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
❶
去年的10月30日,传来了金庸去世的消息,我既感到意外,又不太意外。
意外是因为金庸经常出现在新闻里,似乎一直在那里。不太意外,是因为这些年逝世的名人很多,而且金庸已经九十多岁了。
十岁多上初中的时候,很流行看两种书,一种是“大书”,一种是漫画书。
“大书”是我们当地的一种俗称,主要是相对小孩儿看的连环画、小人书而言,可分为武侠和言情两种。而初中生看言情,稍微有些早,要再等两年才能看懂。
当时武侠书主要有金庸、古龙、卧龙生、梁羽生等人的作品,还有一些其他不那么出名的人的作品。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其中一套小邪神的印象特别深。
倪匡和黄易的书,要到高中才读到。
当时还比较流行金庸的伪作,例如“金庸新”著,以及署名全庸的,影响比较大的有《九阴九阳》等等。
那时候看大书,都是换着看,毕竟当时卖书都不打折,并且书价还挺高的。我攒了好长时间的钱,买了一套《天龙八部》,高兴地不得了。
现在回头来看,当时花钱买的新书,除了在新华书店柜台上拿的,其余全都是盗版的,无一例外,包括这套《天龙八部》。
最厉害的是,这些盗版书我都是全价买的。
❷
金庸去世,引起了一股子金庸热,我也不能免俗。
正好18年从单位运回家两铁皮柜子书,里面就有京东第一届618时,我买的一箱新修版金庸作品集。
放了好长时间,也该打开晾晾味、晒晒书了。然而打开之后,让我大吃一惊。
书里面的黑白插图是这样子的。
书里的彩页是这样的:
而且用的纸黄乎乎的透着背面的墨彩,这使我产生了一种轮回的感觉,难道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买的还是盗版书吗?
最能佐证我这种感觉的是,本来是在京东自营买的书,但发货地竟然是北京甜水园,众所周知甜水园有一个大的图书批发市场,而那里盗版泛滥……
我赶忙去找京东客服,客服让我再去确认一下,说京东卖的都是正品。我把书里插图的照片发给她,又问她为什么发货地不是京东的仓库而是甜水园,那不是意味着京东接到我的订单后,在甜水园进货并快递发给我的吗?
我又去豆瓣上去求证是否盗版,结果网友的回复让我大吃一惊。他们说广州出版社的这一版《金庸全集》就是这样的,纸张差,印刷差,里面的插图黑黢黢的看不清。
怪不得三联版的《金庸全集》被炒成了天价,罢了罢了,认栽吧。
❸
以前读金庸作品,大部头读的最多,像《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这些四五册的基本都看过好几遍。一些短篇和中篇,虽然当时也看过,但基本上都忘了。
这次正好趁机从头温习一遍,找来写作时间表,按写作顺序从头捋一遍。
15部作品的写作顺序是:《书剑恩仇录》(1955年)、《碧血剑》(1956年)、《射雕英雄传》(1957年)、《雪山飞狐》(1959年)、《神雕侠侣》(1959年)、《飞狐外传》(1960年)、《鸳鸯刀》(1961年)、《白马啸西风》(1961年)、《倚天屠龙记》(1961年)、《连城诀》(1963年)、《天龙八部》(1963年)、《侠客行》(1965年)、《笑傲江湖》(1967年)、《鹿鼎记》(1969年)、《越女剑》(短篇小说)(1970年)。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捋完了,感慨万千。看来人们常说的主题阅读方法,还是有些效果。我也有几点收获想找人分享一下。
❹
第一点就是,金庸的写作有一个章回体小说向现代武侠转变的过程。
早期的作品,尤其是《书剑恩仇录》具有非常明显章回体小说的特性。主角是在一个英雄群体里面,大家打架一起上,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谁都不能落下,有人受欺负大家都要去给他报仇。
也就是说前期的作品更着墨于义气,主角更多的受制于群体之间的义。
后期的作品则向现代小说转化,人物塑造的更加细腻和报满,更注重单个人物的侠。人物之间的关系也不主要是兄弟情义所约束,而会有各种男女感情。
这种转变也是现代武侠小说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也是后来人们持续的喜欢他的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并且这种转变很快,前两部作品之后,章回体小说的痕迹就没了。
第二点是,金庸的短篇和中篇远远不如长篇写得好。
这个是非常明显的一点,比如我最不喜欢的《白马啸西风》和《越女剑》,豆瓣评分非常低。
金庸最擅长的是根据真实历史的背景去展开,而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段来铺垫叙述。但是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给的空间太小了,而金庸又不是情节转换起伏的高手,因此难以施展。
我可以这样说,《小说选刊》杂志2018年任意一期的任意一篇短篇或中篇小说,都写的要比金庸的更吸引人一点。
现在来看,金庸的中短篇难免都陷入报仇、悬疑这种常见的类型当中,一般都是开始时苦大情深,后面找到仇人,最后又纠结万分的套路。
这也是武侠小说惯用的一种套路,只有到了最惨、最作践的程度,才能更大程度的引起读者的同情。
短篇的套路一眼就能看穿,而长篇的悬念则能持续很长时间,一种是麻辣火锅,倒上现成的红油一时辣的爽,一种是烤鸭,工序繁杂吃着味道绵长。
短篇和长篇的写作方法是很不一样的,很少有人能够同时写好两种体裁,金庸不是例外。
❺
第三点就是,金庸作品里的武功,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具体来说就是,早期的作品都是靠武器怪异、招式力量取胜,到中间开始增加内力、气功,最后又转换为一种玄学,无招胜有招。有一种逐渐的回归老庄传统金庸的15部小说顺序,精神升华的感觉。
早期传统武术靠招数等的打法描述看起来很不过瘾,虽然加入了点穴等手法,但还是很单薄。后期加入的内力气功,写起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读者也会觉得更过瘾。这也是一种适应读者的发展历程。
第四点是,作品的内涵在不断的延伸和扩展。
前面已经说过,早期的作品较为简单,故事发展路径比较单一,也没有更多的影射、暗喻等等。但后期的作品,更为宏大,在里面也夹有更多的私货,将自己在生活中的历练和经历还有感悟加入其中。
比如《笑傲江湖》里面岳不群和《鹿鼎记》中的神龙教教主影射的当时大陆某些现象,比如《倚天屠龙记》里暗隐的长辈对晚辈的偏爱,诸如此类。
第五点是,人物性格和形象有从正到邪、从英雄到世俗的转变的一个过程。
最早的作品中,人物性格比较单一,着重在爱情和感情冲突等方面。后续作品,人物偏正面形象,也是迎合一般大众的审美。晚期作品,人物正中有邪,或者说更加圆润现实。最后一部《鹿鼎记》,则是完全的一反常道,变为以邪为主。
这其实也是作者人生经验的一种反应,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未免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反差和对比,因此会有较大的批评、不喜欢的声音。个人以为,这也可能是金庸封笔的一个原因,为了自己的作家声誉和利益着想,可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❻
金庸的作品为何这么受欢迎,我自己感觉应该有这么两个原因。
第一是,侠字当头,代入感强。
总体来看,除了最后期的《鹿鼎记》,基本上金庸作品里的主角都是非常侠义的,这非常符合中国的传统审美。中国历来有侠的传统,从《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到后来的《三侠五义》,无不可见侠风。
《游侠列传》云:“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
仁义礼智信基本都囊括在侠的特点当中,可谓集大成为一体。所以大侠成为人们心中的完美形象,也是每个人梦想中的自我。
所以金庸系列作品里的英雄人物,尤其是郭靖、杨过、令狐冲、萧峰等,或是刚勇的侠,或是狡黠的侠,或是悲剧的侠,均能牢牢抓住人们的心理。
第二是,作品包罗万象,读者各取所需。
几部长篇,包括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后来的巅峰巨著《天龙八部》,以及最后的《笑傲江湖》和《鹿鼎记》。
这些都是鸿篇巨著,历史背景明晰,人物形象各异,情节描述日趋臻。有的人就爱看打斗,那孤独九剑、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可以满足你;有的人就偏好爱情,那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段誉和几个姐妹、令狐冲岳灵珊任盈盈,痴情、一见钟情,都有;有的人就喜欢奇遇,那莽牯朱蛤、绝情谷、神雕等情节奇绝……
提供了足够的素材,因此金庸的作品就慢慢的像《红楼梦》、《金瓶梅》和鲁迅的作品一样,谁都可以过度解读,只要你喜欢。
说起来过度解读,前两天我做了个梦,梦见说鲁迅的那句“我家门前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深意,就是当时为了多赚点稿费,多拆了几个字。
❼
但是人无完人,金庸的作品还是有缺陷的。
上面已经提过,短篇和中篇笔力不够,远不如长篇。所以最出名的还是几部长篇金庸的15部小说顺序,那些短篇评价分化严重。
另外就是同体裁写得多了,情节会有不少类似,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江湖各种邪门歪道的门派,集合起来搞笑捣乱的情节,就重复出现在《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当中。比如在石洞中发现武林秘籍,就有《天龙八部》的神仙姐姐、《碧血剑》金蛇郎君山洞、《笑傲江湖》剑宗山洞等等。
另外就是作品类型单一,后续乏力,难有突破。所以73年《鹿鼎记》完成后,评论分化,意味着可能金庸的转型没有特别成功,还有《越女剑》收到的评价也不高,正如前面所说,此时决定封笔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❽
下面是整理的豆瓣上金庸15部作品的评分和评价数量,由于版本众多,部分作品有所重复,因此挑选了评分数量做多的版本来统计。
很明显的能看到评分数量和评价分数基本上是成正比的,而且六部长篇评分最高,短篇最低,也验证了上面的看法。
❾
对于金庸前些年对作品的动作较大的修订,也是褒贬不一。有的人恨得咬牙,认为改了之后,面目全非,意味全失,自毁名誉。有的人则认为改的好,结局更完美,情节更合理。
其实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本来也不是个多大的问题。自己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总是希望他能向好。只不过有的作家,写完之后就再也不会碰自己的作品,而有的作家,则九删九改,恨不得推倒重来。
作为后一类的金庸修订自己的作品也是合情合理的,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他的作品很受欢迎,大家都有一种惯性思维,不喜欢改变自己熟悉的路径方法和认知,产生了抵触心理。
其实金庸作品的历次修订,都是有记录的。即便现在市面上在售的全集,也有新修版和旧版两种,读者可以凭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
深度金迷甚至整理过金庸的作品初稿,也就是报纸上连载的版本,喜欢原汁原味的人,可以去读最原始的版本。
但窃以为,作家的阅历和笔力一般是随着时间增长而渐增的,不妨抱着开放的心态予以接受,仔细琢磨一下为何改、怎么改、改的好不好。
以上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