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本报通讯员 惠兴文

早上8点一开门,在陕西省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安检大厅内,当事人冯某就急着询问法官王欣的电话号码。因为前一天晚上,冯某诉讼的财产纠纷案有了新发现,他迫不及待想将线索提供给办理此案的王欣。

“不要着急,您可以通过智能法官留言系统给法官留言,法官收到后会第一时间回复。”在导诉员的引导下,冯某点开设在安检大厅的智能法官留言机,选择部门、输入姓名,简单操作后,法官王欣的信息便出现在大屏幕上,文字留言、语音留言、视频留言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几分钟后,冯某接到王欣的电话。

智能法官留言系统、微信公众号留言和智能诉讼终端机、诉讼风险评估系统,是延安中院打造智慧法院建设的举措之一。通过这些系统,当事人可以足不出户与法官取得联系、提供线索,也可以得到一份标准的诉讼状,对自己的案子做到心中有数,极大方便了当事人诉讼和法官办案。

隔空庭审无须面对面

庭审记录_模拟庭审记录_法庭庭审记录

近日,在延安中院第三审判法庭,一场特殊的庭审正在进行。法官牛菲与书记员白晓宇头戴耳麦,通过网络连线当事人韩某和赵某,在核实双方身份后开始线上庭审。

陈述诉讼请求、展示证据、在线答辩质证及事实调查等庭审程序一气呵成,书记员利用智能庭审语音系统同步在线生成庭审记录,整个过程程序完备、节奏流畅。

原被告双方均不在庭,庭审如何顺利开展?法宝就是“云上法庭”,这是一个集智能数据、智能控制、智能服务为一身的强交互、高智能“智慧庭审”平台,通过智能交互界面联通法庭与诉讼参与人

依托该平台,延安中院实现全流程在线审理模式,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与法官“隔空”对话,让当事人足不出户便可参与诉讼。庭审结束后,庭审笔录即时通过网络传至看守所打印,交由被告人核对签字。

庭审记录_模拟庭审记录_法庭庭审记录

在第二审判法庭,两起刑事案件正在“云上”庭审,被告人王某和范某并没有被法警押解到法院,法官也没有驱车几十公里赶到看守所开庭,三方身处不同空间即顺利完成了庭审。法庭内的显示屏实时双向传输图像、语音及数据交互,实现异地展示证据及作证。

刑事案件远程提讯,缓解了法院押解压力,节约了司法成本,同时充分保障了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延安中院信息办主任丁杰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网络审判是延安中院积极创新审理模式,打破时空限制,让司法更加便利群众、便利法官,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无纸化改变“小车推卷”

法庭庭审记录_模拟庭审记录_庭审记录

近日,延安中院刑二庭庭长梁懿与两名合议庭成员合议一起刑事上诉案件。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埋头在成堆的卷宗材料里,而是点击每人面前的小型电脑屏幕,浏览案件所需的全部材料,改变了过去推着小车载卷办案的历史。

据介绍,延安中院所有会议室均安装了无纸化智能会议系统。以召开审判委员会为例,审判委员会委员只需轻点电脑,便可查阅所有需要研究的案件。同时可以投放到大屏幕上,改变了过去一案一纸质审理报告的历史。尤其是在办理涉黑涉恶案件中,因案件法律文书大多在几百页以上,实现无纸化后,不仅减轻了法官的负担,而且大大节约了资源。

无纸化办公彻底改变了案卷多、印刷成本高、耗费人力的弊端。将卷宗进行集中扫描后,传入案件管理系统并智能分案,将信息第一时间发送给法官,案件材料同步转入“智能云柜”,不但全程留痕,而且较过去人工分案、手工录入卷宗更加安全高效。

“智能云柜”是延安中院智慧法院建设的又一举措。

法庭庭审记录_庭审记录_模拟庭审记录

在延安中院诉讼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当事人康某根据诉讼服务终端设备的提示,在系统扫描并上传诉讼材料立案,系统随即给康某上传号码的手机发送二维码,康某将二维码放在“智能云柜”扫描窗口进行识别后庭审记录,即可开箱存入纸质材料。

立案成功后,工作人员将案件材料存入“智能云柜”,系统会自动生成二维码,并将取件信息发送至各承办法官手机上,法官将收到的二维码放入“智能云柜”扫描窗口识别后,柜门开启就可以接收诉讼材料。

丁杰告诉记者,以往,法院中转诉讼材料是由诉讼服务中心书记员与业务庭书记员当面交接,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交接人不在、材料内容遗漏等问题,当事人需要向法官递交材料时则需要与法官见面,有时也会出现需要当事人等待的情况。如今,“智能云柜”实现纸质文档智能管理,材料流转全程留痕,当事人、法官、书记员各环节无缝对接。

智能记录助力高效庭审

法庭庭审记录_庭审记录_模拟庭审记录

“现在开庭!”随着法槌敲响,一场离婚案开庭审理。

“本次开庭将实行全程录音录像,录音录像即为庭审记录,不再另行书面记录,是否同意?”法官向双方当事人征求意见。当事人均同意电子记录后,庭审正式开始,以往由书记员承担的记录工作,将由庭审语音转写系统完成。

原告陈述、被告答辩……庭审进行中,当事人对着话筒陈述意见,自动通过语音识别系统转换为文字并填写到笔录大纲的相应文本中,书记员只要点几下鼠标,当事人信息、诉请信息、案件基本事实等笔录内容即可自动生成。

记者在现场看到,利用智能语音识别系统,配合高清庭审录音录像系统,可以同步将庭审语音转化为文字、生成庭审笔录,形成“视频+音频+文字”多链路、全同步智能记录体系。庭审情况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法庭两侧的电子屏幕上面,庭审记录方式从“绿皮车时代”迈入“高铁时代”。

据测算,该系统能够将庭审时间缩短30%至40%。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庭审记录,已累计开庭1800余件。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延安中院通过智慧法院建设,共接收联系法官诉求152条,“云端”庭审90余次,“智能云柜”利用率达到65%,无纸化办公节约成本50余万元。

“全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促进语音识别、远程视频、智能辅助、电子卷宗等科技创新手段深度应用,架起了当事人和法官之间有效沟通交流的桥梁。未来,将进一步推进现代科技与司法工作的深度融合,切实提高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延安中院院长康天军说。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