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
导读:
在翊宁的眼里,汪先生笔下的美食是小确幸,爷爷精心烹饪的土豆丝是小确幸。在翊宁妈妈的眼里,乐观、慈祥的奶奶是她人生的小确幸。疫情再严重汪曾祺散文精选,却有一批批白衣天使守护健康,这是我们的小确定。无论遇见什么,都让我们以平常的心态和欣赏的眼光去生活,那些小确幸自然就会出现。
小确幸——《汪曾祺散文精选》读后感
中雅培粹学校1911班 王翊宁
这位散文名家笔下的美食,十分吊人胃口。他有时用笔极清雅,有时却又极放任,有时淡然如君子,有时戏谑似顽童。他笔下的美食,极富特色,总是比他人多一份趣味。他,便是我极爱的作家——汪曾祺先生。其文字和美食相得益彰,令人爱不释手。
这些美食,应该也是汪先生生活中的小确幸吧。无论是朴素常见的故乡野菜,还是鲜嫩香美、不可名状的云南火腿;无论是汤白如乳的各色鱼类,还是还是风味各异、各具特色的南北豆汁儿;无论是入口香糯的湖南腊肉,还是臭不可闻的豆腐干……那充满烟火气的人间百味总会引得先生回味无穷。读着这些质朴的文字,仿佛和一位长者,在冬日暖阳里,捧上一杯热茶,听他娓娓道来。
我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小确幸。比如,爷爷常给我做的土豆丝。
其实,爷爷做的土豆丝也没什么繁杂的步骤。他只是把洗净的土豆切成薄薄的片,再把薄薄的片码整齐,朝一边一顺溜的放下来,接着再切成细细的丝,那丝大小均匀,长短一致,好像用尺子丈量过一般。可爷爷的动作娴熟得很,只听刀在砧板上叮叮作响。切好的土豆丝不能马上炒,爷爷说,那样会粘锅。他打来一盆清水,放入土豆丝,用水浸泡十几分钟后再捞上来,清洗干净,沥干水分。炒土豆丝了吧!开大火,锅烧热,油下锅,冒烟了,土豆丝一把倒进油锅里,呼啦啦大响,大火翻炒,锅随着手上下飞舞,那一刻,爷爷好似冯骥才先生笔下“刷子李”般灵活的手艺匠人。锅里的土豆丝一上一下地蹦跳着,欢快而活泼,不一会儿便通体金黄,清香四溢。最后再加一点醋,放上辣椒丝、葱花稍微拌匀便出锅了。但是,端上桌的土豆丝令人食指大动!洁白的瓷碟,金黄的的土豆丝,其间点缀着碧绿的葱花,火红的辣椒丝,热气氤氲,香味扑鼻。恍惚间,你会觉得它散发出光泽,好像一件用黄金打造的艺术品,令人都有些不忍下筷。夹起一筷子送入口中,土豆丝散发着诱人的浓香,与一丝醋酸结合,令人无法抗拒。入口,外部酥脆,内里绵软,一丝甜,一丝酸,一丝辣,独特的味道就此镌刻进我的味蕾、我的记忆。无论过去多久,无论外出多远,我都会铭记……
我急忙夹了几大把,放入碗里,生怕有人跟我抢似的。
“这土豆丝,”我转头望向身旁的爷爷,“比肯德基的薯条……还好吃!”包了一大口的我,说话也含糊不清了。
爷爷抿了一口白酒,笑着:“家常菜啊,天天有,慢点儿吃!”
是啊,其实汪曾祺散文精选,幸福就是这样简单,一家人,一桌菜,一屋笑声。
一盘普通的土豆丝,却比薯条更胜一筹,比餐桌上的那些鱼翅燕窝更美味可口。因为,只要我们知足,小确幸就会自己找上门来。内心的丰盈,是比任何物质上的享受来得更频繁的。
我游历过很多地方,品尝过不少当地美食,越南的米、日本的“牛丼”酱料、台湾的“老董牛肉面”、焦黄糯软的章鱼小丸子、鲜美筋道的干贝烧、淸爽甜润的麦芽糖、吹弹可破冰爽多味的各式豆花,外皮酥松爽口内馅甜而不腻的凤梨酥,超级大只营养美味的烤鱿鱼⋯⋯这些美食似乎都极普通,却因为人的温情而自有一番风味,让你觉得生活就是这样幸福而简单,就像汪先生的文笔一样,平淡里余韵悠长。我想,汪先生在品尝这些人间烟火时一定也颇有同感吧。
生活中,小确幸常有,却可遇而不可求。我们要做的,就是以平常的心态和欣赏的眼光去生活,那些小确幸自然会出现了。
我的奶奶——《汪曾祺散文精选》读后感青园万芙小学 王翊宁妈妈
阳光穿过高高的香樟树枝桠,透过窗玻璃照在书上一一《汪曾祺散文精选》,儿子早已读过多遍,我又一次翻开,静静地品味。书中,那些美食美景,那些亲人深情,再次深深打动了我,尤其是《我的祖父祖母》⋯⋯
奶奶于2010正月初十仙逝,此时,奶奶已92岁高龄。上山那天,连着几日阴雨后,天放晴了。人们都说,奶奶生前能干,不麻烦人,死了,也不给人多添麻烦,是个有福气的人。
奶奶个儿不高,一米五左右,但身板挺直,身体也十分硬朗,说起话来声音温柔而清澈。一头白发,厚厚的,齐耳长,偏分,用木篦子梳理得一丝不乱,再用夹子在耳边固定,即使高龄,依旧把自己拾掇得清清爽爽,利利落落。
奶奶把家也拾掇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走进奶奶房间,一张老式的深红色架子床靠墙摆放。四角带花的白底床单,一床如春水般碧绿的绸锻被套,(每每都是自己动手缝上棉絮与被单)叠得没有一丝折痕。靠窗摆着一张长方高脚木桌,上面摆着一大盆不甚出名的兰花,会开紫白色小花,隐藏在绿叶间。那兰花苗壮叶长,一年四季,葱葱绿绿,生机勃勃的样子。桌子下面有三两个大小不等的泡菜缸,上面盖着瓷碗,瓷碗上放置一块重物,或石头或碎瓦片,缸沿里盛满水。床边上有一个大红油漆的大木柜,大木柜总是锁着,奶奶总会把钥匙放到柜顶上,防着我们10个孙辈们偷拿零食⋯⋯除了床,家里的木桌木椅木柜,均出自爷爷之手,爷爷并非木匠,全自学成才。因此,奶奶在爷爷走后,格外珍惜,每天会用鸡毛掸子掸掸灰,用毛巾擦擦尘……
即使八十几岁了,干干净净的奶奶依然是大家喜欢的人儿。城里回来的姑爷,孙子孙女一回乡下也总爱在奶奶房间呆着,午后也喜欢在奶奶床上睡上一会儿。每每这时,奶奶便会笑容满面⋯⋯
奶奶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孙子女加起来有十个,只有小叔叔很晚方才娶妻,所以,奶奶一直跟小叔叔一块生活,小叔是盖房子的砌匠,平时,小叔去做工,奶奶一人便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种菜,捡柴⋯⋯从不落下。小时,我常想,奶奶一人在家,难道不寂寞吗?
后来,我发现,奶奶是不寂寞的。
奶奶是不寂寞的。屋内,燕儿陪伴,哼着歌,飞进飞出。小燕雏儿在窝里露出头,一直张开大嘴,叽叽喳喳,唤着,叫着⋯⋯奶奶不准我们任何一个人去逗弄燕子,更别提拿棍子追小燕了。小时候的我很好奇,怎么燕子总在奶奶家堂屋的梁上筑巢,而我家却从不光顾呢?
奶奶是不寂寞的。一只土黄色的狗,总懒懒的,跟着奶奶走进菜园,蹲在地头,看她麻利地摘豆角,摘辣椒⋯⋯偶尔无聊地"汪汪"叫唤几声,跑跳着追逐着蝴蝶,惹来几声轻喝:你这个畜牲!别踩坏了辣椒苗!出去!一人一狗,山间,地头、菜园,进进出出,俨然伴儿。
奶奶是不寂寞的,她总有干不完的活。春天要采茶,奶奶总喜欢叫上我一起,提个竹编小篮,便可以忙活上半天了。采茶叶,洗茶叶,焯水,揉制,薰茶……看嫩绿的茶叶在奶奶的双手间变成园茶,沏上一杯头茶,清香扑鼻,这让我从小学起便爱上了喝茶。当然,每年春天,奶奶都要给我一包自己做的头茶,一直到我成家。时至今日,新茶上市,总会忆起采茶时光。夏天,辣椒要做成剁辣椒,黄瓜要放到泡菜缸里,茄子可以做成茄子皮,苦瓜可以做成苦瓜干,空心菜可以腌制⋯⋯还有好吃的紫苏姜,酸枣粑粑⋯⋯冬天,除了准备腊肉等腊味外,奶奶还会买来黄豆煮一大锅做腊八豆,会买来豆腐放到垫有干稻草的抽屉里发酵做腐乳⋯⋯当然,四个嫁出去的孙女一回娘家,照例,都会得到奶奶早就精心准备的一大瓶剁辣椒,一袋酸枣粑粑,或是一瓶辣椒萝卜,一袋红薯片,或是一碗腊八豆,一瓶腐乳⋯⋯那些年啊,记忆中全是奶奶的味道。
奶奶是不寂寞的,闲下来时,奶奶便侍弄下院子里的花儿。春天让我采一把映山红,插在邵阳大曲的酒瓶中,房间里便红艳艳的,明晃晃的;夏曰初盛,大朵的栀子花开,奶奶不知从哪家剪来一两枝,绿叶如翡,白花如玉,煞是好看!深秋时节,院子里,木芙蓉已开满枝头,深深浅浅,高高低低,在院落中格外引人注目!总引来路人或邻居抬头仰望驻足观看。印象中,我们村桂花不少,但木芙蓉只有奶奶家有。奶奶便忙唤着过往邻居来家坐坐,一杯茶,一碟小吃一一炒米,辣椒萝卜、泡黄瓜、自己炒的南瓜子、薄荷糖⋯⋯天天来的邻居也如客人一般招待。冬春之交,茶花便打苞⋯⋯一年四季,依着时令,花儿竞相开放,像奶奶一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子便这样悠长而美丽而有规律。
小时候,最爱穿奶奶做的千层底布鞋。先用白棉布比对鞋样子剪出鞋底,然后用好多层白棉布对着鞋底一一剪成形,一层棉布一层浆糊,再纳鞋底,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一双鞋底,满满的针脚,没有几个月功夫是做不完的。参加工作后,奶奶为我做的一双玫红色面的千层底布鞋,成了我的最爱,穿了好多年⋯⋯
小时候,最爱的便是跟奶奶睡在一起。我一边帮奶奶抠背,一边听她讲火烧长沙城从南门口逃到乡下去的故事,讲那些似乎已成历史的苦难,奶奶话语平静,似乎那是别人的过往⋯⋯
小时候,最喜欢的便是一放学就跑到奶奶家。随手摘一根黄瓜来不及洗洗便啃起来,或是叫一声奶奶就跑进房间打开泡菜缸,伸手捞上几根黄瓜咬起来,又或是奶奶打开柜门,从青花瓷的储物罐里拿给我几颗糖,让我在房间里赶紧偷偷吃掉,別告诉其他兄弟姐妹,这时,我便如得了宝贝似的,连睡觉时做梦也是甜的⋯⋯
无关悲伤,我只是不断地想起她,原以为她会像颗老树,一直扎跟在那里。然而,她也离开了⋯⋯记得我再次搬了家,忙邀请奶奶来新家小住几日,奶奶也十分期待,说,等天气好了便成行。而这,竟也成了我永远的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此刻,展开书本,细碎的阳光便跳上书页间,带着浅浅的暖意。遥望窗外,香樟依旧翠绿。不知道,在天国的您是否安好?仿佛又听见您亲切的话语,又看见您健朗的身影,又吃到您美味的食物⋯⋯
写在后面:
算不上是读后感,只是读着读着,自然地就记起了奶奶,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感谢这样的读书机会,让十年前的光阴悄然对接,让我不再忘却……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