在潜在机会到来之前抢先了解。 等别人发现商机的时候,市场已经被消灭了。

这些内部信息主要来自上层,比如大公司的老板、名人等,他们控制着社会资源的流向。

创业者不仅可以从上层获得内幕消息,还可以利用上层的流量和订单,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包括前面提到的融资。 扔钱。

在遇到问题和危机时,创业者也可以凭借自己在上流社会的人脉,成功渡过难关。

这就是为什么老板和企业家经常参加政府和大型企业组织的商务活动家庭小型工厂创业项目,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获取信息和扩大人脉。

但想要得到上流社会的支持并不容易,连接触上流社会都很难。

或者创业者本身出身于上层家庭,信息、人脉、社会资源直接贫乏; 或者创业者位于社会中上层,能够与上层社会建立联系,获得上层社会的信息和支持。

普通人创业,可以说想要在融资、流量、订单等方面得到上流社会的支持,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就算他们幸运地得到了上流社会的支持,恐怕也要付出一些代价:

或者,创业者的创业公司发展壮大后,成为大企业的翅膀或被收购兼并,创业者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权。

或者,创业者的创业公司成为背后套现的资本的壳子,创业者变成傀儡般的角色。

试着在这里总结一下:

1、创业成功不一定需要很强的能力,但需要大量的财力。 普通人要想创业成功,只能靠融资的帮助,但获得融资往往需要高层次的人脉关系,除非自己的创业项目爆款。

2、获得上层社会在资金、信息、流量、订单等方面的支持,可以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普通人很难获得这样的支持,或者要付出难以接受的代价。

总之,创业不一定是九死一生,好人家的人创业成功率并不低。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由于那些能够大大提高创业成功率的要素难以获得,创业的成功率对普通人来说太低了,以至于成了九死一生。

=================

到这里大家已经看到了,创业成功当老板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很多因素不是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

也就是说,老板和工人之间,其实是隔着一层隔阂的!

想要创业成功当老板,对能力的要求可能是次要的,但需要大量的财力,还需要穷信息和人脉的支持。

而我们都知道,有财力、信息差、人脉少的人,注定不是普通人。

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成功的企业主,基本上都是上流社会出身。

比如父母本身就是企业主,有很多社会资源和人脉。 创业者只需要依靠父母的资源。

至少是社会的中上层。 比如父母是大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有接触上层的渠道,可以获得上层的信息和支持。

即使生意真的失败了,家世好的人也能承受失败的代价,东山再起,或者另谋出路。

剩下的只是努力工作的问题。

相比之下,普通人的财力十分有限,创业规模只能达到个体经营的水平(如种地、开餐馆和小型加工厂),一般通过大量举债获得资金。

信息不畅、人脉不畅,普通人创业风险很大,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很难找到销售渠道,还会面临大中型企业的排挤,非常容易失败。

一旦生意失败,从贷款中获得的资金就被浪费了,普通人很容易负债累累。 他们有的会和银行、债权人生气一辈子,有的会拆妻自尽。 后果太严重了。

普通人在成长教育和工作经历中,也大多承担着高管和工具人的角色,对宏观信息和商业趋势的敏感度较差。 上流社会的孩子从小就为之着迷,参加上流社会活动,出国镀金积累经验,气氛自然是无与伦比的。

最后,在996、PUA等职场文化的影响下,农民工的时间既没有提高,也逐渐磨平了棱角和进取心。 年纪越大,头脑越混乱,没有好的创业点子。

这也可以解释一个看似矛盾但其实合情合理的现象:

在社会鼓励创业,给予企业各种优惠的环境下,普通人创业是无稽之谈。

按照常理,一个人口红利充足、加班费不给、五险一金不足的社会,势必非常有利于创业。

为了摆脱打工的境地,很多人也会选择在创业的道路上碰碰运气。 只要生意成功,他们就能加入老板的行列,站起来唱歌。

然而,在现实中,大众创业是一种濒死体验,很少有普通人脱颖而出。

这正是因为老板和农民工之间存在阶级壁垒,上层阶级的创业成功率远高于普通人。 普通人不仅在创业时濒临死亡,而且容易被排除在企业垄断之外。

其实,这是私有制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

上层社会掌握话语权后,不断加强内部联系与合作,尽可能多地占据社会资源,形成复杂的关系网。

为了巩固外界的地位和利益,会设置一系列的门槛,阻止普通民众进入上层社会,形成一个越来越难以逾越的阶级,最终形成阶级固化的问题。

正如农民难当地主一样,工人当老板也有门槛。 社会越分层,普通人越难成功,创业现象越严重。 这不是普通人通过努力就能克服的。

在当前鼓励创业的环境下,为什么普遍缺乏创业指导的信息?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懂得创业技能的人都是企业主。 他不需要帮助别人创业成功,给自己制造对手来抢蛋糕。 至于市面上存在的创业指导,更重要的是用成功来学韭菜。

企业主提倡996和加班文化的动机,不仅是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更是在刻意限制农民工的成长和探索。

这样一来,工人们不得不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应对同一份工作上,而无暇提升自己、开辟新天地,潜在的威胁也就消除了。

至于那些创业成功,步入上流社会的“天选之子”家庭小型工厂创业项目,这些更是凤毛麟角。

而且,个案的存在还能让老百姓觉得上升通道依然存在,从而鼓励老百姓努力工作而不是要求改善分配,上层阶级的地位才能得到稳定。

这与企业老板喜欢宣传“金牌销售”、“优秀员工”的道理是一样的。 不管所谓的“金牌员工”是捏造的还是老板小舅子。

这种凝固的社会风气无疑是有害的。 它会阻碍社会资源的有效流动,使社会失去发展活力,也会抑制老百姓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导致卧薪尝胆的产生。

至于解决办法,老生常谈,什么改善分配、遏制垄断、优化营商环境等等。当固定问题得到缓解后,老百姓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成功率都会有明显提升。创业。

=====================

那么,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路径可以大大提高普通人创业的成功率呢?

当然有!

比如,瞄准那些资本门槛低的领域,开展创业行为。

这些产业以第三产业、轻资产产业、虚拟产业为主。 因为不需要在设备、软件、原材料上投入太多的资金,也不需要雇佣太多的员工,资金门槛比较低,普通人可以花更多的钱参与进来。

比如互联网行业,几个人可以合伙创业,租几个办公位子,买几台电脑和软件授权,租几台服务器,基本上是所有生产资料的门槛。 芯片设计适用于类似的情况。

而且这些资金门槛低的行业很多都属于技术服务行业,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而技术领域更关注0和1,是和否,是否有bug等准确答案,等对贫乏信息的依赖程度较低,对创业者的能力要求较高。

所以在互联网、芯片设计等领域,会涌现出很多普通家庭、名校毕业、能力出众的创业者(比如某米的雷老师,选择创业的天才少年)离开大工厂后等)

比如,在市场空白或行业处于前沿的时候,依靠市场更多的机会,挖掘市场需求,实现创业成功。

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通过挖掘市场需求来创业的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 对于缺乏信息和人脉的普通人来说,挖掘市场需求是创业的主要途径。

所以在这个阶段,很多草根和中产阶级的创业者可以脱颖而出,成为老板。

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起来的企业如此,互联网、芯片设计等热门行业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的马、东、字节就是这样起家和发展的。

又如利用海外经验积累经验和信息不畅,回国开展创业活动。

一些发达国家的产业周期领先于国内。 通过出国积累学习工作经验和人脉,可以提前获取贫乏信息,掌握创业技能。

普通家庭的问题求职者可以以优异的成绩出国留学,在国外积累相关经验和人脉后,回国开展创业活动。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公司的创始人都有美欧日韩澳等国的海外经历。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都有在美国留学、在硅谷工作的经历。

在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是一段高度繁荣的时期。 那时候国内的互联网还没有发展起来。 他们在美国掌握了互联网的创业技巧,在国外结交了很多合伙人,然后回国创业。

再比如,国内很多半导体制造工厂的决策者和高管,基本上都有在英特尔、德州仪器、三星、台积电等海外知名企业工作的经历。

他们在知名大厂了解相关技术、所需设备、产线建设和生产流程后,在国内支持的背景下,来到大陆创业。

此外,国内多家光伏企业的创始人都有欧洲、澳洲留学经历。 在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经历中,他们掌握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升、制备技术和产业化方法,从而开启了创业之路。

这里也可以注意到,互联网几乎包含了适合普通人创业的所有条件。

低门槛的资金和人力要求、技术话语权、发展机会、海外发展周期领先国内等,大大增加了普通人创业成功的概率。

也难怪互联网行业,包括AI行业,会产生那么多出身平凡的优秀创业者。

最后,让我们谈谈媒体的作用。

过去,以往的媒体在宣传和鼓励创业的同时,不仅讲解技巧和注意事项,还强调可能存在的风险。

以育种为例。 届时会介绍很多动物养殖的技巧,如光照条件、饲料的选择、投喂和饮水的周期、注意事项和不良后果等,对养殖和创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可现在的媒体却变成了“有人养殖年入百万”、“有人摆地摊日入万元”等等。

这和那些提拔金牌员工的公司没什么区别。 他们试图通过榜样来提振民众的信心,让民众接受“脱孔乙己长袍”的现实,将固化环境的问题归咎于孔乙己自身的问题。 优越的。

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重要原因之一。

说到这里,个人意见,供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