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练还是磨炼_经历磨炼而成功的事例_高考作文成长需要磨炼

经历磨炼而成功的事例_磨练还是磨炼_高考作文成长需要磨炼

(王阳明简介)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也因此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心若复杂,再小的事情,都成了过不去的坎;心若简单,再大的事情,也显得不值一提。心宽路就宽,让心简单,幸福也就离你也不远。

1、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所谓初心,就是心灵的本来面貌。就像花儿绽放,鸟儿鸣叫,虫儿低吟,都是听凭内心的召唤,是天性使然。人生就像一杯水,外在的一切不过是个容器。

杯中的水就像是你的心,怎样调味全看自己。

你可以往里面加盐、加糖,或者其他什么东西,酸甜苦辣都是人生。

《三字经》里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人的心生来简单,只是由于后天风霜,把心雕琢了,刻上许多不必要的纹饰,破坏了原本的简单朴实。俗话说: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

大多数人,都要等到浮华过后才意识到本色的可贵。

所以,要让自己的心,回到最简单的状态,就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要让尘世浮华洁染了原本纯洁的心灵。

2、怎样才能让心简单

王阳明说:“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君子的学问就在于明心见性、去除私欲,让心灵变得简单。

一个人心若是简单了,整个世界也都变得简单。怎么样才能让心变得简单?

王阳明认为,先天功夫就是守住你的本心;后天功夫就是通过读圣贤书来修心养性。

修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自己内心的私欲、杂念彻底清除。只要有一点杂念留在心中,就会慢慢扩大,乃至滋生祸端。人的心既像无底的深渊,又像是广阔的天空,它包含了无穷的智慧。这些智慧和潜能,都被各种私欲所干扰,因此才无法显现。

王阳明说:“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都消灭了,看有甚闲思虑?”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越来越相信自己的本心。什么功绩,什么荣华富贵,他全都不在乎。只按照自己的本心去行事,他的路反而越走越宽。

3、心若简单,生活也不难

心若简单,想的事就少。不去搞那些弯弯绕绕,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走,路自然宽阔许多。

王阳明曾说,“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复有惟一也。惟一是良知本体,惟精是修炼的功夫,做人除了心有良知还要行有功夫。”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绝对在修心一事上做到了“精一”。像他一样,各行各业的牛人,也都是先“精”而后“博”。

将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才能成就非凡的自我。试想一下,当你高度专注于一件事时,哪里还有时间烦恼呢?而如果心中装满势利、欲望,又哪里还有空间去承载别的呢?妄念过多,就很难集中注意力。

懂得化繁为简,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做个简单的人。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去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想的越多越算计,只会为自己的心思所累。

让心简单,你会享受到金钱也买不来的满足与快乐。

在这世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忧喜参半的,几乎每个人都有过一段十分煎熬的日子,即便是圣人王阳明也不能免俗。

当年王阳明谪居龙场,他发现这是个瘴气弥漫,民风野蛮愚昧的地方,他只能在山洞安身,靠野菜充饥。

如此不利的处境的确也让王阳明心中不是滋味,但是他没有消沉。而是用乐观的心态面对这次遭遇。

王阳明通过保持快乐的方式对抗瘴气,并且亲手为自己设计搭建了“何陋轩”和“玩易窝”。

龙场没有变成一个消沉之地,到成了王阳明静心开悟,立地成圣的圣地。

人生的智慧大体如此,让我们感到最绝望的时候,也正是磨炼自己的大好时机。

4、在事上磨练,要以修心为重

王阳明也曾说过:“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只有在逆境的磨炼中才能有所成就,这就是在事上磨练的含义。

它要求我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统筹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超越自我,而不是读死书。

真学问,我们可以称其为“学道”,即“坐而论道,起而行之”,这就是王阳明提倡的“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学”,时常被我们误解为是一种空想主义,其实并非如此。

比如王阳明曾经一度告诫自己的弟子:“别悬空虚想,要在事上磨练”。

在事上磨练,简单来说,就是要将自己的所学付诸实践,在复杂的实际体验中磨炼自己的意志,以达到动静皆定的层次。

这种修行会使人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最终进入“不动心”境界。

5、在事上磨练,铸造强大内心

古训有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为人担不起大事,经不起磨炼磨练还是磨炼,也就无法成为一个敢担当,有能力的人。

正如心学大师王阳明认为:“变化气质,居常无所见,惟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

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着力处,亦便是用力处。”

一人如果真正改变了自己,就是一场灵魂深处的洗心革面,这在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

只有观察此人身处利害关头,遭遇了重大的变故,或者受到委屈和侮辱的时候。

当他在平时容易发怒的时刻不在发怒,在平时胆小懦弱的时刻能够无所畏惧的时候,我们才能由此断定,这个人的修为已经达到了一定境界。

越是到了紧要关头,就越是到了需要我们下工夫修心的时候。

在人生遭遇骤变打击之时,能做到方寸不乱,需要的是大智慧。

在重大的打击面前,我们更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

真正的智者不会在挫折中沉寂,而是把命运的迎头痛击当作磨练心性、超越自我的大好机会,在苦难中也能成就自我。

6、在事上磨练,实践是最重要的

王阳明早年提出了“静处体悟”的观念。这要求一个人安心静坐,舍弃所有的思虑忽然杂念,从而认识到自己的本心。

后来,王阳明在修行的过程中发现一味地静修也会产生各种弊病。

例如容易使人变得“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甚至会把人变成“沉空守寂”的“痴呆汉”。

对此,他提出了“事上磨炼”这一全新的修行观念,大大提高了实践在修行中的地位。

王阳明告诫我们:“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掌握了不少圣贤大道,满口的引经据典却不落实,这不是真正的“知”。那些熟读经典却不谙世事的书圣,就算人品端正,也并未获得真“知”。

王阳明只是个儒雅的文人,自幼就生长在书香门第,却也能在战场上挥斥方遒,百战不殆。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王阳明不止是一个“读书人”,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背着教书先生舞枪弄棒,二十六岁时苦读兵法,几乎看遍了所有的兵书战策。

每当他领悟新的战法,还会用果核练习摆兵布阵,虽然也被人嘲笑为“赵括纸上谈兵”,但是这样的演练真的帮助他掌握了不少的兵法韬略。

7、凡事只有熬得住,才能笑到最后

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人生好比粥一锅,煎熬滚煮耐琢磨。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张罗。”

人生如粥,熬出至味。

一锅好粥,就需要精熬慢煮,才能获得最浓厚醇香的滋味。

人生如一锅粥,同样需要时间和火候的熬煮,当我们加入不同的心情,融入不同的情感,这锅粥就有了酸甜苦辣的世间百味。

这其中的滋味,也只有在我们认真品味之时,才能体会出生活的那份平淡从容的优雅。

熬,是让我们笑到最后的智慧。

评书名家单田芳,讲遍了今古传奇,却把人生总结为简单的一个字:“熬”。

身处逆境,唯有苦熬方能挺住;遭遇危机,唯有苦熬方能化险为夷;适逢险阻,唯有苦熬才能柳暗花明。

人生不必害怕煎熬,而是要在熬中汲取智慧,获得力量。

人生就像是山间的溪水,遇到急湍逆流也是尝试,唯有熬住一时,才能奔腾入海。

熬,就是不抛弃,不放弃。

守住自己应有的职责磨练还是磨炼,一步步地积累自己的力量,直到焕然新生的那一天。

一时的荣辱得失永远只在一时,人要熬得住,才能笑到最后。

熬,是稳定平和的心境。

阅遍世事的人都明白,一时是决定不了一世的。一时的春风得意,或者一时的失落消沉,都不会成为你生活的主旋律。

只有不急不躁,处事冷静,可以“熬”得住的人,才算是生活中的赢家。

熬既是人生的出发点,又是人生的中转站。就好像茶会越泡越醇,酒会越陈越香。

“熬”的过程,也是一种俗世中的修行。

熬的是淡然处世的心境,修的是乐观豁达的胸怀。只有经历磨练,才体现出成功的弥足珍贵。熬的不是岁月,而是一种心态。

熬,是历久弥坚的意志。

我们的人生,正是由一段又一段的煎熬和快乐交织而成的。

熬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一个在困苦中磨练意志,韬光养晦的重要过程,当我们熬出头的一刻,就是我们一鸣惊人的时候。

有些时候,我们也会怀疑自己熬不下去了想要自暴自弃,但是等到回首向来的那一天,我们又会发现,当时拼命努力的自己,其实是最可爱的自己。

真正的强者从不畏惧失败和困难,他们在失败中积累教训,在困难中愈挫愈勇,在逆境中磨炼出了一颗强大的内心。

肉体的强大可以随着岁月流逝离我们而去,心灵的强大却能伴随我们的一生。

真正的强大就是拥有一颗强大的心灵,真正的修行就是在磨炼和煎熬中慢慢成长。只有经历过磨炼,人生才是一场完整的修行。

8、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王阳明说:“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面对的环境越是糟糕,越要守住内心,境转心不转,这是炼心之道。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贵在修心。一个人唯有内心丰盈坚定,安静澄澈,才能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修好这颗心,才能活好这一生。

王阳明说:“人生达命,自洒落。”人生在世,贫贱富贵自有天命,而我们的心却胜在洒脱。

幸福没有固定的答案,关键在于对待生活的态度。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圆有缺,不必与他人比较,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就好。

万源脱去心无事,一切都要向内求。心到宽处,茅屋里也能有欢笑;心到窄处,宫殿里会有悲哭。

唯有不忮不求,方能无赊无欠。以一颗闲静淡泊之心,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人生上半场,我们拼命做加法,努力让生命变得丰盈;人生下半场,开始做减法,让生命回归最纯粹的模样。

王阳明曾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向内寻求定力,一个人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来源说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文字及使用配图旨在学习交流,均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转发、文字、图片都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按版权法规定妥善处理与删除。非常感恩感谢!

高考作文成长需要磨炼_磨练还是磨炼_经历磨炼而成功的事例

(王阳明简介)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也因此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