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语文25年文言文句子翻译题真题汇总(1995-2019,含答案) 考前必刷 感知题目难度变化

金块珠砾。(1995)

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碎石、碎瓦)

吾取其犯命者。(1995)

我只捕捉那些违犯天命的。

非桀其孰为此?(1995)

不是夏桀谁能做出这种事情呢?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1996)

村子里有一位喜欢多事的年轻人驯养了一只促织。

召医而尤其故。(1996)

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故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1997)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回想当时遭受痛悲的情景,该是多么痛苦的啊!

道其不济夫。(1997)

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

鼠度其无他技。(1998)

老鼠估计它(狸)没有别的本领(重点词“度”、“他”、“技”)

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1998)

所以始终不被愚蠢的和尚庸俗的士人开凿所玷辱。

卒以为将。(1999)

终于任命他为将军。

竟不索其直(2000春)

最终不要她的钱(重点词“竟”“索”“直”)

皆袖瓦砾遮道伺之(2000春)

都把瓦片、石子藏在袖子里拦路等候他(重点词“袖”“遮”“伺”)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百叹(2000秋)

你父亲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2000秋)

(如果)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的理由)而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

金玉之贱,人民是宝(2000秋)

把金玉看得低贱(重点:宾语前置),把人民当作宝贝(重点:宾语前置)

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2000秋)

让我们的国君喜欢学习而且不耻于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重点词“使”“恶”“下”)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2001春)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呀?”

武节始就,武主又亡。(2001春)

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

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2001春)

盗贼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坏事,这是有羞耻心的表现。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2001春)

王烈派人寻找,就是原先那个偷牛的人。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2001秋)

何谓得之于心?(2001秋)

法律,是用来禁止百姓做坏事使他们走向善行远离罪行的。

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射箭之道)?

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2001秋)

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2002春)

有智慧的人开创一门新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加以传承。(或:传述)。(重点词“知”、“焉”)

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2002春)

不过世上很少有(吴道子)真迹,像史全所收藏(的真迹或精品),(我)平生大概只能见到一二次罢了。(重点:“盖”、“而已”、补省略)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2002春)

你没有把驾车技术全教给我。(重点:“御”、“未尽”、句式)

不自意全(2002秋)

自己没有料到还能保全性命

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2002秋)

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重点词:“亦”“奇”)

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2002秋)

(我)大概将要死在此地,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重点词:“盖”“焉”“何以”“发”)

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2003春)

县官经常派人捕捉老虎,(猎人却)常常被猛虎吃掉。(重点:“邑宰”“扑”被动句式)

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2003春)

(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空拳将它杀死,扛着老虎回家。(重点:“日”“辄”“负”)

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2003秋)

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2003秋)

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

猿挂蛇行(2003秋)

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004春)

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

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2004春)

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重点:“去”、“且”、“为”)

何用姓字为?(2004春)

为什么还要知道姓名呢?(重点:“何……为”)

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2004秋)

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重点词:“使”“理”“安”,兼顾全句)

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2004秋)

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样被欺负,也—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重点词:“见”“暴”“与”)

就善水草舍止(2004秋)

靠近好水好草扎营休息。

高不倍寻,广不累丈。(2005春)

高度不到一丈六尺,宽度不到一丈。

故吾继之,述而不作。(2005春)

所以我现在继任杭州刺史,只能记述亭(景色之美),而不能再建造(其他亭)了。

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2005春)

众人都随意地蹲着,只有茅容端坐着,显得恭敬有礼。

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2005秋)

到了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重点:略、课、补出省略)

鞠咏之才,不患不达。(2005秋)

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 (重点:患、达)

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2005秋)

再围绕文题全面地思考将要涉及的内容,就可以充分开掘其中的意蕴。

饵钩而下之。(2006春)

善假于物也的善古义_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翻译_善假于物也假

把钓钩装上鱼饵投到水里(大意1分,“饵”“下”各1分)

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2006春)

等到天黑回来,那些钓得的.鱼与午前一样(译出大意1分,重点词“逮” “比”各1分)

吾于此人,不足久矣(2006秋)

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2分)(大意连贯1分;“不足”1分)

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2006秋)

(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

公请出观之,则老僧规圆而漆之矣!(2007春)

朱崖公请(老僧)拿出(竹杖)来观看,结果发现老僧已把方竹杖削圆并涂上油漆了!(补省略1分,“规圆”1分,意思连贯1分)

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2007春)

朱崖公反复感叹了一整天,从此不再去看望那个老僧了。(“弥日”、“目”各1分,意思连贯1分)

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2007秋)

(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3分)(省略部分补全1分;倒装句式1分;“异”1分)

无几,幹以并州叛,卒至于败。(2007秋)

不久,高幹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3分)(“以”1分;“卒”1分;““至于”1分)

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2008年春)

如果杀了我真的对人有好处,我怎么会吝惜我这条命呢?(3分)(“何”l分,“爱”l 分;意思连贯1分)

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2008年春)

天灾流行,人民自然会遭受到祸害,这管(干、关)我什么事呢?(3分)(“摧”l 分,“何”1分;句式1分)

力不足,死焉,职也。(2008年秋)

(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2008年秋)

即使(1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1分)

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之敢夷。(2009年春)

因此寺庙中的人都把它看成神异的现象,没有人敢铲平这块鼓起的土。(得分点:神、夷、宾语前置句“人莫之敢夷”)

甘茂盟息壤,盖其地有是类也。(2009年春)

甘茂在息壤订盟,大概是因为这地方也有这一类(土地自己增长)的情况吧。(得分点:盟、盖、是)

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2009年秋)

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

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2009年秋)

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谒、引)

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2010年春)

总共六人才能合抱,再上去一二尺 树围就更大了(“凡”、“周”、前一个“更”各1分。)

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2010年春)

延伸到墙外的树枝都成了树干,弯弯曲曲地垂到地(定语前置、“垣”、“属”各1分)

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2010年秋)

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3分)(“讽”1分,“出”1分,省略1分)

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2010年秋)

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3分)(定语后置1分,“狱”1分,“决”1分)

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2011年春)

后来(把“瓻”)错成“痴”,就很失厚道的意味。(“讹”、“殊”、“气象”各1分)

读无所成,犹胜腐箧箱,旋致蠹书之变。(2011年春)

即使读书没有什么成就,也要比让书烂在书箱里,很快招来被虫蛀坏的后果要好。(“成”、省略介词“于”、“旋”各1分)

(2011年秋)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1)虞丘相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来代替自己。(进,以,“于楚庄王”倒装各一分)

善假于物也的善古义_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翻译_善假于物也假

(2)楚庄王同意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百姓全部自己增高了他们的车子。(居,句意各一分)

2012年

(1)苟,子何欲?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答案】(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

(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

【解析】第(1)题注意实词“苟:如果”,宾语前置句“子何欲?”的翻译;第(2)题注意实词“起居:作息”,“ 恶:不好的”,虚词“辄:就”,词类活用,“败”使动用法,“使……变坏”的译法。

2013

(1)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

(2)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1)各郡国上报的人,互相牵连到的多达几百。(“所奏”、“连”各1分)

(2)诸生就用其它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谒”、“因”、“达”各1分)

2014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①。

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的物价),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

2015

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滏阳有个叫焦通的人,侍奉父母礼数缺失,被堂弟控告。彦光没有判他罪,把他带到州学,责令他在孔子庙观看效法。(“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为6点,1点有错误扣1分。)

2016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每次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交锋,不做那些偷袭的事,部下将领中要献那些诡诈的计策的.他就给人喝好酒,使献计者醉不能言。

2017原文: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答案:李大亮曾经在路上认出了张弼,握住他的手哭泣,悔恨相遇太晚了。把大部分家产送给他,张弼谢绝不愿接受。

2018

与人相接,无贫富长幼皆整容礼之。或人有非理之请,虽亲厚必直辞拒之,不妄徇也。

周鼎与他人交往,无论贫富长幼,他都以整齐端庄的容貌对待他。有时他人有不合理的请求,即使对方是亲属也必定直言拒绝,不胡乱地徇私情。

2019

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百姓已经非常饥饿了,一定要请示后才能赈济,这就像坐着等死;赈济百姓却不请示,罪责就在太守。我宁愿用一人性命救活数万百姓。

文言文翻译既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目标,也是文言阅读题考察的重要题型。通常对于文言文的翻译,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通过“增删留补调换”的方法,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而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难点需要突破,已经超出了上文方法所能应对,下面拟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是注意把握句子关系,准确添加关联词语

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这是由文言文行文简练的习惯造成的。一般文言文句子中的主谓宾,乃至介词都容易补充出来,除了文言文中常见的的关联词(固定词组)外,主要靠意合连接,正是由于这一情况的存在,关联词语往往被忽略,这直接影响了句子的整体质量。诸如:

(一)假设复句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就)没有今天的地位。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如果)能做到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这(就)是王道的开始了。

(二)转折复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译文:(虽然)君子的天性与一般人相比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却善于利用外物。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张衡的才能很奇异,(虽然)多次征召他,(但是)他都没有接受。

(三)条件复句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译文:(只要)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译文:(只有)到了天气最寒冷的时候,(才)会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零的。

(四)因果复句

1.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

译文:(因为)知道这种空想不能得到,(所以)只能在悲凉的秋风中寄托袅袅的箫声。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塞翁失马》)

译文;家中良马很多,他的儿子(因为)爱好骑马,(所以)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五)目的复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兰亭集序》)

译文:我们在会稽的山阴县兰亭聚会,(为了)做禊事。

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公输》)

译文:我从北方来的时候听说你制作了云梯,(目的是)将要攻打宋国。

(六)承接复句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译文:母亲生下我刚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沈复《童趣》)

译文:定下神来,(就)捉住那虾蟆,(接着)鞭打它了几十下,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七)递进复句

1.今大王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庭,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如今大王应该也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安设九宾之礼,我才敢奉上和氏璧。

2.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苏武传》)

译文:于是把苏武幽禁在大地窖中,(并且)断绝供应饮食,不给他吃的喝的。

(八)并列复句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译文:有人认为他死了,(也)有的人认为他逃走了。

2.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共工怒触不周山》)

译文:共工发怒撞向不周山,擎天的柱子被碰折了,维系大地的绳子(也)被撞断了。

二是注意把握上下文语境,做到随文释义

文言文中存在着大量的一词多义现象,这些词的常用义项一般都能在字典中得到反应。但需知语言是非常灵活的,词义往往随上下文语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会出现字典中没有收录的义项,这就需要“随文释义”。事实上,任何一本工具书都不可能做到对一个词的所有义项全部罗列,一个是无法占有古今所有的文献资料,再一个是篇幅所限。王力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正文后所附《怎样学习古代汉语》一文中谈到:学习古代汉语词汇还需要懂得词的“词典意义”和“句中意义”,要准确理解“句中意义”,就要做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翻译,不被字典义所拘泥,而要灵活变通,依据上下文随文释义。具体来说,随文释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对字词的具体释义,即“随文释词”。下面试以“作”字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作”字《汉语大字典》一共罗列了26个义项,是不是把“作”的所有词义都搜罗到了呢?看例句:

(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作”意为:化作,变作。

(2)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作”意为:成为。

(3)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苏轼《石钟山记》

“作”意为:演奏。

(4)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周邦彦《苏幕遮》)

“作”意为:居住。

上述四个例句中的义项都是《汉语大词典》所没有载入的。

2.对句义的扩展补充,即“随文释句”。下面译文中加括号的部分,都是在把握原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扩展补充,能够起到解释说明作用,从而真正揭示句子含义。

1.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若此。(《苏武传》)

译文: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一下子就消失了),何必久久地这样折磨自己。

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

译文: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目的地),功绩来源于走个不停。

3.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译文: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为好)。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赤壁赋》)

译文: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

善假于物也假_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翻译_善假于物也的善古义

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均衡这两个策略,宁可答应(给秦国和氏璧)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6.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译文:一个戍卒发难,天子的七庙就被毁掉,自己(的子孙)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

再来看一个综合的例子: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4第4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练习题有太史公说的一段话。现截取一部分并加上标点: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也。

译文: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有勇气的人。死亡并非难事,(勇敢面对)死亡才是难事。

其中第一个括号中的内容是补充句义,第二个括号中“勇敢”是既是对句义的补充,同时将“处”译作“面对”也是词典中所不见的。

三是注意准确把握修辞,避免望文生义

文言文中有着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要细心辨析,按照各自的辞格特点进行翻译,这样才能准确的传递出作者想要传达出的声情形貌。除了常见的比喻、拟人、借代、夸张之外,对于互文、变文、并提等不常见的修辞手法也应该掌握。下面举出一些例句。

(一)互文

1.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译文:主人客人一同下马上了船。

2.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译文:枝枝叶叶相互覆盖交接联通。

(二)婉曲(讳饰)

1.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

注:“填沟壑”一词指死亡,这里采用了婉曲(或称讳饰)的修辞手法。

译文:(触龙)回答说:“(我的儿子)十五岁了,虽然年龄有些小,我希望在我死前把他托付给您。”

2.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司马光《赤壁之战》)

注:“更衣”并不是更换衣服,而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

译文:孙权起来上厕所,鲁肃一直追到屋檐下。

(三)用典

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登建康北固亭怀古》)

注:此句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王欲启用廉颇的事。

译文:(盼望)有谁来询问我,就像当年赵王派人探望年老的廉颇那样,饭量还好吗?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无题》)

注:此句用“庄生梦蝶”“望帝啼鹃”两个典故。

(四)并提(又称合叙)

对于使用 “并提”修辞手法的句子,在翻译时需将并列的成分拆开依次序前后照应才行。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译文:何况我与您在江上捕鱼,以鱼虾为友;在小洲上打柴,以麋鹿为友。

2.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班固《苏武传》)

注:“推堕驸马河中”应是:宦骑推驸马,驸马堕河中。

译文:一个骑马的宦官和黄门驸马抢着上船,宦官推搡黄门驸马,黄门驸马失足坠入河中淹死了。

(五)变文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杜牧《阿房宫赋》)

注:此句运用“变文”的修辞手法,“收藏(的财宝)”“经营(的财宝)”“精英(财宝)”三个词语意思接近,为了避免重复,采用了不同的说法,可以合并翻译。

译文: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珍藏积累的金银珠宝,都是经过多少世代年月,从人民那里掠夺而来,堆积的像大山一样。

四、注意把握古代文化背景,避免生硬直译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还应该注意,必须结合当时的古代文化背景,把句子放在这个背景中,才能深刻理解,准确解读,进而准确翻译。

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注:句中“期(jī)攻”一词难解,这牵涉到古代凶礼中的服丧制度。古代对于死者的亲属,根据亲疏,要求穿戴不同样式的丧服。同时,规定不同的服丧日期。丧服共分五种:斩衰(cuī)、齐衰(zīcuī)、大功、小功、缌(sī)麻,称之为五服。期,就是服丧一年,即指齐衰。功分大功,小功,大功九个月丧期,小功五个月丧期。因此“期功”在这里泛指亲属。

译文:在外没有非常亲近的亲属,在内没有照管门户的五尺孩童。孤孤单单没有依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翻译,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2.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

注:中国古代有五祀,即:灶、门、行、户、中霤(土神),屋子的西南角称之为奥,是尊者所居之处。古代为神主所在位置,所以地位是很重要的。但是,因为灶神管着人们的日常饮食,并且会在悄悄记下这家的善恶行为,到年二十三的时候,就会上天向天帝打小报告。一旦被报告,该人就会因此减寿。因此人们会用芝麻糖祭祀灶神,让他尝甜头,别乱说话。这就是“媚灶”。这也是民间腊月二十三祭灶民俗的由来。所以,“县官不如现管”,小小的灶神似乎反而比位于奥的地位尊贵的神主更有实权。

译文:王孙贾问:“‘与其讨好尊贵的“奥”神祈求保佑,不如讨好掌管实权的“灶神”祈求保佑’,说得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话不对。如果犯了弥天大罪,向什么神祈祷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