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
无论诸葛亮怎样以其千年称颂的智圣人生活跃于《三国演义》人物之中,其功西蜀第一,其智奇巧善变,其忠催人泣下,其德鞠躬尽瘁,拥刘贬曹的作者赋予了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性格,然而诸葛亮的人物简介,五丈原的星空下以一声“悠悠苍天,曷此其极”抱恨而去的悲壮结局,却是在刘备集团入川之时便揭开了诸葛亮从羽扇纶巾走向沉重人生的不可挽回的败局。
能人政治铁幕下的无奈:蜀中无大将
三足鼎立的形成,正是刘、关、张陆续退出人生舞台的开始。从此,诸葛亮的权利日益膨胀,从而形成了西蜀风格的人物政治:肩负托孤之重,唯恐他人不似我尽心。其实也正是遍观满朝文武无人及我的念头,于是吴、魏眼中的西蜀真正是只知有丞相不知有群臣。个人形象的高大,必然形成群体意识的相对萎缩,事实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个大能人领导着众多平庸人在做大事情,于是唯一的能人走了,便意味着再没有能人。终于自五丈原之后,西蜀走上了蜀道难的崎岖山路,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无可奈何的局面,尽管此时的姜维仍旧在扛着师傅的大旗东奔西走,然而人才寥寥的西蜀早就已经日薄西山了。后人在前人雄韬伟略的威风中黯然失色,这一点诸葛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其本身也是一个推波助澜者,他似乎忘记了自己还需要一些强有力的助手。
性情孤傲的魏延在平定西蜀以及此后的诸多战役中屡立战功,成为后期诸葛亮不可缺少的助手。然而诸葛亮对魏延的评价只有一句:脑后有反骨。西蜀将军中叛逃、甚至造反者为三国之最,诸葛亮没看出别人,唯独看出了魏延,只能说,试图突破能人政治笼罩下的魏延自从加入到刘备集团,就为自己埋下了断头之祸。
一出祁山时,魏延献计,愿率兵五千,径出子午谷,直捣长安。一向擅用奇兵的诸葛亮此时反而持重起来,只想取平坦大道,依法进兵。终被魏延不幸言中:旷日持久,何时而得中原?而依照司马懿的话,若出子午谷,长安已得多时矣。
其实诸葛亮并非不肯弄险,倒是面对这个争强好胜的魏延,压制的心理占了上风,结果诸葛亮一生未见过长安的城门,而星落五丈原时诸葛亮的临终遗言终于激起了魏延横刀立马的万丈豪情,然而即使在此危情时刻,他仍然没有忘记表奏后主,以示其忠。
应该说此时魏延与杨仪的对峙,依旧只是诸葛亮身后的一场权力火并。诸葛亮有意以临终时的不公安排,激怒魏延造反,然后借马岱之手理由充分地手起刀落。圈套的目的在于他不希望身后出现二虎并山的局面,权衡之中,必然摒弃了魏延。
西蜀地域狭窄,其人才基本上来自刘备集团和刘璋集团,在刘备之后,西蜀便与人才辈出的北魏和东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景观。此时事实上的当家人诸葛亮却不顾人才奇缺与断档的困境,一方面表现出对人才的排外,一方面又流着眼泪杀人,以至斩马谡一节成为传世名谈,而杀彭漾,反孟达,都与诸葛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于一出祁山是斩大将陈式,苟安投魏、李严妄奏,都是在过于严峻之下呈现出的异常状态,以至多次征伐均因内哄而前功尽弃。而以其才名自比于诸葛亮的廖立,因不得重用口出怨言,竟被废为贫民,终生不得起用。摧残与调凋零为西蜀后继无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比之下,东吴继周瑜、鲁肃之后,吕蒙、陆逊、诸葛恪、陆抗相继而出,可谓人杰地灵,而北魏更是以司马懿倚为长城,诸葛亮虽然费尽心机,仍旧在司马昭兄弟面前不能前进一步,而到了北魏后进邓艾、钟会一出场,仅仅几个回合,西蜀就变换了旗帜。
打着光复的口号:穷兵黩武
光复汉室,以报先帝,是诸葛亮即使到了黄泉也要高高举起的口号,正是靠着这面令蜀中群臣侧目而行的大旗,他才得以一意孤行地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谓其一生的总结,然而即使诸葛亮本人也承认在“民穷兵疲”的情况下,“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于是把无望的胜利寄托于“以报先帝之明德”之中,开始了徒劳无功的征伐战。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对于个人,是一去不复返的易水壮士,而对于群落,则是整体的不幸,此时对于诸葛亮而言,已是求小谋而去大智。人总是这样,愈加以为自己高尚的时候,愈不知道自己已落在难以脱俗的车辙里。坚定不移的殉道者喊着动人的口号,终于把西蜀军民拖入了一场连一场遮天蔽日的战争。
只有好战的个人,而没有好战的国家,穷兵黩武为诸葛亮后期的沉重人生印上了鲜明的色彩。此时,太史谯周要远比诸葛亮明智,先后两次以天象迥异而告诫,诸葛亮均以虚妄之词而不从,逆天行事终不果的结局已隐含其中。
西蜀被绑在兴复汉室这辆战车上奔驰不久,便显出了力不从心,粮草不济、将士疲敝,屡次使得诸葛亮无功而还。后来还是杨仪想出一个办法“分兵两班,三月为期”。依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万般无奈的诸葛亮终于搬出了木牛流马和屯田之策,然而已经太晚,此时也正是他最后一次出祁山,连拜一拜先帝昭烈庙的机会也没有了,终于大星陨落,三投再起。
兴复汉室无疑是西蜀群臣共同的志向,西蜀局面的确立,成于斯、亦败于斯,继承了全部衣钵的姜维继续拖着这辆破车向洛阳方向冲击,却从未越过师父生前足迹一步,终于破碎在蜀道的峻岭之下。前有六出祁山,后有九伐中原,轮番轰炸下岿然不动的北魏终于在谨慎的筹备后,仅仅对西蜀实施了一次打击,便逼得诸葛亮的阴魂率领众多小鬼杀出定军山,乞求钟会,总算承认了汉室已衰。摇旗呐喊了两代人的西蜀再也没有机会举起那句口号了。
方向性的失误,诸葛亮至终也未能明了,依旧嘱咐后主使者李福,“国家旧制,不可改易,吾所用言人,不可轻废。姜维自能继吾之志”。身居茅庐而能三分天下,可谓诸葛亮的潇洒,西蜀初定,却穷兵黩武,则是他的不智,倘若一心经营西蜀,养民生息,以诸葛亮的才智,必将出现一个繁荣兴旺的西蜀,却生怕北魏坐大,以至急功近利。后来钟会等人一战即下,与西蜀国空民虚,人不思战是因果相应的。
无言的结局:五丈原无力回天
诸葛亮星落五丈原,于是后主夜梦锦屏山崩倒,扶不起的阿斗早在刘备托孤时便大局已定。
白帝城刘备遗言诸葛亮“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然而成长在古老的儒家思想背景下的诸葛亮,是不会做出取而代之的行动的。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士大夫的安然恬静已经跃然纸上。儒士精神成为诸葛亮一生抱定的信念。然而养尊处优的皇帝并不因此而失掉戒念,甚至产生过削夺诸葛亮兵权的念头,面对刘家这一代次品,他依旧心甘情愿地向五丈原走去。
当年刘备登位汉中王,预立后嗣,请教于诸葛亮。此时诸葛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明摆着一个生子、一个义子,刘备的犹豫,也正是对西蜀前途的担忧。诸葛亮表现得极为聪明,“此家事也,问关、张可矣”。关羽早就不喜刘封,何况又是义子。其结果诸葛亮自然心中有数,除了力图置身敏感事外,刘家在他心中也是当然的正统,当年肯于随刘备出山,这也是一个原因。后来又是诸葛亮献策,轻松地取了刘封性命,结果害得刘备心中颇悔,有苦难言,以至染病。其实刘封如果不早死,也得和魏延一起死,诸葛亮不会留后患。然而假如后主不是阿斗而是刘封呢?至少,刘封的梦中不会有锦屏山倒。儒士诸葛亮谈笑于乱世,终其一生,到底也没有望穿卧龙岗上的天空。人主的黯弱,注定不会有所作为,而人臣的衰落,则注定了不会有所希望。无论人主的羸弱还是人臣的平庸,都在衬托着走向衰败的西蜀令人扼腕的叹息。
也许是天数,诸葛亮的种种局限并未结束,还要在儿孙的身上做最后的了结。诸葛亮一生智行天下,其子诸葛瞻、孙诸葛尚都成了赳赳武夫,总算弥补了诸葛亮武不能提枪的缺憾,绵竹城外,一战即被邓艾伏兵大败,唯剩一死报国之力,绝然看不出丝毫父辈的神机妙算。若说刘备父子令人慨叹,诸葛亮父子又何尝不是如此。相比之下陪着诸葛亮出尽了风头的司马懿,传了一代,司马昭、司马师兄弟上马能提枪,下马能治国,俨然魏家长城。再传一代诸葛亮的人物简介,司马炎已是一代君王了。即使宽厚大度的诸葛瑾远没有弟弟高远的名声,但是到了一代枭雄诸葛恪,也远比同族的兄弟有声有色多了。
人主、人臣、人父,忘身于外的诸葛亮一误再误,终于无话可说,只好在定军山上摆他的雾锁愁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谓诸葛亮一声理想的素描,有的时候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的时候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残酷。正如一幅远去的肃杀背景,唯有沉重与悲哀,留在观赏者的眼底。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论史当与小说相分离,评小说则应不可纠缠史实,是记之。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