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参赛人数超过33万,参赛学生142.4万人,比上一届多50多万人。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持续高涨。记者发现,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学以致用,高校结合自身学科特点,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供创业环境。他们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发展。

帮助学生找到创业方向

来自哈工大的李云舟和团队带来的项目竞技格斗机器人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科技创新与未来产业组金奖。当他刚进入创业事业,陷入迷茫的时候,是学校带他走出了迷茫。

他说,创业最难的是明白自己要走的路。以新大学生的眼光和眼界,你分不清该往哪个方向走。学校团委召开大一新生创新创业报告会,邀请优秀校友到校解疑释惑,用自己的经验为大一新生指明一条尝试之路,并结合团队内部情况进行小调整,直接提高了他的创业效率。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这是李云舟初入校园时对哈工大的第一印象。竞技机器人队、丁香花车队等社团的校园影响力,让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他有了在学校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李云洲说,学校的“大一项目计划”让大一新生从入学那一刻起就参与创新项目,不仅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技术能力,也为后续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哈工大举办的祖光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成为他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敲门砖。据了解,学校还为这些入选的优质作品提供精准的资源对接和支持。从大三开始,他的项目就在学校的创业园孵化,学校也为他提供了资金支持。

不仅如此,学校“大师+团队”的培养模式也帮了他不少忙。

哈工大团委副书记王林说,“我们院士特长生班将把真项目、真课题变成学生实践的练兵场,让学生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磨砺创新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创新思维和攻坚能力的未来领军人才。”

在科研一线挖掘创业项目

2020年,秦康祥凭借“海蟹生长在盐碱地,贫瘠的土壤变良田——世界首创盐碱地生态养殖青蟹”项目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今年,作为一名优秀青年大学生创业者,他向所有参赛选手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2019年夏天,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教师王欢前往秦康祥的家乡河南盐津县盐场村,考察内陆盐碱地养殖海蟹的可行性。

“当时我和课题组的老师聊了很久,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意思,就自告奋勇报了宁波大学的高考。我一入学就加入了王欢的海蟹低盐研究小组,一直到现在。”从最初的兴趣到实际的科研学校可做的创业项目,再到现在的成果,秦康祥已经帮助河南、内蒙古的盐碱地蟹农增收近7000万元。秦康祥成长的每一步,都体现了宁波大学师生参与、学科交叉的创业项目培养特色。

宁波大学团委书记周星宇表示,为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鼓励师生在社会实践一线探索科研课题,除了开设创业选修课,学校还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为低、中、高年级创业学生打造“三级递进+分级选拔”的科研平台 从而实现科研课题分析指导、创业大赛实践训练和项目成果转化全过程。

“今年的挑战杯,海洋学院‘蟹亿水产——优质海蟹种业的领跑者’项目也获得了金奖,这也是师生的一次暑期实践。”周星宇告诉记者,目前项目成果已经落地,在学校创业园成立了公司,销售金额1800多万元。“除了提供免费的创业场地,学校还将从资金支持、资源嫁接等方面提供帮助,帮助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

贵州大学“绿色除草剂环吡酮胺的创新与应用”项目作为今年挑战杯的金牌项目,也是学校组织的一线实地调研活动。

学校可做的创业项目_开厂有什么好项目可做_创业项目排行榜创业项目加盟店

项目成员宋长雄发现,麦田除草剂面临两大痛点:抗药性严重和环境不友好。因此,他萌生了研发一种绿色安全的麦田除草剂的想法。

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和团队成员将高性能计算、目标群设计等新兴技术应用于新农药的创制,并对新农药进行了环境毒理学研究。

花了四年时间,研究小组创造了HPPD除草剂氰氟草酯,用于麦田。与传统除草剂相比,抗性杂草控制率提高一倍以上,每年帮助农民增收1000元,促进就业100多人。

做学生创业的坚实后盾。

“我们的团队包括农药学、有机化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和博士生,校内外的专家和创新创业的老师也会继续给予帮助和指导。”绿色除草剂项目成员Blair进一步告诉记者,该项目目前正在贵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从立项到后期研发,包括带队参加这个比赛,科技园的老师都全程参与。”

“为了挖掘有孵化潜力的创业项目,科技园有前期工作流程,在项目前期就有参与。”贵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王爱华说学校可做的创业项目,科技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孵化链。

“我们还建立了‘挑战杯’工作室,成立了双创青年导师团和校级双创青年突击队,搭建创业学生与导师的互动交流。”贵州大学团委书记刘魁告诉中青报记者。com表示,接下来,学校将与相关部门合作,出台更多激励措施,鼓励师生将教学、科研、实践、创新联系起来,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

“学校的科技园和孵化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创业支持。”华中科技大学的黄志颖告诉中青报记者。种子项目可以联系学校产业孵化平台,并提供免费办公场所。创业导师资源都是业内知名投资人。

在“挑战杯”科技创新与未来产业组中,黄志颖及其团队研发的高性能图计算技术获得金奖,目前应用于支撑EDA电路检测、电力、电子商务、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

他说,在创业训练营,听师兄师姐讲项目是怎么创立的,怎么管理的,团队成员是怎么高效沟通的,非常有用。“根据工科生的特点,学校还会聘请专业笔记,分析创业遇到的问题和风险,教我们经营公司。”

不仅如此,华中科技大学每年都会举办很多类似挑战杯的赛事,并提供各种支持。“不仅是为了比赛,也是为了打磨创业项目。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愿意投钱。”一年来,黄志颖参加了项目咨询、模拟答辩、青少年训练营等100多项训练活动。

在“挑战杯”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领域,万带来的“蓝天卫士——新型绿色催化技术助力“双碳”战略下的烟气治理”项目荣获金奖。

万说,2016年,四川大学发文鼓励师生共同创业。向学校相关部门备案后,可以将知识产权免费许可给我们的学生使用五年。免费许可期满后,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学生创办的企业,师生均可获得相应股权。

此外,项目组背靠学校国家烟气脱硫中心,在实验室平台设备使用、客户资源、项目推荐等方面得到了大力支持。

本次大赛的一位评委表示,随着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的日益浓厚,各大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更加注重科研项目的孵化和落地,纷纷设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各类创业项目提供招聘、办公场所、设备、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