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白居易_长相思白居易_白居易 长相思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长相思白居易_长相思》 白居易_白居易 长相思

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你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品读的是白居易的《长相思》。

“长相思”是唐代的教坊曲,词牌名是取自于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这样的诗句。白居易的一生比较顺利,既没有像杜甫那样的坎坷波折,也不像苏轼那样大起大落,他从29岁考中进士,30出头开始入朝为官,到他58岁的时候呢,以正三品的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来到了洛阳。作为太子府的属官,平时比较清闲,而白居易的性格又比较开朗乐观,所以他才会有那种“红泥小火炉”的闲情逸致。不过呀,对于白居易的评价,他的好朋友有六个字说得特别的中肯——“深于诗,多于情”(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任。鸿与瑯玡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乐天因为《长恨歌》长相思白居易,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京,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说白居易不但诗写得特别的漂亮,而且还是一个多情的人。

我们都知道白居易爱情诗写得特别好,比如说他的《长恨歌》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确实是凄美动人。那么白居易如果写起自己的爱情来,会不会也一样的感人呢?这首《长相思》就是白居易在69岁的时候,写给他的爱妾樊素的经典名作。

长相思白居易_白居易 长相思_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这首《长相思》其实体现的是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离别,另外一个是相思。词的上片重点在送别,下片转入相思。而这一次离别对于白居易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不是普通的离别,而是永别。那么大词人白居易会怎么去表现这种锥心之痛的离别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词一开篇就一连点出了四个和送别有关的地点,而且是每一句一个地名,非常密集地推出来,汴水、泗水、瓜洲、吴山。这样短短的一阕小词应该要惜墨如金才对呀,可是为什么白居易一下子罗列四个地名呢?这会不会太浪费笔墨呢?以往的送别诗,可不是这么写的吧?像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别地是武汉的黄鹤楼,目的地是扬州;再比如说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起点是江苏镇江的芙蓉楼,终点是洛阳;又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起点是长安的渭城,目标是西出阳关,前往新疆的安西都护府。

这些送别诗都是一个起点,一个终点,特别的明确。那白居易一连罗列四个地方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在我们看来呀,貌似汴水呀、泗水呀、瓜洲、吴山这四个地方好像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风景名胜吧?比起黄鹤楼、洛阳、阳关这些地方来,名气应该说是小多了,那白居易一下子列出这四个地方,难道只是为了凑字数吗?或者是因为格律就必须这么要求呢?都不是。像白居易这样的一流大诗人,他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有巨大的含金量,绝对不会是废话,这四个看上去貌似没有一点儿关系的地名啊,其实每一个都蕴含着无限的深意。我想啊,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白居易要借这一连串的地名,来强调他对心爱之人的依依不舍,这个心爱之人就是他晚年最喜爱的侍妾樊素。

晚年的白居易定居在洛阳,写这首《长相思》的时候是开成五年,也就是公元840年,这一年白居易69岁。年近古稀的白居易早已经是百病缠身,他自己说他有比较严重的足疾、眼疾、风疾,“风疾”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中风。被衰老和疾病双重折磨的白居易,在这一年的春天啊,迫不得已做出了一个极其艰难、极其重要的决定——他要放樊素回老家。樊素是杭州人,她陪在白居易的身边已经整整十年了,樊素是个很漂亮的女孩,能歌善舞,还是一名专业级别的歌手,她最擅长曲子就是《杨柳枝》,白居易还常常亲昵地称樊素为柳枝。

白居易活了75岁,在那个时候已经算是很高寿了,可是他没有亲生儿子可以承欢膝下,一生的至交好友,像元稹等人也相继离开了他,再加上自己百病缠身,晚年的生活还是有些凄凉的。幸运的是啊,樊素还能用她的善解人意,用她的甜美歌喉来缓解白居易晚年的孤独,所以他们俩日常的生活状态的经常是白居易为樊素谱写新的歌曲,而樊素呢又唱给白居易听,两个人的配合挺默契的。所以在精神上和情感上,晚年的白居易对樊素还是非常依赖,可是在白居易68岁这一年,他患了风痹,也就是中了风,一度甚至还卧床不起。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开始正儿八经地琢磨安排自己的身后事。他先是卖掉了心爱的坐骑骆马(《卖骆马》,“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这匹马跟了他有五年之久,是他最主要的代步工具,可是一旦中了风,再好的千里马对他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吧?除了卖马,他还做出了一个更加痛苦的决定,那就是送樊素回老家。他自己已经是来日无多的老人,可樊素还只有20多岁呀,他不愿意耽误樊素的青春,思量再三过后,他最终决定忍痛割爱,让樊素回杭州。最深沉的爱不是占有,而是放手,白居易对樊素就是这样,既然我已经不能给你幸福了,那么至少我还可以给你去寻找幸福的自由。第二年的三月阳春,樊素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相伴十年的白居易,踏上了去杭州的归途。

白居易 长相思_长相思》 白居易_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从洛阳送别樊素,汴水、泗水、瓜洲、吴山这四个地名串联起来的其实就是樊素南归的必经路线。因为她这一路应该是以水路为主,先从汴水一路往东,大约到今天江苏徐州一带,汴水汇入泗水,再沿着泗水并入大运河,一直流到扬州的瓜洲古渡。瓜洲古渡在长江岸边,从瓜洲再渡过长江,继续沿大运河南下,就能到达目的地杭州,吴山就在杭州境内。

我们读这首词的时候,会觉得“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是一串特别美好、特别忧伤的意象,读起来呢,语感也很优美流畅。可是我们可能真的没有想过吧,其实他就是写实,是一条必须要经过的真实路线,把这四个地名连起来就是一张唐代的地图啊!这个时候的白居易已经不可能亲自把心爱的人送到杭州去了,但是自从樊素挥手告别的那一刻开始,他的恋恋不舍、他的牵挂担忧就伴随着樊素的这一路行程始终没有离开过。

那如果我们想一想,现在当我们与亲人、与恋人要暂时告别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常常会问“你到了吗”、“你到哪里了”?白居易也一样啊,那个时候可是没有微信、没有电话随时播报路况呀!白居易只能是掰着手指头,一天一天想象着、计算着樊素的行程啊,可以说他的心里就装着一张地图。诶,今天樊素该进入泗水了吧,不知道今天天气怎么样啊?樊素的船还顺风顺水吗?诶,今晚的樊素是不是在扬州投宿呢?算算日子,樊素应该明天就会到杭州了吧?身在洛阳,可是白居易的心一直在跟随着樊素的船一路从汴水到泗水,到瓜洲,一直飘到老家杭州的吴山。所以“吴山点点愁”,吴山就成了白居易相思永久停留的地方。

其实这样一种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恨并不是只有白居易一个人体会过,在《古诗十九首》当中我们也能读到类似的感情。“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走啊,走啊,走啊,虽然是满心的不舍,可我和你还是被命运硬生生地分开了。从此相隔千里万里、海角天涯,再见是多么的渺茫。洛阳和杭州,白居易和樊素,从此也是“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和樊素生别离的这一年,白居易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他当然非常清楚,和樊素今生今世都不可能再见了,这才是白居易内心无法承受的剧痛。

不能再见,却不能不想念,“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悠悠”就是连绵不尽的意思,所以“思悠悠,恨悠悠”是再一次去呼应上片的“汴水流,泗水流”。樊素的船飘到哪里,白居易的相思就会跟到哪里,就像水流一样地滔滔不绝。这种思是不忍分别、不愿分别的相思,而这种恨是一眼望不到尽头、后会无期的恨。

长相思》 白居易_白居易 长相思_长相思白居易

白居易甚至将他和樊素的这次告别比作是当年项羽和虞姬的告别。当年项羽被困乌江亭,决定自刎以谢江东父老的时候,写下了一首悲壮的《垓下歌》,和自己心爱的女人虞姬和心爱的坐骑乌骓马诀别。“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后来著名的京剧《霸王别姬》呀,演绎的就是项羽告别虞姬的这一段历史故事。在白居易看来,他和樊素的告别就好比是唐代版的《霸王别姬》,他和项羽都没有输掉爱情,但他们都输给了命运。

所以白居易无可奈何地反问自己,你又不是项羽,又不是马上就要慷慨赴死,又何必急着在一天之内又是卖马、又是别姬呢?如果说项羽诀别虞姬的《垓下歌》是一种气势磅礴的悲壮之美,那白居易永别樊素的《长相思》就是一种缠绵悱恻的凄凉之美。不同的风格,但是都能带给我们相同的荡气回肠。在告别的那一刻,好像我们也可以听见白居易内心的呼唤,樊素啊樊素,你能最后再为我唱一次《杨柳枝》吗?你能最后再陪我喝一杯吗?从此一别,我就再也听不到你的歌声了呀!“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正因为明明知道根本不可能有归时,“恨到归时方始休”这一句词才显得尤其的悲怆,正因为没有归时,恨就不可能有停止的时候。

樊素离开之后,白居易还写过这样的诗句,“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开成五年三月三十日作)》,“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独掩扉。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金带缒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胜衣。”)他说呀,樊素的离开也带走了他人生的春天长相思白居易,他的余生就只能是和疾病相伴度过了。这一份凄凉连他的好朋友刘禹锡都感同身受,都忍不住要来安慰他——“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刘禹锡将樊素的离开比作是春天的柳絮,就让她随风而去吧!此后的每一个漫漫长夜,词人就只能是独自倚楼而望,思念着远方的姑娘。十年相伴呐,白居易对樊素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他在后来写给朋友的诗当中还再一次专门提到了送别樊素的事情,“去岁楼中别柳枝”(《对酒有怀寄李十九郎中》,“往年江外抛桃叶,去岁楼中别柳枝。寂寞春来一杯酒,此情唯有李君知。吟君旧句情难忘,风月何时是尽时。”),这里的楼是白居易和樊素曾经相伴相守的地方,这里留下过他和樊素那么多的温馨浪漫的回忆,当然这里的楼也是他送别樊素的地方。

“月明人倚楼”,如今人去楼空,留下的只有无休无止的相思和心痛。“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爱有多深,分手就有多难;爱有多深,相思就有多痛。一条漫漫离别路,一曲悠悠《长相思》,让我们看到了白居易内心最深的爱和最深的痛。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购买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