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
世界有我看,世界由我闯,欢迎关注“小聘看世界”
▲和平圣母大教堂的珍珠状穹顶,让大教堂的高度上升至158米。该兴建于1985至1989年间,位于科特迪瓦的行政首都亚穆苏克罗,是这个国家的骄傲。
▲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是非洲繁华城市之一。人口约500万。 素有“非洲小巴黎”之称。
(一)中国人来了
因合作项目需求,10月21日-28日,我到西非科特迪瓦出差并开展调研。
这是我第二次来非洲,印象中的非洲,就是贫穷落后、战乱和传染病,所以出发之前,合作方多次强调一定要打黄热病疫苗,否则难以办理签证,这种传染病曾在几年前夺去了近6万非洲人的生命。此外,合作方还强调要带足防范蚊虫的药,否则很容易得疟疾,这种疾病早已在中国消失,但仍然每年在非洲夺去大量的生命。
出发前又看到使馆的警示:科特迪瓦地方选举后爆发骚乱,经济首都阿比让和区都出现了暴力冲突,建议中方人员注意。出行前不免有些忐忑,但好在同行的合作方白总非常有经验,他曾在科特迪瓦常驻2年,淡定的告诉我:“没事,上次大选完后,军人经常抗议,主要目的是和总统要钱,因为他们帮助了总统,那些比较乱的区中国人一般都不去,问题不大。”
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科特迪瓦属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般来说,人们会把非洲分为北非(主要为阿拉伯人建立的国度)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北非相对繁荣,包括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等阿拉伯人建立的国家。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包括西非、东非、中非、南非等区域,这些区域主要为黑人建立的国家,即传统上的“黑非洲”,除南非相对繁荣外,其他国家都比较贫困。(见下图)
作为一个经济学者,这次来非洲除了对项目具体内容深入调研,同时也想了解全球化下非洲发展,以及了解“一带一路”提出以来中国对非洲影响科特迪瓦港口,这是分析国际形势的重要参考。
蜂拥而来的中国人
2011年BBC曾经拍摄国一部纪录片叫《中国人来了》,在这部纪录片的第二篇章中,讲述了中国人大举进入非洲,以及中国对非洲的影响与改变,片子提到有上百万中国人在非洲。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目前在非洲的中国人已经远远超过了2011年,据常驻代表唐总说,仅仅在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就有超过1万名中国人,而中北部的城市中,同样有大量的中国人。
我们乘坐非洲唯一的四星航空公司埃塞俄比亚航空,这家航空公司已经成为非洲最大、最现代的航空公司,飞行12个小时后到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是中国在非洲的桥头堡,也是去往非洲其他国家的核心中转基地,也是当前受中国影响最明显的非洲国家。一下飞机,便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影响力,机场里不但有中文的指引,中式面馆,更有专门的中文服务处,放置有人民日报等中国报纸。白总告诉我博莱机场由中国建设,正在建设的新航站楼建设方式中交集团。当然,影响力不仅仅限于硬件,大量游荡在机场中的中国人,让人似乎忘记了置身国外。(下图为笔者摄于飞机降落旅客下机时)。
中国在埃塞俄比亚有大量的项目,特别是亚的斯亚贝巴,被有些媒体称作“非洲小中国”,因为其经济特区似乎是江浙地区经济开发区建设的翻版。最让人关注的是中国人修建的“亚吉铁路”,埃塞俄比亚没有出海口,而这条铁路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德斯亚贝巴和亚丁湾小国吉布提连接起来,是埃塞俄比亚核心的出海通道,是东非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科特迪瓦港口,也是中国自从坦赞铁路后在非洲修建的又一条铁路。在这条铁路开通前,从吉布提到亚德斯亚贝巴的货物运输主要依赖公路,运输时间要7天左右,亚吉铁路修通后,这一事件缩短为12个小时。但遗憾的是,这条铁路的运行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目前从吉布提到亚德斯亚贝巴的公路依旧非常拥堵,据刘亚伟先生说主要有以下四条原因:一是技术转让没有完成,目前还离不开中国人;二是铁路按照电气机车设计,但埃塞俄比亚配套水电站没有修好,目前只能使用内燃机车;三是铁路还没有修通吉布提港,最后一公里成为瓶颈;四是埃塞和吉布提关于分成机制没有谈拢。
低调却影响极大的中国企业
非洲最有名的中国企业并非是建桥建路的中交、中电建等大型央企,最鼎鼎大名的企业毫无疑问是传音,这家从深圳走来的手机厂商已经完全占领了非洲的低端市场,甚至非洲人已经认为这是一家非洲的本土企业。传音的影响极大,从亚德斯亚贝巴的机场,到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街头,再到前几日笔者拜访过的贫民窟,到处都是传音的广告。传音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几家手机公司,虽然大部分低端手机只卖10-20美元,但依旧每年在非洲卖出1亿部以上,营业收入超过200亿美元。
而另外一家中国企业华为也毫不逊色,不但其网络设备已经铺满了非洲的各大机场,其手机也已经成为非洲人心目中的高端手机。在阿比让最高档的商场中,华为P20正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据唐总说,经常有政府官员在见到中国企业人员时索要华为手机。我认真观察了调研中见到的几位科国司局级领导,的确也使用的华为手机。
让人惊奇的是,还有一家在国内不为人所知的企业叫四达时代,竟然垄断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电视盒子市场。这家企业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0多个国家成立了数字电视公司,向当地人提供数字电视服务,近几年非洲人看到的中国电视剧都是这家企业配音且在当地上映的,而这家公司近几年举办的配音大赛更是火爆了非洲,涌现了不少本地的明星。对于在非的中国人,四达时代有一个免费的大礼包就是收看国内的电视节目,为在非的中国人精神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四处开花的中餐馆
随着中国人大量涌入非洲,中餐馆也开始在非洲四处开花,各国都有数量不等的中餐馆。
在亚德斯亚贝巴机场,我们看到了一家面食馆,餐馆只接待中国人,原因是只能用微信或者支付宝付款。董总好奇的问为何只接受二维码付款,收款小哥告诉我们,因为埃塞税太高,收现金麻烦。大家相视而笑。对中国人来说,在异国他乡,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再加上辣椒和醋,的确是一种非常的享受。
阿比让的中餐厅也有5-6家,这几天,唐总带我们吃遍了阿比让的中餐厅。记住名字的有北京、熊猫、和平、华安等等,饭菜质量总体不如国内,但在国外已经是美味佳肴了,我自己更喜欢华安和熊猫,据说大使馆搞活动都会叫华安的厨子过去。
中国人来了,且正在剧烈的改变着非洲,
(二)殖民地与科特迪瓦的发展
我们受尽了欺侮,我们受尽了剥削,我们受尽了歧视。因为落后,我们才受歧视,受剥削与欺侮。现在我们要革命,要进行一场消灭落后的革命。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再受欺侮,不会再受剥削和歧视。
–坦桑尼亚·《阿鲁沙宣言》·1967
年少时看过一部电影,名字叫《走出非洲》,那种奇妙的感觉仍然历历在目,在茫茫的草原上,无数的斑马、狮子、大象,轰鸣着奔跑向遥远的地平线,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色,还有便是凯伦这样的殖民者在非洲留下的爱恨情仇,虽然这部电影的剧情发生在东非的肯尼亚,但却反映了西方人视角下的殖民者与殖民地的复杂感情。
这正是我此行想解答的一个问题:西方人为殖民地到底带来了什么?而非洲人又如何看待殖民者?
非洲的殖民历史
19世纪以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几乎处于石器社会,原始部落大量存在,生产方式非常落后,不少国家甚至没有自己的文字,直到西方的殖民者到达非洲。从此以后,法国、英国、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等西方列强先后介入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将主要国家纳入其势力范围,并派驻总督管理,具体来看,西非主要为法属,东非和南非主要为英属,比利时、葡萄牙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中非地区。西方人对非洲殖民地的开拓,带来了大量的侨民,《走出非洲》中的女主角凯伦也是如此,为了男爵夫人的名头,从故乡丹麦千里迢迢来到肯尼亚生活居住。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只有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由美国废奴后返回的黑人建立)、埃及3个独立的国家,但埃及还只是名义上的独立。除此之外,其他非洲国家的领土都遭到了列强瓜分,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为宗主国提供原材料和奴隶。直到1960年后,非洲国家才陆续脱离西方统治,结束殖民时代,所以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殖民者给非洲带来了什么?
殖民地为非洲带来了什么,前几年,西南交通大学的邱延峻教授曾和我讨论过这个话题,他的主要观点是:“殖民让殖民地没有了自己民族的精神”。
邱教授提到几年前在肯尼亚的一次访问经历,当地大学的学者告诉他:“殖民地的历史让肯尼亚人没有了祖国,所有的教材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来源于英国,精英阶层以到宗主国英国为荣,不会真心去考虑肯尼亚本身的发展”,他同时也告诉我:“不同的是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因为他们是非洲大陆唯一没有被殖民的国家。”此行的感受也的确如此,虽然这些国家独立已超过60年,但宗主国的影响仍然广泛存在,并深刻的融入到非洲人的社会生活中。
总体来看,西方殖民者打破了非洲的自然蒙昧状态,将现代文明传入非洲,但遗憾的是,殖民者在非洲的经营时间太短,尚未全面改变非洲社会,再加上非洲人类社会长期处于原始状态,其文化与发展状态难以骤然适应现代文明,这种“文明”并没有为非洲带来和平,反而为非洲带来了无尽的战乱。
以政治体制为例,西方人为非洲带来了民主思想,培育了部分亲西方的精英,这些精英成为了所在国的最顶层的管理者。所以在非洲,中央政府层面多是民选政府,但在省一级政府乃至更底层的,国家势力就很难掌控,因为其基础组成单元仍然为部落,基本上就是传统势力(如酋长等)的管辖范围,在这一层级,酋长比州长更有权利。
这种社会构成导致民主政体缺乏文化和制度土壤,所以每逢选举,必然是社会风险最大的时期,因为选举充满各种舞弊,如津巴布韦大选时,一些选举势力会大量将邻国居民拉到本国投票,还有人会贿赂选民甚至选票造假等,所以,经常会有总统当选后反对派不承认,或两位候选人各自宣布当选总统的情况,这种情况的惟一的结局是内战。
所以,从非洲国家发展历史看,西方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制度,越是殖民者统治时间长的地方,其对社会的改造越彻底,则社会经济发展则相对发达,如南非,白人政府的行政效率及管理能力均相对较高,推动南非在上世纪后半期成为非洲发展最好的国家,直到种族隔离被废除,黑人重新掌权,国家发展才开始出现明显的回落。
法国给科特迪瓦带来了什么?
科特迪瓦作为法国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法国人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比如,科特迪瓦的国名“Côte d'”,正是法语中“象牙海岸”的意思,当地的官方语言也是法语(下图为街头的法语广告)。
虽然西非是欧洲人殖民最早的地方,但科特迪瓦却直到1844年才逐步被法国势力侵入,其原因是科特迪瓦港口条件一般,也缺乏深入内陆的大河。法国人最早进入的地方叫“大巴萨姆”(Grend-Bass),也是殖民地时期法国人的统治中心,后来,一场黄热病使大巴萨姆被放弃,首府签到了附近的新城班热威尔(),直到1934年阿比让才兴起。目前,大巴萨姆已经成为科特迪瓦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由于这里保持着大量殖民地时期的法式建筑,也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法国人及当地的法裔首选度假地,但2016年这里曾经发生过一起针对法国侨民的恐怖袭击,造成16人丧生。
大巴萨姆街景
酒店张贴的照片(阿比让到大巴萨姆的火车)
法国人用心经营了科特迪瓦,将其作为统治西非的大本营,所以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非洲独立运动并没有让科特迪瓦出现摆脱法国人的兴趣。在与政府一位司长的访谈中得知,在他小的时候,学校都是法国老师,法国的用心经营使科特迪瓦人普遍亲法,精英均以到法国为荣,特别是政府内高官,这位司长也在法国留过学。而法国人同样给予了这些科特迪瓦经营公民权,甚至可以参加法国本土政治,如科特迪瓦的首任总统博格尼甚至出任过多次法国政府的部长,是亲法派的代表。1960年科特迪瓦独立,博格尼成为总统后,仍然继续保持与法国的亲密关系,是法国新殖民主义政策的重要拥护者。
法国人塑造了科特迪瓦的经济奇迹,在法国人来到科特后,也带来了大量经济作物的种植,使科特迪瓦成为全球第一大可可出产国(雀巢也在本地设立了速溶咖啡的生产工厂),实现了连续20年平均10%的经济增长,成为法属西非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到1960年独立的时候,科特迪瓦自己就贡献了整个法属西非40%的出口,而首都阿比让更是被称为“西非小巴黎”,有着非洲国家不多见的高楼大厦云集的CBD。代表处的唐总告诉我:阿比让是非洲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企业常驻人员在非洲大陆最推荐的城市。比起旁边的毛里塔尼亚,马里等国家,这里就是天堂了,电力供应充足,生活配套完善,城市相对安全,中餐厅,日餐厅都有几家,甚至还有中国人开的理发店,按摩店,KTV,而北侧的几个国家据说连个像样的酒店都没有。下图中的这些高楼大厦大量建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科特迪瓦在上世纪末繁荣的象征,但遗憾的是,从70年代后,由于腐败及内战,这里几十年似乎都没什么变化,纵观二战以来国家的兴衰,繁荣的基础是和平与稳定,这让我们更要珍惜国内的发展成果。
科特迪瓦独立后,法国侨民竟然出现了快速增长,这在独立后的非洲国家非常罕见。目前,科特迪瓦政府依旧聘任了大量法国籍顾问指导国家发展,法国大使馆处于当地最好的位置,法国军队“独角兽”仍然驻扎在阿比让,有超过5万法裔居住在科特迪瓦,当地随处可见法国餐厅,如果不是满街的黑皮肤,恍惚中会让人觉得来到了法国。
法国在科特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住的酒店电视频道都是“法国台”,本地电视台也在直播法甲,所以刷手机成为回到酒店的唯一娱乐项目,本地的网络由华为搭设,4G网络速度虽然较国内慢一点,但看视频等都没问题。在早晨遛弯的时候,我特意注意了下法国车的比例,总体的感觉是,大街上老百姓驾驶的车辆多是日本车,丰田、三菱、本田都大量存在。而政府机关、酒店门口停靠的车辆多为法国车,雪铁龙、标志等等。
当然,殖民地给科特迪瓦带来的不止于此,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政府职员和企业职员清一色的西装革履,衣着非常考究,这与国内公务员随意的穿着完全不同,同样“法国化”的是其部委非常亲民,我拜访了3个部委,1个NGO,均进出自由。
到目前为止,法国依旧把控了科特迪瓦的经济命脉,法国是在科特迪瓦投资最多的国家,在科特的企业超过800家,包括兴业银行、法国电信,以及遍布道路的道达尔。每年科政府收取的企业利润税中,法国企业占到50%以上,为科特迪瓦创造了几十万的就业岗位。而金融业同样如此,科特迪瓦的法定货币叫西非法郎,是西非经货联盟的8个成员国(贝宁、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几内亚比绍、马里、尼日尔、塞内加尔及多哥)的共同货币,目前也扩展到喀麦隆、中非、刚果、加蓬、赤道几内亚,乍得科摩罗,而这种货币,是由法国银行和西非各国银行共同发行的。(下图左侧为非洲发展银行大楼)。
(三)非洲的未来在哪里?
在阿比让的日程排的很满,7天时间拜访了两个部委(3个司局),1个NGO,2所学校,以及一所工厂,与科特迪瓦官员、精英们的座谈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个国家,并深深的认识到中国目前的发展是如何来之不易。
科特迪瓦几乎没有工业
非洲国家有一个共同点是没有工业,主要依靠原材料的输出,所以无论在科特迪瓦还是在安格拉,亦或是尼日利亚,最大的感觉是生活的工业日用品价格都非常昂贵,因为其国内无法生产,都需进口,或是国内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科特迪瓦也同样如此,阿比让是全国工业的主要集中地,主要有可可加工(巧克力)啤酒(饮用水)、水泥、电力等行业,但其他的制造业几乎为零,所以物价也同样高昂,我们在超市购买的东西普遍高于国内1倍以上。
作为全球第一大可可出口国,可可出口及原材料加工是科特迪瓦国民经济重要支柱。雀巢在本地设立了速溶咖啡的工厂。在部委领导的安排下,我们拜访了一所位于阿比让的咖啡工厂,来的路上忽然发现车拐到了贫民窟里,白总说:这个区第一次来,一般来说,白天都不愿意来这里,贫民窟还是比较危险。已经是当地时间下午4点,怕参观完天色会晚,所以还略有点担忧。
工厂外围环境(贫民窟)
说是工厂,其实只是一家藏在贫民窟当中的小作坊,这个工厂只雇佣了八个工人,工人都没有受过教育,工艺非常原始,设备极其老旧,卫生条件很差。工厂老板来自赤道几内亚,他说目前每年销售收入大约为人民币750万左右,据CEO说这已经是当地的中等规模企业。
厂区
可可磨粉
可可豆加热烘干
我们问他为何不想着卖到中国去,他说:“我知道,阿里巴巴”,然后又问他为何不增加新的设备,他回答说“太贵”,一旁的白总说:其实因为当地企业家没有扩大再生产这个思想意识。工厂里充斥着浓郁的烘烤咖啡豆的味道,现场买了两袋,每袋800西非法郎,到酒店还热乎乎的。
科特迪瓦教育亟待补短板
比起中国人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非洲人要淡定的多。目前整个非洲的文盲率仍然是全球最高,其中科特迪瓦为43.8%,远高于我国8%的水平。即使是上过小学的科特迪瓦人,其实际水平要低于我国国内的教育水平,包括识字,基本的科学知识等,所以这也是为何我国九十年代农民工“千军万马下珠江”,很多只读过小学的人照样能胜任工厂的工作,而在非洲却要差不少。
我们看了两所学校,这已经是科国最好的,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一所学校的校长说:“他们没有办法把控生源,这个我不能说,但我不说的话,我可能不会上到天堂”,于是他有点义愤填膺的告诉我们:“有很多关系生”。
沿途路过的学校
上次一位援建尼日利亚的朋友谈起尼日利亚人说:“他们的思想观念仍然相对落后,如果一个企业家给当地人工作机会,当地人不会感谢老板,他们只会感谢上帝或者真主”。可能,非洲真的需要一场“新文化运动”。
非洲的未来在哪里?
这次调研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非洲的未来在哪里?
当前全球正处于工业化时代的末尾,并即将步入智能时代。但客观的说,非洲国家距离工业化国家还有很长距离,不但基础设施存在极大的短板,其劳动力素质也难以满足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工业化发展需求。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未来10年工业化时代过去,智能化时代到来,非洲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其未来在哪里?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随着机器生产的推广,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变成技术密集型,将推动企业越来越集聚在主要消费市场,而不会转移到既没有人才技术,又没有资本的地方,未来世界一定会进一步分化,强者恒强,马太效应。这意味着,本次工业化中最大的赢家及主要消费市场欧洲是未来集生产能力与消费市场的全球产业链的顶端,东盟可能作为本次工业化时期最后的受益者。非洲社会处于原始与现代的混合体,本身便充满了不稳定性,再加上不是统一市场,这是否意味着最终将沦为全球的低层次原料产地?
笔者认为,对于非洲国家最重要的事,可能就是在这10年将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迎头赶上,哪个国家在10年内可以初具规模,哪个国家可能就是非洲为数不多可以赶上工业化产业转移尾巴,实现突围的国家。
我认为是埃塞俄比亚或肯尼亚,你说呢?
小聘看世界欢迎各位看官的评论和留言!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