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委和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现将《延安市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延安市委

延安市人民政府

2023年4月29日

延安市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加强党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以理念之变、转型之变、生态之变、作风之变,全面促进“两个健康”,不断强化政策落实,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扎实开展企业梯度培育,进一步健全机制、营造氛围,全面提振信心、激发活力,后发快进,推进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按照做大、做强、做精的思路,分类指导、梯度培育、整体推进,确保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做大总量,2022年,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23.2万户,民营企业5.2万户,民营“五上”企业1525户;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23.8万户,民营企业达到5.6万户,民营“五上”企业达到1660户;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24.4万户,民营企业达到6万户,民营“五上”企业达到1800户;2025年,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25万户,民营企业达到6.5万户,民营“五上”企业达到1950户。做强骨干,到2025年,全市民营骨干企业总体营业收入实现较高增幅,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民营企业增加10户以上。做精专长,培育各企业有自身特定的专长,到2025年,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40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三、重点工作

(一)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实施“1+8”平台承载行动

1.调整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民营办)设在市工信局,调整充实专门力量负责相应工作。各县(市、区)参照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机制。(市政府办牵头,市委编办、市工信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2.建立民营企业“周解难”会议制度,领导小组每季度组织召开推进会,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市工信局牵头,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配合,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落实)

3.实行领导包抓、部门指导、专员服务、商(协)会联络重点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重大项目制度,持续加大精准帮扶力度,为民营企业发展靠前服务、排忧解难、保障建设。(市工信局牵头,各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4.建立“1+8”平台常态工作机制。“1”是领导小组办公室总调度总协调,分解落实任务、定期汇总进展、集中发布动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实。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相关部门责任,重点搭建“8”个工作平台:一是市工信局负责抓好企业梯度培育和招引;二是市发改委牵头开展好“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三是市工信局(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用好“陕企通”,统筹政策发布、落实与工作信息对接;四是市金融办牵头用好延安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做好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五是市委组织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博士服务团+经营博士服务团+税务管家+法律顾问”集成服务;六是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组织好企业学习、交流、协作,常态化举办政企恳谈会;七是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延安大学组织开展常态化经营能力培训,系统培育企业家;八是市科技局负责以“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为承载,支持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市工信局牵头,延安大学、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金融办、市工商联按职责分工落实)

5.针对突出问题开展若干专项行动。重点开展集中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涉及民营企业奖补政策兑现专项行动、规范执法检查专项行动、涉企乱收费乱摊派整治专项行动、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民营企业入统专项行动。(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中院牵头并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落实)

(二)畅通政策信息服务,实施“发布+响应”提质行动

6.用好“陕企通”。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工作专班,负责“陕企通”的配合建设运行,有效承接“陕企通”平台,实时归集、及时发布、持续滚动政策信息和服务动态。各级各部门出台的涉企政策要及时上传“陕企通”,切实做好民营企业诉求响应,形成民营企业反映问题受理、转办、反馈闭环管理,切实提升诉求响应率、问题办结率和企业满意率,必要时列入市民营企业“周解难”会议集中协调解决。(市工信局牵头,各成员单位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7.推进相关业务平台应用。加大“秦务员”等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实现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形成清单管理。(市委网信办牵头,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规范+提效”整治行动

8.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突破年为契机,以民营企业需求为导向,最大程度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间、增便利,着力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市场更满意的政策环境、支撑更有力的要素环境、预期更稳定的法治环境、亲清更统一的政商环境、正气更充盈的舆论环境,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严禁“心口不一”、践行“言行一致”,当好民营企业的“服务员”。(市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9.规范执法检查行为。建立完善政府部门“随机联查”制度,开展涉企跨部门联合行政执法、联合抽查检查,将各部门检查频次高、对企业干扰大且适合合并的检查事项全部纳入跨部门联合抽查范围,力争做到“一检联查、统筹整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住建局、市交运局、市工信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10.开展涉企乱收费乱摊派整治。进一步加大交通物流、水电气暖、地方财经、金融、行业协会商会等领域及审批、审查环节涉企收费监管工作力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指定关联交易等行为。(市发改委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工信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11.开展法治环境整治。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从制度和法律上落实好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让民营企业家放心发展、放手发展。清理涉及民营企业类案件压案不立、立案后久拖不决、违规插手经济纠纷等突出问题,严格按照法定程序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依法严格区分违法所得、其他涉案财产与合法财产。(市中院牵头,市公安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12.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督促公职人员坚守纪律底线、规范政商交往,畅通民营企业提出意见和诉求通道。各级党政机关干部要坦荡真诚、光明磊落同民营企业家交往,切实做到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立场坚定、在政治待遇上公平一致、在管理服务上一视同仁。(市工商联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四)全力支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转型”升级行动

13.提升管理水平。引导民营企业创新管理理念,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现代管理手段创新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市工信局牵头,市工商联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14.推动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省市“秦创原”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民营企业承接“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工程。推进民营企业“两化融合”,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工业融合发展,鼓励民营企业“上云上平台”,对通过国家级、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并获得证书的企业给予奖励。对新认定的工业和信息化类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给予奖励。对获得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费补贴的企业、被评定为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产品给予奖励和补助。(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牵头,市工信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15.支持技改提升。支持民营工业企业技改项目建设,对民营工业企业技改和新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给予投资金额1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鼓励支持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对列入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名单的企业给予奖励。(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牵头,各县(市、区)落实)

16.支持入园入链。发挥园区壮大产业链的主阵地作用,加快特色专业园区发展、加强化工园区建设、加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培育创建,引导和吸引民营企业入园入链,实现特色化、集聚化发展。(市工信局牵头,各县(市、区)落实)

(五)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实施“空间+市场”拓展行动

17.破除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进一步全面排查、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提振民间资本投资信心,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工程招投标,对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民营企业,不得设置与业务能力无关的企业规模门槛和明显超过招标项目要求的业绩门槛等。对政府采购领域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采购人应当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做好涉及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市发改委牵头,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财政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18.开辟民间投资绿色通道。对列入市级重大项目清单的民间投资项目,在政策容许范围内从简从快审批,提供用地、用电、用气、用热等政策便利。(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19.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依法依规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形式参与企业改制重组、合资经营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行业上下游和企业内部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市国资委牵头,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20.促进民营企业市场开发。市县融媒体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免费为“五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品牌宣传推广、线上销售等服务。组织企业参加产品展示会、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会、订单签约会、工服展演会、产业博览会等供需对接活动,畅通我市民营企业产品销售渠道,打通区域内产品供应链条。积极协调中央和省级驻延企业支持市内民营企业,不断开放应用场景,引导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供应链建设。鼓励市域内大中型企业扩大向市内民营企业采购规模。(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市国资委、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落实)

(六)做到分类分层精准服务,实施“团队+平台”服务行动

21.完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市市场监管局建立的市场主体登记库、市统计局汇总的“五上”企业信息、市税务局掌握的企业纳税相关信息,加快建设全市民营企业数据库,动态更新、分类分层完善企业信息,及时掌握各行业、各县(市、区)民营企业状况。既要重视对大中企业的服务,又要做好对小微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济主体的帮扶,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精准服务。搭建市县两级民营企业服务平台,聚集社会优秀服务机构形成服务联盟,在创业辅导、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建设运营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列支一定的专项资金。(市工信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市税务局配合,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落实)

22.加强民营企业服务团队建设。全面做好民营企业人才服务,组建科技博士服务团、经营博士服务团、税务管家、法律顾问等专员集成服务团队,覆盖“五上”企业,组团为民营企业提供网络咨询、现场坐诊、实地巡回等形式的指导服务。(市委组织部牵头,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税务局、市司法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23.支持民营企业服务平台提档升级。对新认定的省级、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牵头,各县(市、区)落实)

(七)着力破解突出问题,实施“融资+人才”解难行动

24.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修订、落实金融支持奖补政策,充分发挥延安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四贷促进”金融服务站作用,定期召开政银企对接会,组织开展“百名行长进千企、普惠金融进县乡”活动,制定《延安市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实施办法》。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中小微企业获贷率、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率。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专利权质押贷、订单贷等系列信贷产品。杜绝对民营企业随意减少授信、变相提高贷款利率以及随意压贷、断贷、抽贷等做法。进一步加大政府产业发展相关的基金、专项资金和国有资本对民营企业的投入和引导。坚持以“政府+市场”的模式,依托数据资源优势,创新数字征信产品,健全企业信用体系,促进民营企业信用建设。(市金融办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局、人行延安市中心支行、延安银保监分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25.加强民营企业融资担保。培育壮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实力,建立民营企业风险补偿资金制度,发挥政府性风险补偿资金池的增信分险作用,开展担保客户应急转贷业务,推动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省再担保机构、合作银行及市县财政按4∶3∶2∶1的比例分担风险。积极争取省担保基金股权投资,加大与省再担保公司的互保合作延安市事业单位2023年招聘公告,积极开展联担互保业务,做大银担“总对总”批量业务规模。(市财政局牵头,市金融办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26.破解民营企业人才紧缺难题。搭建延安市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畅通人才供需信息,为企业提供劳务外包、灵活用工、校企合作、技能培训、定向委培(推荐就业)、新三板孵化(引导)等一站式人力资源数字化云平台服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活动,市县每年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50场次以上,在延安人才网公众号常年为企业免费发布招聘信息。(市工信局牵头,市人社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八)落地落实法规政策,实施“参与+兑现”公开行动

27.增强政策制定实施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强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提高政策质量、增强政策稳定性。科学审慎研判拟出台政策的预期效果和市场反应,统筹把握好政策出台时机和力度,防止政策效应叠加共振或相互抵消,避免给市场造成波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牵头,市司法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28.不折不扣兑现各级涉企政策。全面梳理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各类支持民营企业政策,原则上每半年更新一次“民营企业政策包”,重大政策和时效性政策随时更新,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全面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政策,上门送“政策包”。简化程序、缩短周期、顶格兑现各级惠企纾困奖补资金,解决“承诺悬空”,落实“刚性兑现”。定期跟踪督促政策落实,加强督查督办,确保惠企纾困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市工信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政府督查室等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九)促进企业家健康成长,实施“成长+担当”助力行动

29.促进企业家素质提升。依托延安大学,组织对全市民营企业家开展常态化系统培训教育,重点加强企业家经验做法借鉴、掌握产业政策、创新经营管理等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短期培训师资力量组织和教学管理费用由市财政承担;采用联合办学的方式为企业家提供高水平、高层次的深度培训,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市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以讲座、座谈、跟班等形式参与教学。市县两级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加强企业管理及技能人员培训,每年培训企业人员不少于5000人次。(市委统战部牵头,市工商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30.增强企业家社会担当。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等工作,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筑牢依法合规经营底线,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创业创新、守法经营、合法纳税、依法入统、回报社会的典范。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推荐中,积极推荐诚信守法、热心公益事业、艰苦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市委、市政府按规定定期表彰优秀民营企业,授予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市委统战部牵头,市工商联、市工信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十)梯度培育企业发展壮大,实施“培育+招引”壮大行动

31.实施企业梯度培育“345”工作机制。清晰“三有体系”,确保责任有主体、管理有机构、工作有标准。做实“四个路径”,推进“个转企”,催生一批小企业;推进“小升规”,增加一批规模以上企业;推进“规壮大”,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企业;推进“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首次认定市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奖励。精练“五张清单”,厘清底数状态清单、兑现政策支持清单、细化精准服务清单、精准环境保障清单、健全工作评估清单(详见附件2)。(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32.开展精准帮扶。“抓大不放小、扶强更帮弱”,按照“有无技术、有无市场渠道、有无资金困难、有无经营能力”四种排列组合,摸清家底、分类识别、精准帮扶、破解困难。支持入库企业,及时足额兑现各类奖补资金,对“准五上”企业重点扶持,对有潜力的市场主体跟踪培育;关心在库企业,加强政策支持、金融扶持,做好生产经营动态监测和跟踪服务;帮扶退库企业,“一企一策”分类帮扶,有针对性地解决困难问题,推动退库企业尽快走出困境、重新入库。(市工信局牵头延安市事业单位2023年招聘公告,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工商联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33.鼓励企业扩大规模。对本地注册民营企业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50万元和100万元奖励,招商引资企业和本地企业同等对待。(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牵头,各县(市、区)落实)

34.切实加大民营企业招引力度。围绕全市11条重点产业链,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引一批优质民营企业、民间资本投资重大项目落地延安。(市招商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十一)全力清理拖欠账款,实施“支付+支持”担责行动

35.防范和化解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按照减少存量、控制增量的原则,理清债权债务关系,多措并举、先易后难,全面加快偿还拖欠账款进度,杜绝新增拖欠发生。从源头预防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积极应用法治化、市场化手段化解拖欠账款,对滥用市场优势地位逾期占用、恶意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行为,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市工信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审计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36.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现象。切实解决因政策变化、规划调整、人事变动等原因,导致的“新官不理旧账”、合作协议不履行等问题。加快解决政府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取信于企业,树立诚信政府形象。(市工信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审计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十二)考核服务行动成效,实施“入统+评比”绩效行动

37.强化统计监测。建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加强民营经济运行情况统计分析,定期发布相关数据。加强民营企业入统工作,对民营经济指标、民间投资等做到应报尽报、应统尽统。各县(市、区)要建立风险监测制度,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向民营企业发出预警信息,防范市场风险。(市统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38.强化考核评价。将民营经济发展成效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对政策落实和发展成效等方面进行年度综合评估,排名前三名的县(市、区)依次给予300万元、200万元和100万元的奖励,后三名的予以通报批评。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定期发布服务民营企业的典型经验做法,对发现的破坏营商环境、影响工作推进等反面典型问题,加大曝光和整治力度。(市工信局、市考核办牵头,市统计局、市财政局、市委宣传部配合,各县(市、区)落实)

本行动方案涉及奖补资金由市财政专项列支。涉及行动方案工作经费,依据预算做好保障。本行动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

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认真细化分解,逐条提出贯彻落实举措,制定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切实惠及民营企业。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适时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