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打造创新工作室,师生洽谈互选协力创新——

学生学有所乐 老师教有所获

2015年7月至今,申请10项国家专利,成立Best创新科技公司,并与社会企业合作开发救援侦察无人机……河北工程大学大四学生郭志文,因近一年来“井喷式”的科技创新成果,成了校园里的“大明星”。“这些成绩,得益于自己在创新工作室的历练。”郭志文说。

近年来,河北工程大学支持学生在专业领域创新,出台实施一系列激励政策,各学院根据学科特点纷纷成立创新工作室。据统计,3年来,该校学生创新成果获国家和省级奖励56项;仅2015年就有70项国家专利被该校学生纳入囊中。

搭建平台 激发兴趣

2013年,河北工程大学及其二级学院出台创新师生互选机制:一方面,大学生结合专业列出自己感兴趣的创新项目,并提出需要什么样的导师;同时,专业教师列出项目方向,提出所需学生应具有的能力。师生双方根据各自意向,洽谈互选、达成共识、协力创新。

2014年,该校及其二级学院相继出台与互选机制配套的激励制度。

制度明确提出,每一名高级职称教师每一学年至少要设计一项创新实践训练项目,至少指导一组以上大学生创新实验研究。在活动中,导师采取一对一方式校内创新创业项目点子,担任创意启发者、技术指导者和梦想激励者3个角色,实现指导过程全覆盖。

制度规定,根据学生科技竞赛获奖级别,教学科研型岗位四级以下的指导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可直接晋升相应级别。同时,加大参加创新活动和取得创新成果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权重。每年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评比表彰,对优秀学生在各类评优授奖等方面予以倾斜。

这些举措,激发起了大学生的创新激情,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打造团队 合力攻坚

近两年来,河北工程大学凌云方程式赛车研发团队自主研制的方程式赛车“凌云一号”,成为业内黑马。

该团队组建于2012年,次年8月研发成功“凌云一号”赛车。2014年和2015年,“凌云一号”两次出征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先后取得全国第15名和第10名的战绩。

校内创新创业项目点子_农村创新创业项目点子_学前教育创新创业项目点子

团队由装备制造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的师生发起,校内相关专业的近百名大学生参与,并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自主设计组装、优化改进赛车。截至目前,团队已成功设计、制造出一辆行李车和三辆比赛用车。

“作为一名本科生,通过在车队参加强化创新训练收获颇丰,如今已经熟练运用专业相关软件。”现任团队队长、科信学院大三学生徐春林说,“收获更大的是在合力攻坚中形成的敢于吃苦,敢于创新,敢于挑战自我的团队精神。”

“六步工作法”全过程推动

近年来,在强力推动课程改革,依据行业、企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开发新课程、创新课程形式基础上,河北工程大学及其二级学院逐渐形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六步工作法”模式——

校内创新创业项目点子_学前教育创新创业项目点子_农村创新创业项目点子

“抛玉引玉”布置法:通过召开科技作品展览会、科技之星座谈会、科技主题班团会等,引导、激发大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热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头脑风暴”立题法: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碰撞,或与教师探讨争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使学生提出的新点子更加完善、可行;

立项前听证法:由专业老师组成听证组指导,使创新项目方案和计划书更加规范合理;

立项后评审法:对立项后的项目方案进行阶段性评比和督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学前教育创新创业项目点子_农村创新创业项目点子_校内创新创业项目点子

答辩前把关法:成立专业教师把关小组,对准备参加答辩学生进行重点难点辅导;

评比表彰法:每年围绕大学生创意大赛评比最佳创意奖,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评比出最具潜力奖、科技标兵和先进集体等。

这样校内创新创业项目点子,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全过程推动,促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扎实开展。

如今,河北工程大学实施推进的一系列适合社会需求、满足学生兴趣、体现工程特色的教育改革创新,已经在收获丰硕创新成果的同时,实现了师生共赢、学研用共赢。就在今年,凌云方程式赛车团队队员、装备学院大三学生顾鹏程和3D团队队员薛康杰被评为省“三好学生”,指导教师薛艳春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也因此连升4级,由10级晋升到6级。(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王全福 裴清芳)

《中国教育报》2016年4月1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