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乎三子者之撰的撰是什么意思_异乎三子者之撰中的撰_异乎三者之撰的撰

引言:

宁亮亮是一位十分好学的孩子。他是我的邻居,自然成为了我家的常客。这不,虽说是其中考试结束了,但是亮亮还要与我闲聊高中下册的第一篇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异乎三子者之撰的撰是什么意思_异乎三子者之撰中的撰_异乎三者之撰的撰

亮亮说,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处写道:

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shen读上声微笑)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亮亮接着说,原文中写道:“您看子路、冉有和公西华他们所说的怎么样?”孔子回答说:“也只是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然后都是曾皙的疑问,你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这家伙,一连串儿的疑问,夹带着反问的语气。如果按着过去师道尊严的传统说法,这还得了,这不是大逆不道吗!

嘿嘿,我笑着说:

“你想得可真够全面的。对于曾皙的提问,原文并没有记录孔子给予他一定的回答,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感悟出,当年的老师——孔子,在教学或者是与学生攀谈时,让我们感到他们相互交流的气氛是民主的,和谐的。

我们可以忽略从语气角度的鉴赏,从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做些深入的思考,收获可能会更多一些。

“夫子何哂(shen读上声微笑)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无论是孔子的回答,以至于曾皙所产生的各种疑问,不外乎是围绕着国家治理的中心话题展开的。

异乎三子者之撰中的撰_异乎三子者之撰的撰是什么意思_异乎三者之撰的撰

这也就等于说,先有孔子的提问: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然后是同学们的回答。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率先回答说:“一个拥有千辆马车的国家,又夹在大国的中间,再加上别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到饥荒,如果让我管理这个国家,那就需要等三年的时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的奋战,并且还能懂得合乎礼仪的行为准则。”

听完子路的回答,“夫子哂之。”这一句,是个伏笔,我们结合着后文曾皙的提问:“夫子何哂之?”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是对上文的一个照应。

下面,我们再来看冉有的回答:“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异乎三子者之撰的撰是什么意思,以俟君子。” ——如果是纵横六七十或者是五六十里的一个国家,由我去管理,也需要等候三年的时间,我就可以让百姓富足起来,至于那礼乐方面的教化,那就只能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我们接着看公西华的回答:“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我不敢说能够胜任对国家的治理,但是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事,或者诸侯国同时朝拜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去做一位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当孔子问道曾皙的时候,有一段动作描写,然后才是曾皙的回答: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译文略)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皙说:“天气暖和的时候,春天的衣服就穿定了,成年人有五六人,儿童有六七人,到河里去洗澡,在舞雩台上吹着风,唱着歌欢快地走回家。”

我们将曾皙回答问题前的动作:“停下他弹奏的琴瑟乐器”,再结合着他所回答的内容,我们看孔子是如何表现的: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指曾皙)也!”

孔子喟叹的动作和“吾与点也”的语言描写,不仅仅是对曾皙怡然自得生活情景的慨叹!更重要的是,前三个学生的回答是曾皙这一生活场景的前提和基础条件,这才有了曾皙迥然不同的生活。这就是孔子所主张的理想社会。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文章内在结构,体现了一定的逻辑事理的关系。

异乎三者之撰的撰_异乎三子者之撰中的撰_异乎三子者之撰的撰是什么意思

总体说来,孔子四位弟子的志向,正是体现了他所提倡的“足食足兵”“先让百姓富足起来异乎三子者之撰的撰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进行礼乐教化”的治理。四位学生的回答,充分体现了孔子对于国家治理的政治理想。

后序:

我将与亮亮同学相互交流的过程实录下来,以飨读者,或许对我们的学生或家长有所裨益。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