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
《海阳文艺微刊 》第092期
海阳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 编:孙海云
总 策 划:李春勇
执行主编:陈 平
★
回忆
栾家歇后语
由兆良(海阳)
海阳歇后语是海阳人民在长期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趣味语言的创举。它幽默简练,示人以理逗人以乐,也是海阳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栾家曾是有光荣历史的海阳知名村落,这里既是抗战的英雄村,也是优质苹果村;胶东一级民兵模范,山东劳动模范——栾喜成就出在该村。
历史的层面彰显文化的厚度,栾家村就有许多歇后语,今遴选几侧,以飨读者。
01
栾家体操
栾家民兵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配合我驻军打击敌人做出了优异成绩。他们在劳动间隙和早晨的时间,组织跑操,进行射击和埋地雷训练。经过部队派员训练指导,实行民兵分班培训,效果显著。
在一次部队组织当地民兵体操比赛时,栾家村民兵连划班为单位参赛。经过比赛,栾家民兵连的所有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了领导表扬。
在总结会上,领导对栾家体操评价说:“从比赛结果看,栾家体操一班化……,话音刚落,全场愣了,一片唏嘘声,都相互交头接耳地议论。
现场动态,干扰了领导停顿了讲话。大家正迟疑,领导接着又讲:“就是好。一班化既灵活机动,又整齐化一,值得推广学习”。会后,领导这句讲话,成了当地的笑柄。后来,被演义成了“栾家体操……一般化”的歇后语。比喻事物的普通性具中等程度,例如:这人长得一般化,并不出众。
02
栾家闺女——两套
传说,古时侯栾家村有个出嫁的闺娘,为了“治溜”难侍候又刁钻的婆婆,出嫁时带了两件特殊嫁妆——棒槌。
这家的婆婆非常厉害,对娶进门的媳妇百般刁难。逼死了一个儿媳妇,又逼儿子休了两房。儿子是个好人,只是屈于封建统治的父母之命,不得已而为之。
栾家闺娘相中了这家的儿子,决定嫁过去。姑娘家人怎么也劝不住,她执拗地嫁过去了。
过了门,婆婆第一天晚上,就要媳妇给她洗脚。栾家闺娘有意识把水兑得过热些,婆婆伸脚水中,烫得嗷嗷尖叫,出手打了媳妇一耳光。栾家闺娘不忍,怒从胸中发,随手从腰中衣内抽出早已备好的棒槌,朝婆婆就打去。可婆婆也挺俏,一把将棒槌夺了过去。栾家闺娘即回洞房从包衭里拔出第二根棒槌,沒等婆婆反映过来,就挨了媳妇一顿暴打。婆婆边抵挡边喊:“你还有两套?啊呀我的妈呀,我再也不敢了”!从此,婆婆再也不敢欺负媳妇了,“栾家闺娘——两套”也在海阳境内传响了。
故事还沒完,到了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栾家村的民兵训练有素全县出名。特别民兵连中,有个女子班。巾帼不让须眉,埋地雷打鬼子歇后语是什么意思,与男爷们不相上下。
在一次比武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总结表彰大会上,发奖后部队领导讲话,对栾家妇女班进行了表扬:“怪不得传说栾家闺娘有两套,名不虚传啊,栾家闺娘打仗、比武就是有两套”!赞美栾家女民兵班的讲话,加上古时候的故事,倒成了海阳流行的歇后语。传来传去,传成了“栾家闺娘——两套”。意思是有两下子,比喻真行或同样的东西多了两件套。
03
学手是营生
栾家村是海阳北山区,这里受自然气候影响很大,基本靠天吃饭。这里山坡地较多,遇上大早天,庄稼不长甚至枯死,时有颗粒不收的年景。涝天时,雨积成洪,冲坏耕地也是常事。
很早很早以前,村里有户人家,靠父亲一人养活着常年有病的妻子,还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十五六岁,正是在家学女红的时候。因封建社会,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进。小女儿也就十岁左右,也刚学女红,早早拾起了做家务的营生活。
这一年,快到麦收季节,天不做美,下了几天连阴雨。雨后,父亲到地里一看傻了眼。快到嘴边的麦子,被山洪冲得没剩几垅,地堰损毁严重。面对滿地沟壑,父亲犯了难。
怎么办?如果不及时修复地堰整平地里的冲沟,秋种也无法进行。如果种不上地,秋天沒有收成,就要面临饥荒,致全家人挨饿。
尽管父亲起早贪黑,拼死拼活地干了几天,累得他腰都直不起来,仍进展不大,弄不好真会影响秋种。于是父亲想找帮手,可村里被冲垮地堰的户数太多了,谁家都忙得不可开交。这真是大年三十借面板——谁家都用,哪有闲散的人。
于是歇后语是什么意思,他打起了两个女儿的主意。妻子阻止说:“自古哪有女孩子下地上山干活的?都是在家做女红料理家务。再说,我还有病起不来床,需要她俩照顾”。见妻子不同意,父亲就又去跟女儿商量:“闺女,咱家多块地里的地堰被雨冲塌了,爹修了多日仍有多块地堰到秋种也修不起来,能不能放下手里针线活帮帮你爹的忙”?大女说:“我打小只学女红做家务,哪会垒地堰”?父亲说:“学手里是营生我教你们”。两个女儿本来就很教顺,看父亲累成那个样子,又求得那么恳切,就答应下了。
跟着父亲到地里,在父亲指导下垒起了地堰。小闺女就到处捡石块,爷仨配合密切,终于在秋种前,把所有冲坏了的地堰全修好了。邻居们见俩女孩上山垒地堰是村里第一户,喜欢地凑来问:“你们做女红的手,垒地堰行吗”?大闺女爽朗地答道:“跟俺爹学呗,学手是营生,反正多学个艺压不着”。
秋后,这户人家的地里,长了满地喜人的庄稼。自此,这家的闺女,家里地里的活,都能顶得起来的事,传遍了四邻八村,上门求亲的人络绎不绝。
后来,勤奋手巧的俩闺女全嫁了两户好人家,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当地人将这故事,演变成了歇后语,意思是教育人们多学样活,多掌握一项本领就有吃饭的资本。在劝那些多学点不相干以外活的人时,就会顺口风趣地说:“栾家的闺娘垒地堰——学手是营生”。
作者名片
由兆良,山东省海阳市人,市作协会员,原理事。作品《招虎山传说》成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获烟台市文学二等奖,《凤城传说》成书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获烟台市文学三等奖。报告文学《摸索出来的路》,山东广播电视台播放,获山东省宣传部二等奖,有多作品在各报刊刊发。
《海阳文艺微刊》
编 委 会 主 任:黄克诚
编委会副主任:李德芹于培伟 刘宏
编 委 会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卫田 王 成 于培伟 刘 宏 纪军杰任立 汪新军 李德芹 李春勇 张占基修立明
主 编:孙海云
总 策 划:李春勇
执行主编:陈 平
副 主 编:于培伟
主 管:山东省海阳市 文学艺术联合会
主 办:海阳市作家协会
赐稿邮箱:@163.com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