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的笔顺_北的笔顺_笔顺编号

笔顺书法的意义很重要,比如“方”字正确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秉承这样的法度才更自然流畅,且趣味十足,这是笔顺对书法的美学价值。那么国家新出台的《汉字书写笔顺规范》与书法有没有相悖的情况呢?

有。毕竟教育部长不是书法家。

连的笔顺_北的笔顺_笔顺编号

对于成年人练习书法而言,其实很多字的笔顺“写错”竟然更美(当然,这种“写错”仅是相对于现代规范而言),举例如下:

1、“右”字

规范字是先横再撇,如动图:

笔顺编号_连的笔顺_北的笔顺

但是,古人比如钟繇、王羲之等一般都是先撇再横。横画更好地与下部衔接,如下图:

连的笔顺_笔顺编号_北的笔顺

下面例字依次为柳公权、赵孟頫、苏轼、孙过庭,先撇下再横画,有一种力揽狂潮的势态:

北的笔顺_连的笔顺_笔顺编号

2、“有”字

“有”字和“右”字笔顺一样:

连的笔顺_笔顺编号_北的笔顺

但古人一般是这样写“有”的:

北的笔顺_笔顺编号_连的笔顺

其实“有”字挺难写的,它的笔顺对美感的影响就是个典型,先横再撇多数板滞不美观的。我们看到下面的“错误案例”,依次为钟繇、赵孟頫、王羲之、米芾的写法:

北的笔顺_笔顺编号_连的笔顺

先撇再横的“错误”写法,是不是要美多了?

3、“成”字

现代规范的笔顺是先横再撇:

连的笔顺_北的笔顺_笔顺编号

但其实,先撇再横则能更自然地连接横折钩,这样更顺手连的笔顺,顺手代表着自然,这种“顺手”体验相信很多人都有过。

笔顺编号_北的笔顺_连的笔顺

下图依次为王羲之、褚遂良、颜真卿、蔡襄、米芾的字,可通过牵引和笔画衔接的情况来推断出全部是先撇再横的“错误”写法,这感觉很酸爽!

笔顺编号_北的笔顺_连的笔顺

4、“必”字

古代书法家写点最厉害的应该是黄庭坚连的笔顺,看到黄庭坚《诸上座帖》局部,简直是“打点”神作:

北的笔顺_连的笔顺_笔顺编号

如果要求黄庭坚照着现代笔顺规范来写“必”字(即把三个点隔开来写),估计他连笔都想扔了!

连的笔顺_北的笔顺_笔顺编号

看到下图,古人写“必”字的这种“错误写法”其实最大化满足三个点的呼应关系,让三点气息更连贯,你似乎能听见最后写三点跳动的声音。

笔顺编号_连的笔顺_北的笔顺

如果以现代笔顺规范为标准,那么下图古代四个大书法家(王羲之、智永、柳公权、赵孟頫)的写法竟然都是错误的!看看这种错误是多美啊!

笔顺编号_连的笔顺_北的笔顺

小结

1、站在书法角度,书写笔顺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更自然、更流美才是最正确的。

2、行书之所以是最实用的书体,在于流畅快捷,且行气有着极高艺术价值。启功说“楷书宜当行书写”—楷书要合乎“行意”,这样气息才更流畅。

3、我们对汉字书写的抒情达意不应被国家的规范文件所限制;我们依旧要坚持合乎人性的、直抵人心的自然书写。

笔顺编号_北的笔顺_连的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