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竹枝词》:

“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

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被成为“天府之国”。其实,在都江堰建成之前,这里一直一个旱灾、水患严重的地方。

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字是_商周时期_麻坑窝商周时期墓葬遗址

图| 古代洪灾如猛兽

发源于四川北部的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主要水源来自山势险峻的右岸,大的支流都是由右岸山间岭隙溢出,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所以岷江之水涨落迅猛,水势湍急。

每当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直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常常引发洪灾。

商周时期_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字是_麻坑窝商周时期墓葬遗址

图| 成都平原地形图

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商周时期,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西川的水旱灾害,成为了都江堰修建的自然因素。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

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字是_麻坑窝商周时期墓葬遗址_商周时期

图| 都江堰图

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这样浩大的工程的修建,除了水旱灾害的自然因素之外,其实,更重要的是,背后隐藏的特定历史渊源。

都江堰水利工程,背后隐藏的社会变革

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后,到了西周末年,原来维系周王朝统治的宗族血缘越来越淡了,支持它的周礼也就越来越难以维持了。

周幽王八年(前774年),周幽王废嫡立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 ,而立宠妃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姬宜臼,致使申后的父亲申侯大为愤怒。

商周时期_麻坑窝商周时期墓葬遗址_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字是

图| 烽火戏诸侯说的就是周幽王,不过这个故事多是杜撰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于是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首都被洗劫一空,西周灭亡。周幽王死后,诸侯们与申侯共同拥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都城东迁至洛阳,史称东周。

周王室在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周平王是在诸侯的扶持下登基的。这时候,对于诸侯来说,羸弱的周天子已经形同虚设,中国历史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

春秋初期,中国的土地主要围绕着黄河流域,北至今天河北,西边以陕西为界,南边过了长江都算蛮荒之地,所以,面积比今天小很多。

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字是_商周时期_麻坑窝商周时期墓葬遗址

图| 春秋初期比较大的诸侯国

天下有一百多个诸侯国,最小的也就今天的村镇大小。到了战国时代,由于长时间来国家之间不断兼并,诸侯国就只剩下二十多个,其中的几个最强大的国家,成为战国七雄。

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字是_商周时期_麻坑窝商周时期墓葬遗址

图| 战国时期诸侯国地图

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黄河虽被成为“母亲河”,但亲妈变起脸来,也是“六亲不认”。

不光是黄河,春秋战国时期,未经治理的河水,时旱时涝,对周边的农业生产会带来巨大影响。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治理河道,但那时候,治理河道对于没有机械工具的古人来说,是一项极大的工程。

在周代分封制的国家中,诸侯国的国力都负担不起这样的大工程。那么,秦国是如何做到能修建的起,都江堰这样的大型水利工程的呢?

你可能已经猜到了,那就是“商鞅变法”。

商鞅为何要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在分封制下,国家越分越小,越分越弱,最后只能走向灭亡,诸侯们也就都不愿意再继续搞周天子的分封制了。

统治者的立场是,把全国的土地和人口都攥在自己手里,“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才是最完美的。诸侯要想大展宏图,打赢国家之间的战争,背后也必须有国家强大的生产力作为支撑。

所以,各个国家绞尽脑汁地想提高生产力水平。如何消灭掉旧贵族阶级,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制度,成为了诸侯们迫切的需求。

削弱旧贵族势力和提高生产力,这两者又都共同指向了土地。于是,很多有识之士,看到了井田制的弊端,决心要改变这种低效的土地制度。

周天子分封给贵族的土地相当于国有制土地,奴隶们必须在贵族的土地上耕种。

井田制,是将一块耕地用“井”字隔开,分成九个格子。周围八个格子是“私田”,所有权属于贵族,但是交给八户农奴人家种植,所得是八户人家自己的。中间的一个格子是“公田”,八户人家共同种植,产出的粮食交给贵族,就相当于税收。

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字是_商周时期_麻坑窝商周时期墓葬遗址

图| 井田制

当然,统治者只会在乎自己的利益,井田制在真正执行的时候,公田的面积要远多于私田。所以,对生产者而言,种公田对老百姓没有任何好处,他们在公田里干活时,自然是偷奸耍滑。

社会制度之所以影响生产力,在于:

首先,人都有惰性,都想“活少、钱多、离家近”,好的社会制度会激励人努力工作。

其次,人的能力高低不同,用同样的时间,干同样的事儿,生产效率和质量都不一样。好的社会制度,应该将生产资源尽量交给生产效率高的人。

井田制的社会中,上述问题都解决不了。劳动者在公田干活儿,没有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手握国有土地的贵族,想不出什么激励措施,只能通过人为监管。

更要命的是,贵族们经营土地的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土地是国有的,不善经营的人,不能通过交易,将生产资源交给生产效率更高的人。如果手握土地的是个纨绔子弟,土地的价值就白白浪费了。

看到井田制的诸多弊端后,很多政治家决心变法。最先摒弃井田制的并非秦国,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都搞过,但是变法最成功的却是秦国商鞅。

麻坑窝商周时期墓葬遗址_商周时期_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字是

图| 商鞅变法

商鞅是如何通过变法提高秦国国力的?

一、商鞅废除了井田制,将土地私有化,允许土地自由交易。

井田制的废除,给秦国带来了很多变化:

耕地面积增加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使很多贵族手中荒芜的土地有了交易的价值,纷纷将其开垦成农田,全国的耕地就变多了。生产效率提高。新法规定农民直接用财物来交税。这样,税赋水平就相对固定了,交完税的劳动剩余就归农民所有了,这样他们劳动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国家的生产效率就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土地资源生产效率提高。通过土地交易市场那“看不见的手“,让不善经营的贵族将土地交给善于经营的土地,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兵源增加。井田制的废除,解放了农奴,使之成为农民。在生产效率提高的情况下,闲置的劳动力就可以转变为兵源。贵族逐渐消失。贵族之所以是贵族,是因为他有永久的土地。但是,允许自由土地买卖后,你贵族总会出现败家子吧,卖了土地后,也就沦为平民了。

当然,土地兼并也会带来贫富差距的扩大,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二、颁布“连坐法”。

实行连坐法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民互相保证,互相监视,互相揭发。一人有罪,五人连坐,任谁也没有办法为非作恶。连坐法,不但实行于乡里的居民之中,也实行于军队的行伍之中。

麻坑窝商周时期墓葬遗址_商周时期_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字是

图| 商鞅说服秦王,推行“连坐法”

这种法律在今天看了很不合理,但是在古代没有人权观念的时候,确实是统治者的一大利器。连坐法就像人人头上有把刀架着,而且是脚上栓着绳子,每个人都相连,令人根本不敢有遇战撤退的念头。

三、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商鞅的新法规定: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杀敌一人者,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这种奖励性的制度,在没有科举制的春秋战国时期,是给了普通百姓一个改变身份的机会,给了普通百姓极大的刺激。秦人好战、名将辈出,军事上无往不利,和这项激励政策不无关系。

四、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

麻坑窝商周时期墓葬遗址_商周时期_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字是

图| 郡县制和分封制在组织架构上的变化

之前在《商周之变|从祭祀器具中,看商周的社会变革》文章中,提到过,周天子之所以搞分封制,就是因为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养不起管理全国的庞大官僚体系。

秦经过商鞅变法,国内生产力大幅提高,使得秦国有能力供养郡县制的官僚体系商周时期,实现中央集权。这样,之前分封制下散开的麻绳儿,终于拧在一起了,国家获得稳定的同时,超强的社会组织能力,让秦国的军事和官僚系统,在变法后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当然,商鞅变法还有很多条目细节,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挑出以上的几条,是对社会生产力和国力影响比较大的。

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强大生产力和社会组织能力,是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社会条件

前文说过,兴修都江堰这样的庞大的水利工程,对于没有机械的古人来说,是要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国力都负担不起这样的工程,包括变法前的秦国。

麻坑窝商周时期墓葬遗址_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字是_商周时期

图| 今日的都江堰

对于国家来说,兴修庞大的工程,除了经济上的制约外,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社会组织能力。

一条河流灌溉的区域很大,会流经很多贵族的封地,谁也不愿意单独治理河道,便宜了其他人。所以在分封制时代,人类就算有能力治理河道,也很难实现。

商鞅变法后,上述问题都解决了。中央集权体制下的秦国,不仅解决的经济问题,也有了超强的社会组织力,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儿”的能力。

麻坑窝商周时期墓葬遗址_商周时期_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字是

图| 拳头钻在一起,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儿

都江堰,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才能够修建起来的。这样的工程,是没有变法的其他诸侯国,想都不敢想的。

其实,今天的中国,能够在几十年时间内从白手起家,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背后依靠的也是一套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儿”的社会制度。

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总是揪着我们的制度说事儿。你再看美英的制度下,所有大型工程都需要层层审批讨论。可能互相扯皮十几年,最后还制定不出方案。

再看咱们这边,什么大型项目,只要利于民生,撸起袖子就干。所以,近些年来,无数个国家工程才能破土而出。

这么再看中国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没有原因的。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