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稳定更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
关于成长的故事,谷主麦家说:“人生是一个不断追逐的旅程,不同的时间点,会遇到不同的人。
你与他们结伴而行,一路有欢乐,有美好,有痛苦,有成长,有别离,有遗憾,这就是人生。
那些为梦想打拼的年轻人,你要相信:人生,总是越努力,越幸运。”
近日《海上钢琴师》重映,也希望我们能带着这个关于梦想与人生的故事,勇敢前行。
一直很喜欢看夜场电影。
最开始是因为工作忙,只有“熬夜自由”,看多了就爱上了这种近乎“包场”的感觉:
漆黑的影院,屏幕明灭变换张纯如去世15周年,光影砸在人的脸上,看不清表情。
影片里上演着别人的生死离别,屏幕外投射着观者的喜怒哀乐。
令很多人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
这次看的影片叫《海上钢琴师》,很多年前看过一次。
《海上钢琴师》电影剧照
当时年纪小,只是囫囵吞枣,感受已经记不太清了。
此次经典重映,的确令长大了的戏外人多了份同感与共鸣。
破碎的碟片,火光冲天的爆炸,1900赴死前坚定的笑脸,伴着嘈嘈切切的钢琴曲,经典,再次用它的生命力,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这次看完后有个感触很深的话题:要如何证明,你曾来过这个世界?
1900年,美国。
维吉尼亚号邮轮在港口停泊,一位锅炉工偶然在头等舱的钢琴上,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
好心的锅炉工收留了婴儿,给它取名1900。
仿佛冥冥中早已注定,1900会跟钢琴产生一段不解之缘。
时光流逝,1900长大了,因来历不明,工人们一直怕他被抓走,让他藏在船底舱内。
透过窗户,只看得到粼粼的海水。
1900很淘气,一次偶然,他闯进了头等舱张纯如去世15周年,一瞬间被钢琴吸引,而后失踪了整整22天。
没人知道他躲到哪里去了,当他再次出现时,已经学会了弹钢琴,无师自通,且弹得极好。
就这样,1900成了一名海上钢琴师。
他从未下过船,却在弹奏过程中,看到了整个世界的光鲜与硝烟。
著名钢琴家莫顿听说1900技艺不凡,上船跟他决斗,迎来了影片的高光时刻。
莫顿点燃一根香烟,一曲弹毕,香烟恰好燃至钢琴边缘,琴技惊人,掌声雷动。
同样一根香烟,1900一曲弹完,将它凑近滚烫的琴弦,瞬间,香烟被点燃。
1900赢得很漂亮!
很多人劝他“下船吧,去看看这个大千世界吧,你的才华会让整个世界为你疯狂的!”
1900想过尝试,可当离陆地仅有几步之遥时,他停了下来。
停步,是因为那些他“没有看到的东西”。
他说:“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地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可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
所以他宁可一生孤独,乃至舍弃生命,也不愿在一个看不到尽头的世界里,随波逐流。
1900曾录过一张碟片,足以惊艳世界的曲子,却被他随随便便就毁掉了。
那种感情我们无法理解,《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或许可以。
就像他花了很多年画了一幅精妙绝伦的壁画,却甘愿让它葬身一场大火。
影片结束后,我不止一次想到这个问题:“你要怎样证明,自己曾来过这个世界?”
而像1900和思特里克兰德这样的人,是不需要证明的。
他们没有追名逐利的野心,他们的信仰、热爱,足以支撑他们活在自己的孤寂里,无需张扬到全世界都知道。
这种坚守在自己小世界里的“伟大者”,《暗算》里的陈二湖也得算一个。
《暗算》,2018
本馆索书号:I247.5/5432-13
陈二湖是情报部门701的破译大师,一生破译了7部中级密码和3部高级密码。
他的牢笼是在65岁退休后才来的。
跟很多老年人一样,陈二湖退休后的生活就是养养花,逗逗鸟,喂喂鱼,惬意却无聊。
他很快就坐不住了,乱发脾气,灰心丧气。
像一个赋闲在家的将军,惦记着家国安危,却失去了冲锋陷阵的立场。
陈二湖不想过一成不变的日子,他渴望像曾经一样,翻过一座座高山去冲杀、去征服、去使出浑身解数。
只有与密码为伴,他才能找到自己、活成自己,他的人生才有意义。
失去了密码,陈二湖就像离开了水的鱼,得了老年痴呆,健忘、神经兮兮,整日把解密的“口诀”挂在嘴边:
“你肯定不是你,我肯定不是我,桌子肯定不是桌子,黑板肯定不是黑板,今天肯定不是今天,阳光肯定不是阳光……”
组织看他这样半死不活的,干脆特批他回到701,给了他一部“炎密”破着玩儿。
陈二湖却认了真,所有病症不药而愈,仅用了100天,就成功破掉了炎密。
炎密多难啊?那可是把无数高智商天才逼疯了的存在啊!
陈二湖太激动了,心一梗,就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可他是死得其所的,他为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作出的贡献,难以计量。
就像1900将一生留给了维吉尼亚号,思特里克兰德把热爱留给了塔希提岛一样,陈二湖也把一生心血留给了心爱的“红墙”。
谁会记得他?组织或许会,战友或许会,亲人或许会。
但更残酷的现实是,如果作者麦家不曾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
这群活在黑暗中的“解密者”,压根儿就不会被这个世界知晓。
可那又怎么样呢?
他们人生的目的,从来不是扬名世界,而是不负祖国,不负自己。
有人有才华、有作品、有贡献,却不慕名利,低调一生,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选择;
也有一类人,为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选择走出自己的维吉尼亚号,踏上一条艰难孤独的荆棘路。
这何尝不是一种伟大?
前段时间,#张纯如去世15周年#的话题上了热搜。
多少人跟我一样?是因为这个热搜,才知道了曾有这样一位伟大女性。
为历史的清白、为文明的进步,曾孤独地走过了那条没有人走的荆棘路。
张纯如是美籍华人,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图为张纯如
她祖父是抗日国军将领,父母都是哈佛博士,在学界颇有影响。
她本人学业有成,事业顺遂,婚姻幸福。
直到1994年参观了一场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展,人生的轨迹才彻底转变。
张纯如决定写一本书,为南京30万冤魂奔走呼号,让更多人知道这段被遗忘的历史。
就这样,她离开美国,去了南京,四处走访。
在重大现场与丛葬地反复徘徊,聆听幸存者的心声,听不懂方言就录音反复听,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
张纯如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历尽千辛万苦,她写下了这本《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书籍一经问世,震惊世界,成为美国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书籍,后被翻译成15种语言,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近百万册。
她真正用一个人的力量,让欧美主流社会关注到了这段历史,还原了欠中国人的一个真相!
可她也因此被质疑,被诟病,被反对者跟踪、威胁。
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
张纯如说:纳粹屠杀犹太人,这件事全世界家喻户晓。
但在西方,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几乎无人知晓,作为中国人的后裔,写出它是我的责任。
因为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见过太多人性之恶,张纯如不幸患上抑郁症,后开枪自杀。
这位为真善美而战的斗士,或许并没有很多人记得她,甚至需要靠新闻媒介的传播才知晓。
但那段被遗忘的历史,那段为还原历史四处奔走的事迹,却能令每位知晓的“后来者”,收获同样的震撼和感动。
记得当时看《寻梦环游记》时很感动,不仅是为人间亲情,更为一种知难而上、哪怕不为人知的信仰。
影片中,米格的外祖父,曾因为热爱音乐抛家弃子,外出闯荡,写下一首感人至深的《 Me》,被后人传唱。
可功成名就、享誉世界的并不是他,而是谋杀了他并将曲子据为己有的朋友。
而他自己,却因不被人记得,甚至不被子孙后代记得。
面临化作金色粉末灰飞烟灭的处境。
是米格偶然间误入亡灵之地,找回了真相,才得以一家团圆,在阴阳两界各自美满。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知道:人这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是你心跳停止,呼吸消逝,在生物学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是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葬礼,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
第三次,是这个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
从这种层面上说,无论是未下船的1900、没走出红墙的陈二湖、还是走上一条无人之路的张纯如,他们都是值得被永远铭记的。
他们的灵魂,将于宇宙的光辉同在。
回到最初的问题:要如何证明,你曾来过这个世界?
这问题其实很难答,因为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活得都很平凡:
平凡地出生、求学、工作、结婚、生子,为柴米油盐奔波,为996奋斗,为孝敬父母、为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拼尽全力……
生活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条没有遮蔽的路,风来了,就吹风,雨来了,就淋雨。
受不住了,就倒下,直到能再站起来,再走。
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敢走,很了不起;一条人人都走的路,走好,更了不起!
平凡而不平庸,找到平淡却又如你所愿的好故事,或许就是证明我们来过这个世界,最好的方式。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稳定更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