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针对大学教师创业的话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黄明在澎湃新闻网的“问吧”里就曾表示:“我一天有60%的时间在做教学科研工作,剩下的40%花在了经营生意上。

我不认为教授经商就是不务正业。在我看来,教学研究和创业一起进行,才更有利于两者的结合,避免科研脱离于实际。”(《21世纪经济报道》,2016-06-25) (来源于微信公号:麦可思研究 ID:MyCOS_Research)。

教师创业,学生受益

大学生创业热潮兴起,但不少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成熟,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开设相关课程,请一些企业家来学校作讲座,评选一些创业项目或者设立几个创业基金就能搞定的,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教师自身没有创业经历,又如何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呢?

麦可思数据显示,中国2015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3.0%,比2014届(2.9%)略高,比2013届(2.3%)高0.7个百分点,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3.9%)高于本科毕业生(2.1%)。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而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其实还是学校教师和身边的同学,如果没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对创新创业的关注与实践,学校的创新创业氛围与创新创业教育无论如何都会受到影响。

数据链接

教师指导意见怎么写_创业项目指导教师意见_创新创业老师指导意见

创新创业老师指导意见_教师指导意见怎么写_创业项目指导教师意见

图1是2015届本科毕业生接受母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认为其有效的比例。可以看出,2015届本科毕业生接受母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是创业基础(能力素质培养)类(25%),其后是创业指导(实务操作)类(18%)、创新研究方法类(13%)和学科前沿知识类(13%)。其中,学科前沿知识类(81%)和创新研究方法类(80%)课程的有效性较高。

图2是2015届本科毕业生认为母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看出,2015届本科毕业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不足”(52%),其后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48%)、“教学方法不适用于创新创业教育”(39%)等。

打消教师创业的后顾之忧

国家对创新创业逐渐重视,不仅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各种利好政策,也给高校教师创新创业带来了利好政策。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对经同意离岗创业的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新政令高校教师创业的合法性得到明确,创业权益得到一定保证。现在多省市均已纷纷出台高校教师在职和离岗创业的相关政策。

但根据KAB2016年创业教育年会上,由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发布《高校普及类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调研报告》显示,该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1516个,学校覆盖676所,大部分(七成)受访高校教师均考虑过自主创业,三成人不仅考虑过,还一直在准备。但在全部受访高校教师中,超过四成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中国青年报》,2016-04-08)

谈到可能影响高校教师创业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教师张星晨认为,尽管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等陆续出台了鼓励高校教师创业的相关政策,并且对有创业意愿的中青年教师具有较强吸引力,但是需要高校及管理者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是,基于高校教师创业政策尚处于推行起步阶段,高校教师群体属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可能会更多地考虑到后续的本地区、本校或本学院的鼓励支持力度,主要涉及考核评级等,只有后续的政策落地实施,才能够真正给予高校有意离岗创业的高校教师安心保障。

教师创业,有心无力?

高校教师与企业家是两种截然不同性质的职业身份,如果对自身能力与资源等多方面的考量和评估不足就去贸然创业,显然较难成功。媒体曾报道的成都某高校授课教师谢攀峰,就因感觉自己成了“上课机器”,挥别讲台创业,之后因创业失败再次回到讲台。对于重返讲台一事,谢攀峰表示,希望用自己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在创业时“少走弯路”。

2013年7月,美国商务部发布《创新与创业型大学:聚焦高等教育创新和创业》报告,明确大学创新创业中的五大核心活动领域:促进学生创新和创业,鼓励教师创新创业创业项目指导教师意见,支持大学科技成果转换,促进校企合作,参与区域与地方经济发展。为鼓励教师创新创业,该报告显示,美国校园的新一代教师正致力于进行世界级的研究,希望能通过科研成果解决现实问题,特别是随着高校为教师提供的创业资源的增加,对其创新成果的颂扬,以及使其能够与有经验的企业家、行业内人士合作,创业活动在高等教育系统中迅速发展。

不断变化的创新创业文化

如今美国许多大学的招聘已发生了某些转变。高校招聘的教师不仅对学术领域的提升感兴趣,而且也在追逐其科研成果的商业应用,或热衷于参与其学术学科相关的创业活动。同时,处于这种演化进程中的大学也在为教师提供例如专业指导、原型开发、业务规划和市场试验等创业方面的资源。

譬如匹兹堡大学每年会举办一次为期七周的课程,旨在教育和激励参与到创新开发、商业化和创业活动中的学生和教师。该课程将引导参与者进入到创新和商业化过程中的每一步,从理念到知识产权保护与许可,一直到早期市场研究及网络策略。

颁奖典礼、学术休假,激励教师创业

美国一些大学在积极颂扬教师的创新创业成果,如设立校园颁奖典礼,让教师群体共同见证同行取得的成就。像“年度创新者”和“年度教师创业者”这样的奖项,在美国不少大学校园中都已设立。其中,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通过支持、奖励和资助教职员的工作,来推动教师的创业与创新。该校的劳埃德格雷夫创业研究中心不仅将总额为11000美元的研究经费赠予三名教职员,作为“年度教师科研奖”的一部分奖励,而且还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教师提供“年度格雷夫最具科研影响力奖”,即该奖项的获奖教师必须撰写出对某一领域影响非常大的研究论文,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还有些大学会通过学术休假制度,来激励教师达成协作并开展创业活动,建立初创公司等。为教师提供一定时长的假期来进行创业活动,既提升了科研项目技术开发和商业化的成功潜质,同时也能增强教师对商业化过程的理解,调整其研究与开发工作的重点,使其能够将新的素材整合到之后的教学工作中去。

帮助教师建立跨领域的协作

随着教师对商业化活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美国越来越多的大学会聘请个人或团队,以相似利益和研究目标将其与教师连接起来,共享初创公司的创建、技术许可、行业合作的信息与经验。

譬如辛辛那提大学研究中心,由于其非营利的性质,使地方、国家和国际产业的合作伙伴均能得以更顺利地与科研教师、学生进行合作创业项目指导教师意见,并为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提供经费或设备等赞助。这样的伙伴关系不仅有助于教师和外界共享最佳实践的信息,而且还有助于激励开发商业化新产品的新思路。大多数情况下,当教师回归教学时,研究还会继续,非大学合作伙伴则会承担起项目领导的角色,继续进行商业化公司的开发和扩展。

校园中的“常驻企业家项目”

为了把企业家们的宝贵创业经验充分利用起来,美国不少大学都设立了“常驻企业家项目”(Entrepreneur-in-Residence,以下简称EIR)。在初创公司的早期发展中,EIR项目中的人员会与大学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为其提供专业的指导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创业,评估技术许可,帮助教师在他们的研究项目中找到值得商业化的思路。

例如在EIR与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以下简称UNMC)的合作过程中,依据UNMC的科研项目,EIR会帮助相关科研教师对新公司的创建进行评估,并帮助初创公司发展。与UNMC教师并肩合作创业的EIR人员,都是创业、管理、金融行业的专家。

增加教师接触行业的机会

增加有创业意愿的教师与行业接触的机会,来获得研究和技术发展的思路,资本以及其他类型的支持,也是美国一些大学正在努力做的工作之一。许多大学为了建立这种教师与行业接触机遇的人际网,通常会举办午餐会、研讨会和讲座等活动,将教师、行业、天使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等方面的人,汇聚在一起。

在校园中,无论活动规模的大小,建立教师和行业联系的重点在于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市场实用性连接起来。这些活动既让业界能提前看到校园的潜力创业项目,也为有创业意愿的教师与行业内人士创造了交流的机会,以及获得创业资金支持的可能性。譬如加州理工学院的科研教师,有机会面对天使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和创业校友进行有前景的新技术的简短陈述,之后这些行业内人士将会在圆桌讨论会上提供对该技术的商业发展潜力的反馈与建议。

勇敢创业还是安心教书?

“天天上课时叫我们帮他卖燕窝什么的,上课也不用书。”“在我们的课上做他公司的PPT,实在是忍无可忍了!”……2015年11月底,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江苏某职业学院一位老师不务正业,利用上课时间让学生帮其公司卖燕窝,开学至今没有讲过一页书本知识。(《现代快报》,2015-12-03)

虽然高校肩负着教育与科研的功能,鼓励、支持高校教师创业无疑是对学校这两大功能的进一步凸显和促进,但高校教师作为基础研究的主体力量,同时承担着人才培养的责任。“不论教学岗还是管理岗的教师,都需要在创业初期明晰个人创业与岗位工作之间的界线与平衡,因为个人事务尤其创业活动难免会影响到工作状态。尤为需要教师明确工作主要矛盾,即能够在保证岗位教学活动正常的前提下,再进行个人科研实践活动。”张星晨指出。

明确学校针对教师创业的配套考核以及管理措施,规范教师创业中和学生的关系,防止教师因个人创业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显然已是高校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正如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所言,学校应明确支持哪一类教师或成果进行转化,同时,设立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明确收益分配制度和评价保障机制,促进成果的转化应用。(《经济参考报》,2016-01-13)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创新创业老师指导意见_教师指导意见怎么写_创业项目指导教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