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第二期“交大文创-德必产教链通创基金”签约仪式暨2021级创基金项目答辩展示会在德必外滩WE空间举行。值得注意的是,在台上汇报创基金项目的不是公司员工,而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的高校学生;而在台下点评的不是高校老师,而是来自文创产业一线的企业高管和投资人。

2016西安创新创业项目展官网_2019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_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优秀项目

在第二期“创基金”的签约仪式上,文创学院2020级学生向评委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答卷”——《远山领读》文创助力大凉山乡村教育、《帛大精深》帛画非遗推广、《SHE CAN》女性成功再定义、《社区微更新》视频号、《文创探园》自媒体、《文创空间站》文创学子职场资讯平台、《老外来创业》融媒体传播、《花枝看展》展会导览等8个项目齐齐亮相,接受来自文创产业投资、创业、公益组织、政府管理等领域的专家评议。

其中,“远山领读”计划面向全国高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通过远程支教模式,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孩子们领读一本好书的公益项目,希望用在线远程教育的方式将渴望看到更广阔世界的大凉山区的孩子们与有志于投身乡村教育、公益事业的高校大学生连接起来。项目开展以来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已招收领读志愿者数十名,在喜马拉雅平台推出了“远山领读计划”音频节目,走进钱学森图书馆开启领读第一课。值得期待的是,接下来该项目还会以《和中国院士对话:科学如此迷人》《认知天性》《哲学家们都在做什么》《猫、爱因斯坦和密码学》等作为领读书籍,由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长,带领大凉山区的孩子们领略人文、艺术和科普等多种类型的书目,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创基金”项目是2019年由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联合学院首批产业导师、德必创始人、总裁贾波先生共同发起,旨在鼓励高校学生深入探索文创产业,亲身实践产业发展中的真实问题。这种充分融合学院的教学体系和产业实践机会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原本课堂局限于理论教学的“困局”,让同学们能够深入企业一线展开调研与实践,不仅能直接加深学生对文创产业真实情况的了解,还能鼓励他们在企业的支持与指导下产出具体的产业实践成果,激发文创学子的创新思维、创意能力和创业精神,让文创产业和文创教育实现贯通链接,实现双赢。

作为交大文创教育创新实践的宝贵成果,强调“学分+基金”产教融合激励与“校区+园区”协同工作的文创教育模式“创基金”已经成功举办三年,今天正式迈入了第二期。

“创基金”项目自成立以来,已经支持了20余项学生主题的研究和实践创新项目,涉及乡村振兴、阅读扶助、乡村教育、非遗文化传播、文创衍生品设计、文创人力资源、中小文创企业金融服务等多个文创行业的热点、焦点问题,始终紧密贴合文创行业的发展脉络。项目产出成果包含专项研究报告、公益项目、产品设计方案、自媒体账号、城市文旅路线规划、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等各类形式,多次参选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并屡屡获奖,更是常常在各类产业活动中落地亮相,得到众多创业者、投资机构、主流媒体的关注。

课程教师王昊青表示,在“创基金”项目实战过程中,同学们深入真实场景,“从0到1”去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真实问题,用青年学子的智慧贡献产业创新,这是创基金的诉求和目标,也是我们的学生从校园走向产业的必经之路。

第二期产教链通创基金的签订,旨在夯实产教融合教学创新模式基础上,进一步顺应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提出“产教共创”的新一轮教学创新目标,贯通学生实践、实习、实训全过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以社会责任为起点、以协同创造为目标、以跨界实践带动跨学科教育,让年轻人的课堂成为产业和社会发展创新研发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高校在输出文创产业高端管理人才的同时,贡献产业和社会需要的前沿发展理念、青年智力资源和创新项目种子2019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真正实现文创教育大格局教育、高效率培养、多维度输出的产教共创模式。

2016西安创新创业项目展官网_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优秀项目_2019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答辩结束后,德必集团董事长贾波表示,希望“创基金”能够继续集聚文创Z世代的全新视角,为产业大势输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德必也将践行“校区+园区”的项目理念,持续打通创意产业和教育的链接2019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ICCI《文创产业调研》课程的充分融合,激发文创领域的创新思维、创意能力和创业精神。将学员们融入真实产业环境,携手上海交大文创学院为文创产业提供更新鲜的思辨角度和创意活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优秀项目_2016西安创新创业项目展官网_2019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上海交大文创学院院长张伟民表示,“创基金”项目秉承文创学院“国际化、学科交叉、产业导向”的育人理念,是上海交大在产教融合育人道路上的一次成功尝试。未来,学院的教学和产业仍要保持紧密的联系,积极推动产教共创,共同探索未来数字化文创高等人才培养的新方向。

通讯员 石闵龙 陈琪 高璐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