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优选商城是军武旗下的电商品牌,我们组建了更懂军迷需求的精英团队,深入世界各地供应商,严格把关挑选每一件产品,力求帮助军迷降低购物挑选的成本,军武优选,你的专属装备库,点击上方小程序卡片进店体验!

今天的山东不仅是沃野千里的农业重镇,更是华北深入海洋的前哨,还有着丰厚的齐鲁文化积淀。产业的多样化带来了稳定的增长,把这个省推上了中国经济总量前三大省的宝座。

齐国末代国君_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首都

▲蓬莱仙境·美颜自拍

但在历史上,这个北方为数不多的富饶省份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黄河的影响和其他灾害的存在,山东西侧的平原地区经常遭受摧残,东部则饱受海水倒灌之苦。为了维持生计,山东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更安全的远方避祸求生。

今天的文章,就带你一起看看那些离开的山东人是为什么远离了家乡,又跋涉向了哪里。

齐国首都_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

鲁酒不可醉

齐歌空复情

从地缘上看,山东是一个相当割裂的省份。位于今天山东中部的沂蒙山脉,从横向切开了这个省份,让鲁西北和鲁西南这两块区域各自进化出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这两者的文化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善于经商的齐国和善于搞文化工程的鲁国,这也正是现在这两个地区人民文化认同的差异。

齐国末代国君_齐国首都_南北朝的齐国首都

▲春秋诸侯跑马圈地之时

山东半岛的两大种子选手:齐、鲁

两国之间甚至沿诸山地修建起长城

以此为界并长期拉锯

(可横屏观看)

而五莲山附近的鲁东南和胶莱河以东的胶东半岛又是独立的地理板块,和齐鲁两地有区分也有融合,在历史上经常成为南北争雄的拉拢对象,一直到现代对全省的认同也并不充分。

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_齐国首都

▲在华北平原南北摆动的黄河

限定了山东的大致范围

而山东内部

以沂蒙山脉为核心又分为多个板块

(可横屏观看)

这四块相对分隔的地理板块由于地势的不同,可能面对的自然灾害也大不相同。

鲁西北常年饱受黄河肆虐的困扰,今天黄河在东营的入海口,就是1855年改道时夺原有的大清河(济河)入海而出现的——济河从此消失,沿线的以之命名的济南、济阳、济宁等城市也就失去了命名依据。

齐国末代国君_齐国首都_南北朝的齐国首都

▲如今的黄河入海口

仍在不断创造着新的土地

实际上齐国首都,由于鲁西北平原和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没有明确的山脉分界,在黄河的千年变道史上,凡是走南线入渤海,基本上就会干扰鲁西北平原的大片地区。

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从马颊河到小清河的扇形区域都被黄河扫荡过。水患让鲁西北的全面开发始终有困难。这也是为什么齐国的首都只能设在平原和山地交接的昌乐、临淄两地,而非更肥沃的平原地带上。

齐国末代国君_齐国首都_南北朝的齐国首都

▲山东西部水系发达

但是又有些紊乱

其间不知有多少条黄河故道

(可横屏观看)

鲁西南面对黄河溃堤时比鲁西北更加心惊胆战。《水浒传》有所谓“八百里水泊梁山”,这个水泊就在鲁西南,具体位置在今天济宁梁山县到菏泽曹县。

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

▲由图可知,梁山离开封很近

杀进汴京夺了鸟位,也不是不可能

今天这片大湖只剩下了东平湖这一点残余,但低洼的地形却没有变化。如果黄河是在鲁运河附近或是更西边的河南决堤,这一片区域就成了水汇聚之所,成为一片泽国。

齐国末代国君_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首都

▲黑旋风问号:

“哥哥,梁山水泊没了??”

胶东半岛的问题则在于成陆不久,地势太低,容易被海水倒灌。部分地质研究甚至认为,在传说中的炎黄时代,胶东半岛还是埋在水里不存在的陆地。

其实一直到今天这种忧虑仍然存在。在一些环保主义者看来,全球气候极端变暖之后,海平面上升,威海、烟台和青岛东部就会有海侵的危险。这一点在筑坝河工水平低下的古代体现得更加明显。

齐国末代国君_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首都

▲不过,即使面临最糟糕的状况

山东省也会以胶东岛和山东岛的形式

继续存在下去

五莲山和沂蒙山之间的区域附近相对比较安全,既有沂河沭河的稳定灌溉,也没有海平面过低的忧虑。

但是同属山东境内,一旦其他板块有变,这里很难独善其身。虽然很少有临沂、潍坊、莒县发生灾害的记载,但这里经常成为接纳第一批难民的前线。一旦发生旱蝗相接的灾害,这里也容易受到波及

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_齐国首都

▲沂蒙山脉和五莲山之间的走廊

是山东相对稳定的地区

但彻底开发也相对较晚近

谷虚久恐元气泄

岁旱不虞东海枯

山东地方的灾害在有清一代为害最烈,可以作为各王朝山东地区灾害的一个典型。这个时间段可以从请康熙年间一直绵延到民国中后期,此间山东各地各个板块不同的地理位置,带来了不同的灾害类型。

齐国首都_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

▲西南大水,西北改道

东北海侵,东南旱蝗

中央气象局曾对1471至1870年间山东及华北地区气候变迁与自然灾害的发生进行过分析,结果是:旱涝天气合计出现频率为66%,其中极端旱涝天气出现的频率在25%左右。在这种经常光顾的旱涝天气中,再加上任性黄河的推波助澜,山东灾害不仅频发,而且越来越频繁。

在清朝268年的历史中,山东地区发生水灾245次,差不多每年就有一次。这其中,黄河水灾的影响最大,占到了水灾的1/3。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就是咸丰五年(1855年)发生的铜瓦厢决口,结束了黄河夺淮800年的历史,而由大清河入渤海,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经济损失。

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_齐国首都

▲黄河改道之时

新旧黄河之间的菏泽可就遭了殃了

据载“菏泽、濮州(鄄城县)以下,寿张(阳谷县)、东阿以上尽被淹没。他如东平等数十州县亦均波及,遍野哀鸿。”

当时运河以西的黄河并无大堤阻拦,因此就沿着运河进入了八百里水泊梁山的故地,所到之处一片糜烂。

齐国首都_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

▲每到黄河泛滥

老百姓总是受苦

光绪年间,清廷才终于有精力顾及已经泛滥20年的黄河,在黄河南岸建筑堤坝,把黄河导流往鲁西北。这个措施一开始固定了黄河夺大清河入渤的河道,但是随着泥沙堆积,黄河又开始向北决堤祸害鲁西北的平原了。

光绪八年(1882年),黄河在济南等处决口,由济阳入徒骇河。但窄小的徒骇河根本无法容纳黄河水,于是四处漫溢,一直流到了河北平原上,为害甚重。有时候黄河水还会走入小清河,在两河夹住的扇形区域里搅合得人类几乎无法生存。

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

▲徒骇河和小清河夹住的区域

一度很糟糕……

除了黄河水灾以外齐国首都,胶东被海水倒灌的灾害也常见于记载。清代山东地区共发生潮灾45年次,平均每6年就要发生一次潮灾。每当此时,沿海农地就会盐碱化,还没等土壤自然更新下一次潮水就又来了,根本无法农业生产。

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_南北朝的齐国首都

▲盐碱地往往和沙漠化一样

伤害当地农业

还很难修复

旱灾也是影响山东的重大灾情之一。整个清代,山东有233年都在经历或长或短的旱灾,随着138次严重的蝗灾,出现之频繁令人咋舌。

齐国首都_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

▲蝗虫闹人了……

密集恐惧症慎点

天气不给山东人省心,连大地都不太平。山东本就是地震相对高发的不稳定地区,在清朝的地震却也是多得出奇。有文献记载有震感的地震,在清朝就有283次。

其中有九次造成的后果尤其严重。地震导致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暂且不提,严重的地震损坏堤坝还会带来洪水的二次灾害,当地人民苦不堪言。

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

▲花园口决堤以后

山东的水患才有所缓解

因为水都跑南边去了

当时的山东正好处在所谓“明清小冰期”的中期。全球气温下降对中高纬度地区的影响最大,根据程洪的研究,由于寒冷和由此带来的降水量下降,当时华北有生产力的农业区位置其实向南移动了数百公里。

天公不作美,山东的粮食产量顿时大减,抗灾能力严重下降。

齐国末代国君_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首都

▲听说小冰期对朕也有影响

加上当时清朝政府正处内忧外患之间,没有精力和财力照顾山东的灾民,山东人只能设法外出自救了。

贵贱俱物役

从公难重过

山东向外的移民,以“闯关东”最为人所津津乐道。之所以称为“闯”,是因为清政府将东北视为龙兴之地,禁止汉人私自进入东北。当时的山东人想要出关,必得做好鱼死网破的准备,闯出关外才有活路。

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

▲《闯关东》——画家于永华作品

闯关东基本上是在山东自然灾害过多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大量山东人士携家带口,变卖家产坐船进入东北。

康熙年间就已经“山东民人往来口外垦地者,多至十万余”(《清实录》)。闯关东愈演愈烈,到了黄河铜瓦厢决堤之后,正好赶上清朝决定移民实边东北,闯关东迎来了一次大潮。

齐国首都_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

▲通向东北的海路与陆路

最顶峰时期,“山东海舶进入辽河者竟有三十七号之多,每船皆有难民二百余人”(《申报》)。这次移民一直延续到了清朝灭亡仍在继续。很多人后来就在东北扎根,只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回家看看,遇到灾年便带着亲戚返回东北。

齐国首都_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

▲娘,咱到东北了!

不过逃难倒不一定都要跑这么远,此时就出现了另外两种不同的选择:或是南下在江淮一带讨生活,或是西进寻找生存空间。在历史上,两条路都有人走,并且留下了不少痕迹。

齐国末代国君_齐国首都_南北朝的齐国首都

▲大举南下

黄河铜瓦厢决堤之后,黄河原来夺淮入海的故道便空了出来。鲁西南受灾严重的饥民于是来到了黄河故道附近定居。这片区域北到今天的济宁鱼台县,南到洪泽湖北岸。

这里也正是江淮官话和北方官话的交界线。北方方言向南的推进,有这些移民的功劳。

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_南北朝的齐国首都

▲互相交错的语言分割线

为了鼓励难民南下,并调节争抢无主荒地时发生的纠纷,清政府还建立了湖田局,划定各家边界并按田亩收税——这其实也是晚清衰落的一个侧面写照:因为按照清初老祖宗的赈灾方式,对这些难民非但不能抽税,甚至还应该放粮救济。

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_齐国首都

▲李中堂关爱民生

主张疏导难民南下开垦荒地

西进的难民则主要出现在民国之后。民国政府对黄河的治理比之清朝仍然没有什么改进,黄河在运河和小清河之间的来回摇摆还是对鲁西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根据近代地质学家朱家骅的描述:“山东西部定陶、嘉祥、范县、寿张、朝城、堂邑、博平、高唐、德县等县的难民投奔山西、陕西、河北的很多。”

齐国末代国君_齐国首都_南北朝的齐国首都

▲这些县基本分布于

黄河改道夹角这个三角地带

现代的一些研究表明,这些难民的籍贯东至青州、寿光,西至定陶、东明,拖家带口地赶赴关中。过去陕西一带还有所谓的“山东村”或者“山东庄”,正是这些移民建立的村落。

齐国首都_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

▲还是《闯关东》剧照

借用一下

去关中的山东人应该也喜洋洋的

随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交通变得发达,难民的外迁目的地也变得越来越多。

胶东新开埠的城市充满了机会,本打算闯关东的移民不再愿意跨海迁到东北,便在此落脚。这些人后来便构成了胶东地区人口主力的一部分。

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

▲华灯初上的青岛

大有山东之首的感觉

而南方的大城市也深深吸引着一些更想见世面的移民。据当时上海当局的报告,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山东籍居民在1910年到1935年的25年间翻了12倍。

他们能够顺利地抵达上海,得益于津浦铁路的开通。从某种意义上,这条由中国人控制的铁路真的拯救了不少中国人的身家性命。

南北朝的齐国首都_齐国首都_齐国末代国君

▲津浦铁路

是晚清从英德两国手中争取来的

图为铁路专用火车

如今的山东繁荣富庶,已经很难看出当年被黄泛和海侵骚扰时候的颓废景象了。山东,也从一个人口净输出的省份,变成了吸引华北资源和人力的黄金地带。

虽然鲁西和胶东两大板块的发展水平仍然有区别,但人们至少已经不用像祖先一样对自然灾害感到心惊胆战了。

全力投入发展的山东,前途终将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陈翰笙, 薛暮桥, 冯和法. 解放前的中囯农村[M]. 中囯展望出版社, 1985.

2.孙百亮. 清代山东地区的灾荒与人口变迁[D]. 陕西师范大学, 2004.

3.张晓青. 国际人口迁移理论述评[J]. 人口学刊, 2001, 3: 41-45.

4.袁滢滢. 近代山东灾荒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4.

5.董龙凯. 近代山东黄河水患与人口迁移的时空变化[J]. 学术研究, 2016 (6): 126-134.

6.张海防. 近代山东黄河水患的治理及其应对措施[J]. 兰台世界, 2011, 22: 49-50.

7.张海防. 1855 年黄河改道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探讨[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 6(6).

-原文作者-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