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稳定更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

USB 3.0出来之后,移动存储终于能够突破了480Mb/s的限制了,之前USB 2.0的速度,机械硬盘都没法全速。后面,随着固态硬盘SSD的降价,移动硬盘或者说移动存储的实用性就更加好了。

一个新想法也冒出来了,能不能把系统安装到移动存储设备,插到电脑的USB 3.0口上,直接使用移动存储设备里面的操作系统?如果能够这样,那以后再也不用带着电脑上下班了。

这个想法,大概在2011年,微软在 8里面实现了,并被命名为 To Go,简称WTG。最初,还是使用USB 3.0的U盘,甚至微软还推出了一项认证,通过认证的颁发一个 To Go的认证证书。

WTG最初还是挺惊艳的,但是用U盘做载体,最后不是惊艳,而是“惊吓”。U盘的技术原理,导致U盘的写入寿命有限,没多久U盘就得报废了。最佳使用方法,其实还是移动硬盘或者移动固态硬盘。

To Go大概在2020年左右,被微软砍刀部给下马了。其实之前也只是在 10 企业版和教育版里面有单独的管理工具项,其他版本也是没有的。下马也只是意味没有正式更新了。

其实不管微软正式支持还是不支持,在UEFI启动条件下,USB接口的移动存储也是正常的存储设备,与内置硬盘并非说是有本质区别,其实就是一直都支持启动的。

装过云固件的爱好者也很容易明白,云固件的主程序不管装在内置硬盘、U盘、移动硬盘上,都是同一份主程序,没有因为存储介质的不同需要区分不同的程序或者不同的安装方法。

甚至,把原来装在主板上的SSD拔下来,装进外置的硬盘盒里面,插到USB口上,重启选择USB启动,云固件就一摸一样的就启动起来了。

由此可见,安装方法上,云固件的移动模式与 To Go相比要简单,没有特殊制作工具的需要,也还是简单的复制镜像文件(夹)就可以了。

顺便提一下esd文件,微软标准的 to go制作方式是把的wim/esd文件解压到分区里面进行安装的。

云固件移动模式具体制作可以参考这个视频,与U盘的制作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MW分区更名成了VDs分区,格式采用了NTFS。当然,改名其实也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区分U盘和其他存储的区别。

讲完了制作方式上的区别,再讲讲两者使用的区别。

日常使用上,WTG和云固件移动模式区别不大。重要的地方是出现问题前后怎么解决。

WTG本质上就是一个展开的系统,不同的主机就存在硬件驱动的适配情况。这个地方也是很容易忽视,最终导致系统奔溃的地方。

笔者在开发云固件初期,为了方便也是使用了WTG的模式,由于我在办公室和家里使用了相同的主机,因此WTG用起来一直很稳定,直到有一天我想在 Air上试试WTG。Air是可以通过安装 10的,而且我也装过,所以直接就插上了WTG的固态硬盘盒。没有任何意外,启动也成功了,开发环境也没问题。系统提示安装一下驱动,我就选择了苹果提供的驱动程序文件夹,正常安装,没有任何问题。

干完活,关机,拔掉WTG固态硬盘盒,睡觉。第二天起来,去公司继续干活,KAO, 10起来就蓝屏了,欲哭无泪。晚上,回家插到Air上,一样蓝屏,WTG彻底奔溃了。

最后,检查的结论,就是苹果提供的驱动是有更改过的,和Intel提供的标准驱动是不一样的。

云固件移动模式下的本质上,遇到这个问题,也是会奔溃的。但是,云固件采用了镜像文件,而镜像文件是可以备份或者差分的。因此,移动模式更换主机硬件的差异较大时,务必提前做一下备份或者差分,防止意外发生。

其次,云固件移动模式下,USB接口其实是最大的瓶颈,同样的固态硬盘放在移动硬盘盒里面和安装在主板上,速度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即使是USB 3.2,速度还是很受影响。在WTG模式,这个是无解的。

但是,云固件采用了镜像文件,镜像文件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启动,同样也可以在内置硬盘上启动。需要高效运行系统时,完全可以把需要启动的镜像文件(夹)复制到内置硬盘上去启动,下班时,关闭当前镜像,使用PE,再把镜像复制回移动存储上。在目前的固态硬盘上,几十G的数据文件复制,也就洗个茶杯的时间,如果是差分镜像esd文件,那需要复制的文件就更小了,时间也更短了。收拾一下,计算机也把镜像复制完成了,岂不美哉!

阅读完这些,云固件的移动模式与微软标准的WTG相比,是不是发现云固件移动模式更加方便和安全?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参与讨论!

刚过去的周末,在“云固件交流群”发放了云固件快优的优惠券,很多爱好者没抢到,这次给大家发放500张“云固件快优同款的资源库”优惠券,数量足够,欢迎大家领取,领取后有效期3天。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稳定更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