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班新考研交流群3:1054648202

框架论和认知图式都带有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色彩。 框架论根据其时代发展分为不同的研究方向,各种概念在传播学研究中容易混淆。

在这个概念分析中,将讨论认知图式和框架理论的基本定义,认知图式与内省思维和刻板印象的联系,框架理论与议程设置的联系,以及认知图式与框架理论的联系。 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认知图式

图式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成长和认知发展过程时提出的概念。 引入传播学领域后,引起学界对公众认知心理的思考。

郭庆光教授认为:“图式是指人类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心理结构、认知结构。”

刘海龙教授认为:“图式代表了一种先入为主的、自上而下的过程。它描述了我们脑海中已有的知识对当前信息处理过程的影响。”

认知图式具有以下特征:

1、图式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是人们感知世界变化的特定思维方式。 但图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到初级群体、大众传媒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并随着认知的加深而不断变化。

2. Schema是一种知识分类结构,是有层次的,类似于树状图。 公众在感知事物时,会遵循最浅层的认识,继续深入思考,从而形成对事件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

3. 模式是知识束或有机结合。 图式本身也是一种关于世界的知识,就像知道火是热的一样,人们不会主动去触碰它。 图式总是由对世界和个人价值观的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的。

4、模板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 图式使人们在暴露于环境变化时下意识地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判断和采取行动。

认知图式和内省思维

内省思维是指当个体过去的行为难以解决当前的困难时,个体对自身和现实进行重新认识的一种行为,个体调动迄今为止积累的关于该问题的所有社会经验和知识,进行改造以创造新的问题。适合新情况的意义和行为。

当个人图式难以预测和控制时,短期认知图式将通过内省思维进行重构。

认知模式和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公众对某一特定人群的固化认知,如认为滴滴司机不安全、认为摔倒的老人都是瓷器等。

这种认知会影响公众对群体的预设情绪态度和可能的下一步行动。 刻板印象不仅是认知图式的现实表现。

框架理论

社会学家戈夫曼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中提出了框架的概念。

框架是指人们用来理解和解释外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 人们对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解构和解读,都依赖于一定的框架。 框架使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和归纳出很多特定的信息。

框架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集合,预先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 它来源于过去现实生活的经验,按照已有的框架建构对新事物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被引入新闻传播研究领域,“媒体框架”和“新闻框架”两个学术概念由此诞生。

根据框架理论研究的时代发展,可以分为媒体框架和个体框架两条主要路径。

媒体框架

媒体框架是指媒体组织处理信息的组织框架。 它不仅包括新闻框架,还适用于分析不同类型的媒体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

包括企业在发布信息时延续的一贯模板,以及广告公司在制作同类型广告时的惯性思维等,指的是在生产信息时的一贯思维和加工模板。

其中,由于新闻是公众接触最多的外部信息,新闻框架是媒体框架研究中最常见的方向。

个人框架

个体框架即受众框架,研究个体思维中已有的心理模型对信息接收的影响。 它是受众对大众传播信息进行切身接触和加工的认知结构和解释方法。

这种结构和方法引导个体从受众过去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和情感态度过程中分析和处理新的信息。

补充:新闻框架和议程设置

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选择性处理新闻事实的具体原则。 这些原则来自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政策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 同时,它们又受到新闻活动特殊规律的制约。 他们规定了媒体。 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判断。

新闻框架影响到事件发生后记者选择报道的内容、报道的语言倾向、报道期望达到的公众影响等。

议程设置的开创者之一麦库姆斯认为,新闻框架可以看作是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延伸。

第一层次的议程设置是事实的整理,关注公众关注的是什么事件;第二层次的议程设置是属性议程设置,关注事件特定属性的表现。 也就是说,媒体不仅影响人们的想法,还影响人们的想法。

此时的新闻框架是指在谈论媒体议程上的某件事时,对某些特定属性的选择和强调。 在属性议程设置的概念中,媒体在谈论人、公共问题或其他对象时,也会不同程度地强调某些属性。

可以看出两者的行为主体是媒体,新闻框的选择与属性议程的设置类似。 由此可见,框架论中个体框架的作用与认知图式的作用基本相同。 因此,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媒体框架和认知图式之间的关系。

框架理论与图式理论的区别比较相似术语之间的区别

1 主题不同

在框架论中,媒体框架的主体是媒介,是处理信息然后输出的过程,而图式论的主体是个体,是接受信息和后处理的过程,两者处于通信过程的两端。

2种不同的形成原理

媒体框架的形成受制于媒体集团的立场、政策和外部压力,在实施过程中更受具体事件的影响。 本质上是社会环境的宏观变化,在同一时代比较相似。

相比之下,认知图式是由个体独特的经历组成的,即使是相似的环境也可能形成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而且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更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3种不同的目的

新闻框架不仅有助于加快新闻生产速度,也起到了引导公众思维的作用。 通过事件报道的话语技巧,经过选择、强调、弱化的新闻,可以达到培养大众的效果。

就像同一次灾难一样,公众对圣母大教堂的哀悼和对斯里兰卡的忽视,都是新闻框的效果。 认知图式主要服务于公众自身的认知和活动。

框架理论与图式理论之间的联系

1个

媒体框架影响公众认知图式的形成

由于大众传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它会影响新的受众图式的建立和现有图式的修改。 尤其是当信息和观点的来源由大众传媒提供时,新闻框架带来的文化涵化效应将尤为明显。

此时,媒体的思维角度正逐渐成为一种个体的思维方式,公众形成了与大众媒体一致的刻板印象,正如碰瓷老人的负面认知是通过反复的新闻报道建构起来的。 拉进来,媒体的倾向性对公众的认知图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2个

媒体信息触发不同的认知模式反应

不同的媒体框架会引发公众不同的认知图式。 当公众对事物知之甚少时,认知图式主要是接受并形成新的认知。 如果某一类图式特别强,与图式不符的异常细节很容易引起公众注意。

这种反叛或认同的态度,不仅与内容本身有关,也与媒体的叙事方式属性议程设置,即媒体框架密切相关。

3个

媒体表达与宏观社会原型互动并共同推进

大众传播已经深入到受众的成长和生活中。 在类人交互作用下,媒体框架的影响力与初级群体无异。

当前网络媒体的内容表现形式影响着宏观维度的社会认知。 娱乐化、碎片化、即时满足的特征成为新一代大众认知图式的底层逻辑。

当媒体的内容呈现框架趋向于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时,也让大众产生了更加娱乐化的思维方式,这种互动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认知格局。

全文摘要

1. 框架理论分为媒体框架和个体框架两部分。 媒体框架的主要方向是新闻框架(因为新闻传播是大众接触最多的方式);

2.当主体是媒体时,框架理论讨论“新闻框架”,类似于属性议程设置

3、当主体是个体时,框架论讨论的是“个体框架”,类似于认知图式;

4、当我们区分“框架论与图式论”时,就变成了“媒体框架(或新闻框架)与图式论”的区分,从第3点可以看出;

5、厘清本文“框架论与图式论”的联系和区别,其实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和分析以下几组关系——

传播学中的任何概念都是相互关联的。 在进行概念分析时,可以掌握不同概念的定义属性议程设置,然后从主体、目的、原因、影响等主要方面进行思考。 更多的分析性思维有助于深入理解每个概念的特点和联系。

– 结尾 –

热点分析

概念解释

研究生课程

2020版考研新题集,90所高校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