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创业项目 创业网_大学生创业课的创业项目_少数民族创业项目

城市承载着各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也是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经过40多年的发展,深圳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15.6万少数民族人口、56个民族成分齐全的超大型城市。

2011年,国家民委将深圳市列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深圳适应形势要求,大力倡导“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理念,发挥优势,不断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和特殊需求,使各族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特区改革发展成果。

大学生创业课的创业项目_少数民族创业项目_千元创业项目 创业网

“主动服务、促进融合”,近年来,深圳针对少数民族人口多、流动性大的特点,积极开展流动少数民族人员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据了解,深圳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框架机制和基本情况动态共享信息系统,将民族公共事务纳入市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除民族社团审批外,其他民族类审批事项全部提供即来即办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

为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增强法律意识,2012年7月17日,由深圳市民宗局与市法律援助处联合设立了深圳第一家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站,为有需要的少数民族群众免费提供政策法律咨询。

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站成立后,深圳市法律援助处每周派出两名熟悉少数民族风俗和宗教习惯的律师到该站值班,民宗局在收到少数民族同胞的涉法问题情况反映后,就其中的法律问题与律师进行商议,律师给出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如果案件需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并且案件的当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则交由市法律援助处受理,法律援助处将派出律师免费为少数民族同胞出庭参加诉讼。据有关部门统计,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站近年来参与协调处理较大案件145宗,为少数民族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工作站首席援助律师李渊于2014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在法律援助之外少数民族创业项目,深圳还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了社工服务,针对不同群体,在语言学习、心理适应、急难救助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困难人群给予关怀,并开展“全市少数民族生存状况”大型问卷调查、“少数民族服务咨询专线”“少数民族儿童法律援助中心”等一系列特色项目,帮助少数民族群众适应融入城市生活。建立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出地联动机制,协调安排民族干部来深挂职,更好地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服务。

千元创业项目 创业网_大学生创业课的创业项目_少数民族创业项目

“好意搭乘出事故,谁担责?”“高空抛物坠物,除了赔偿损失,还有可能犯罪”“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监护人和受委托监护人如何承担责任?”……这是去年底由市民宗局举办的2021年深圳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培训班。培训班采取专题讲座与现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坚定文化认同、身份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也让2021年正式施行的《民法典》融入各族人民群众日常生活。

事实上,早在2011年,深圳就持续组织开展市政府关于流动人口管理的“1+5”文件和公共服务政策宣讲培训,指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按照政府的规范要求办理居住证、租赁合同、社保证明、计划生育证明等证件,最大程度了解掌握和运用享受政府的各项普惠政策。同时印制发放大量服务指南等宣传册,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城市工作生产生活基本指引;开展就业现状及需求调研,积极为相关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帮助来深的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创业。

今年由深圳市民族团结发展促进会(简称“市民促会”)举办的“民族讲坛”已举行两期,分别为少数民族普及宣讲税务稽查知识、解读惠民惠企政策,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力提振深圳各族人民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信心。据统计,深圳近年来累计举办近50场培训班,举办少数民族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近60期,参加培训的少数民族群众超过6000人次。

大学生创业课的创业项目_少数民族创业项目_千元创业项目 创业网

“如果不是有医保报销和深圳各民族同胞不分你我的帮助,也许我家早已支离破碎。”谈起近半年来家里的变故,回族同胞马文海这样感慨道。今年3月,在福田区经营拉面馆的马文海家突遭不幸:他的妻子和儿子分别被诊断出乳腺癌和胰腺癌。加之受到疫情影响,门店生意大打折扣,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家庭更加举步维艰。

为了将温暖传递下去,让爱心人士不“寒心”,福田区民族团结发展促进会决定尽最大的努力,帮扶马文海一家。在福田区民族团结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杨琳的帮助下,马文海一家通过水滴筹平台发起筹款,得到了全市各族同胞的积极响应,筹集善款约9万余元。在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马文海的儿子已顺利完成手术并转入普通病房,脱离了生命危险。

少数民族群体由于生活环境、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居住、就学、就业和就医等方面难免会遇到困难。一直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注重对流动人口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少数民族创业项目,市、区各级民宗部门也持续加强普惠政策宣讲,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在深的合法权益和特殊需求。

一方面,深圳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在深圳立得住脚、安得下心、圆得了梦。

同时,深圳还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大力倡导“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民族工作理念,着力打造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社区环境和全体居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圳多区也通过阵地建设、教育引导、文化浸润等方式,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基础。

例如,深圳市宝安区的宝民社区有汉、壮、回、苗等25个民族同胞。该社区通过“二三四五”工作法(打造“两个阵地”:创新成立广东省首个“民族之家”服务平台、设立“民族园”;成立“三支队伍”:宝民社区民族工作协调小组、“民族团结理事会”“民族艺术团”:建立“四项机制”:“十个一”活动工作机制、“六个必访”关爱机制、“分片包户”工作机制、“双向交流、资源共享”机制;突出“五个主题”:尊重、引导、关爱、服务、帮助),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族人民群众更好地融入深圳的城市生活。

而在坪山区,这里率先高规格、高标准建成了全市首家拥有960㎡独立场地的区级“民族之家”。“民族之家”配置有民族文化展示厅、民族团结大讲堂、图书阅览室、法律服务室、政策咨询室等多个功能室。

通过采取“区街共建,社区运营”的三级互联模式,坪山区“民族之家”建立健全管理和运营模式,不断满足辖区各族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切实发挥了坪山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阵地堡垒作用。

回首过去,在鹏城大地,各族人民群众亲如一家的情景比比皆是,浓墨重彩地书写着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壮美篇章。展望未来,民族团结之花在深圳这片绚丽多姿的土地上常开长盛,并以春风化雨之势汇聚起民族团结的强大正能量,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积蓄磅礴力量。

【策划】甘雪明 杨磊

【统筹】崔璨

【撰文】许懿 潘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