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当医生
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一年365天
总有人问
上图/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
咱们武汉的医生
也有话说
酸
周宁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他讲述了一件让他心酸的事。
上周医生歌词,一位60岁出头的老太太因严重心动过缓来同济心内科就诊,当即被收治住院。晚饭时间,老太太发生心跳骤停,医生实施心肺复苏后,告诉家属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才能救老太太一命。
老太太的老伴几年前已经去世,两个儿子陪在身边。
病房外,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从嘴里吐出几个字:“我们去问问妈。”
兄弟俩来到病房,老太太已经被病痛折磨得无法说话。
大儿子问:“妈,我刚问了医生,得在你心脏植入一个东西,风险还挺大。我们拿不定主意。”顿了顿,大儿子挤出几个字:“你要是愿意冒险,就点点头。”老太太目光呆滞,眼角挂泪,摇了摇头。“行,那我们回家。”
病房外,周宁再三挽留:“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技术成熟,微创而且风险很低, 基本上可以完全治愈你妈妈的病情。为什么要放弃呢?”
小儿子一连三个反问:你能保证万无一失吗?你能保证我们不会钱财两空吗?你能保证我妈再活十年吗?
周宁无言以对,叹了口气。
病人与医生,在疾病面前,就是掌舵者与摇橹人。唯有同舟共济,生命之舟才不会倾覆。
甜
王威是武汉市第四医院脊柱外科主治医师。
除去日常繁忙的工作科研教学等任务,还要承担下乡医疗扶贫等工作。
去年8月份开始,王威医生就来到麻城市人民医院参加为期一年的医疗对口支援工作。
在下乡期间,不仅指导当地医生完成各类手术,还时常跟着当地医疗队赶到更加偏远的乡村里出诊。
他曾经碰到过不少深受退行性脊柱侧弯折磨的老年患者,疼痛难忍,无法直立和步行,在当地为他们完成手术,免去病痛和奔波的苦累。
术后,很多老人送来自家种的橘子、亲手磨制的葛根粉来感谢王威医生,让他非常感动,“治病救人是医生应该做的,但感受到患者们的心意,更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苦
朱云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
1998年高考后,他成为一名医学生。医学的本硕博,一读就是10年。
2008年,朱云来到武汉协和医院,成为一名正式的耳鼻咽喉科医生。医生的“熬夜”俨然成为生活习惯。
“我每天要喝4-5杯咖啡。”朱云调侃,10年来,自己拿咖啡续命。
有一次,值完夜班后,他便马不停蹄地进行一场紧急手术。
手术结束后,头一晕,他晕倒了,醒来时自己也躺在手术台上。旁边的同事正在给他打针、补糖、吸氧。
“你就是太累了,应该好好休息。”同事安慰他。“病人情况如何?”朱云醒来后第一句话先问患者情况。
10年来,朱云“熬最深的夜,取最拐的鱼刺”,抢救过鼻出血、食道异物、呼吸困难等前来急诊的病人。
“能尽力地治好每一位患者,我就问心无愧。”朱云坦言。
乐
李源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
去年,李源在临床轮转学习中,轮转到重症医学科(ICU)。那天医生歌词,在熬过了两个大抢救的夜班后,高强度的工作让他感觉疲惫不已。
当时,正是重症医学科的家属探视时间,他作为医生全程跟陪监护,一名年近八旬的老奶奶进来探望已在ICU住了两个月的老伴,看着身上插满了各类仪器管子的老伴,老奶奶絮絮叨叨地说着话,李源听见了一句话,“等你回去了,啥都不用做,我也不做别的事,就陪着你,你可得早点回来。”
把老人送出病房时,李源看到了她眼中的泪水。
那一刻,他更认可了自己作为医护工作者的使命和意义:当他人在黑暗中,如果我可以燃烧自己,照亮生命,那么,再苦再累也值得。
近年来
一批优秀的青年医生涌现出来
常年坚持蹲着为患者检查
来自武汉市第一医院的
“半蹲医生”马艳相信
这样离病人更近
同机乘客万米高空中突发不适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美女医生肖璇
紧急为其施救
挽回乘客性命
时刻挂着耳机
武汉市中心医院疝与腹壁外科医生段鑫
被称为“热线医生”
这样做只是为了
方便随时与患者接打电话
手机里存着4000多名患者个性档案
武汉市第四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张青松
坚持在每周三下班后为患者义务服务
……
他们说:
既然选择了直指星辰大海的方向
就不怕路上崎岖坎坷
今天是第二个中国医师节,武汉市卫健委、武汉市第一医院、长报集团联手推出《寻找新锐青年医生2019》活动。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长江日报记者将寻访优秀青年医生,与他们面对面,用视频、文字和影像定格他们的“明日之星”风范,传递医者初心。
谨以医护版《追梦赤子心》
向全体奔跑的一线医生致敬
医生唱的其实比说的好听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