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层建筑_上层精灵的挽歌任务绝版了吗_黑石塔上层

文|《马克思主义大辞典》

基本概念

上层建筑

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设施和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形象地把社会结构比作一座大厦,把生产关系即经济结构看作这座大厦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应地将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结构看作大厦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这一范畴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正式使用上层建筑的概念:市民社会这一名称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再次使用了上层建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财产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这里主要是指观念上层建筑。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对范畴同时做出了明确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或称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立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国家机构、政党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政治上层建筑是统治阶级利益的反映,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它是根据经济基础的要求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观念上层建筑是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某种社会意识是否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要看其是否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的要求。特定的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统一的整体。观念上层建筑为政治上层建筑提供思想理论根据,政治上层建筑为观念上层建筑的传播和实施提供重要保证。政治上层建筑作为思想的“物质附属物”是按照一定的思想体系建立的,它一经形成又强烈地影响观念上层建筑,要求一定的观念上层建筑与它相适应。观念上层建筑必须为政治上层建筑服务。二者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都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具有阶级性。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它决定着整个上层建筑的性质。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上层建筑的产生是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会建立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政治上层建筑并发展本阶级的意识形态,以服务于经济基础,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上层建筑的变革是由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的。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另一方面,上层建筑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恩格斯指出,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各种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确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的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上层建筑,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它们向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上层建筑和它的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适应或不适应的情况,其反作用表现为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两种不同的情形。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是在经济基础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矛盾运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而提出的重要范畴,对于我们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小程序已上线

新用户立享7天免费体验

点击下方,查阅更多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