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是2022年的清明节了。如果说起清明节的传统习俗,祭祖,扫墓似乎 是全国各地的民间习俗。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传统的农村,人们都是赶在清明节之前祭祖,而并不是当天,这是为什么?

清明又被称作什么节_清明节的来历的故事视频_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其实,清明节祭祖,更确切地说是寒食节祭祖。寒食节才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祭祀日。只不过寒食节和清明节临近,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所以在传承的过程中,两个节日慢慢地出现了融合,清明这天也逐渐有人扫墓祭祀。并且清明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更容易被人们记住,越来越被重视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寒食节反而逐渐隐退。

传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在二人饥饿交加时,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给重耳吃。多年后,重耳重登王位,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

晋文公分封群臣,唯独介子推不愿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清明又被称作什么节_清明节的来历的故事视频_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其实,远在上古时期就有寒食节的传说。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

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而清明节原本是什么含义呢?《历书》中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踏青植树清明节是怎么来的,放风筝游玩等等都是古代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又被称作什么节_清明节的来历的故事视频_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