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区属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部,青藏高原西南部。 东经78°23′40″~86°11′51″,北纬29°40′40″~35°42′55″。 东起唐古拉山西起的杂梅山,与那曲地区相连; 东南与冈底斯山中段日喀则地区的仲巴、萨嘎、昂仁三县接壤; 北倚昆仑山南麓西藏平均海拔,与新疆喀什、和田地区接壤; 西南与喜马拉雅山西段相连,与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相邻。

公元843年前后西藏平均海拔,赞布达摩的曾孙吉德尼玛贡逃到象雄,在当地建立割据政权,称阿里王,阿里二字作为地名出现。 1979年3月7日,阿里地区的党和政府工作交还给西藏自治区党委领导,直至今日。 [1]

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的交汇处,素有“万山之祖”之称。 同时,它还是雅鲁藏布江、梧桐河、恒河的发源地,因此又被称为“百川之源”。

阿里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5803人(2010年)[2],辖7县7镇37乡,141个村(居)委会[3]。 全区分为高原温带季风干旱气候区、高原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和高原寒带季风气候区。

阿里地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西部,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区。 东起唐古拉山脉西部的杂梅山,与那曲地区相连; 西部和西南部达喜马拉雅山西段,与印度、尼泊尔和克什米尔毗邻; 南接冈底斯山脉中段,与日喀则地区仲巴县、萨嘎县相邻。 它北倚昆仑山南麓,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 全区面积超过30万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4500米,辖7个县,人口只有8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

西藏全境旅游线路推荐行程公里数,海拔和路况介绍_西藏平均海拔_西藏 阿里 海拔

阿里地区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的交汇处,也是国内外几条著名河流的发源地。 源头”。这里群山连绵,湖泊星罗棋布,荒野一望无际。因此,阿里地区的地貌以冰雪、峭壁、湖泊为特征。历史上,这一特征被概括为“普朗”冰雪环绕,“古格”环绕岩石,“马峪”环绕湖泊,是“阿里丈量”。 历史

阿里固是藏区早期的“十三小邦”之一,汉史记载称为“央通”。 经过逐步发展,阳通于公元4、5世纪建立了象雄国。 在鼎盛时期,该地区分为内、中、外三部分。

古格王朝在公元13世纪与西藏同属元朝(1206-1368年),隶属于元朝建立的“乌桑那里苏古鲁孙等三路慰安使四都元帅府”。 阿里地区的具体事务则由萨迦地方政府处理。 明清两代(1368-1911)治藏基本沿用元代旧制度。 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布章政权后,在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阿里地区逐渐划入西藏噶厦地方政府。 后来设立了宗(相当于一个县)和阿里地区的总管——“阿里奇巧”。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都力嘎驻守噶尔达克(即噶尔夜叉)。 管辖布达巴、里图和卡尔达克。

1954年,设立阿里总管,统辖中巴罗强、普兰宗、扎布让宗、达巴宗、日图宗、嘎达克等宗系。

1960年设立阿里专区,专署进驻加尔坤沙。 噶尔宗设立在噶尔县(位于夜叉); 日土宗设日土县; 在葛集(位于那坡)设立葛集县; 改则设改则县(设在龙仁,又名鲁玛仁波); 以中巴洛羌溪为据点设立宗巴县(位于扎东); 以普兰宗为基础设普兰郡; 扎达县(位于托林)由扎布让、达巴两县合并而成。 辖7县。

阿里山区

湿度大、气压低、

高速公路(4500+300000)*7+8W 350/公里每小时。

民航HM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