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谈的这两个字比较有趣,且在山西阳城及其他地方方言中有较多应用。由于第一字在文中无法显示,此处用“臼(下开口)”描述。
“臼(下开口)”和“臼”这两个字乍一看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是“”下面的两小横没有封口,而“臼”字下面一横封住了口。“臼(下开口)”(jū)字作为《说文解字》的基本字根(部首),是匊字的古体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即使在古汉语中,大多数“匊”也多被俗化为“掬”字。
“臼”字,阳城方言中有石臼村、脱臼、小臼等,作为名词,大多数情况以分音词“圪娄”出现。再者,“臼”字在阳城方言中还存在名词动用的现象,这些更是无人知晓,导致今人写动词“臼”为“捄”, 其实这两个字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捄”为“救”的异体字。
“不盈一匊”出自先秦民间诗词《采绿》,整句诗为“终朝采绿,不盈一匊”,意思就是:整天在外采荩草,采了一捧还不到。
《采绿》插图
首先,看“匊”和“臼(下开口)”在各类字书中的解释。《说文•勹部》:“匊,在手曰匊。从勹、米。”《说文•部》:“臼(下开口),叉手也。”《广韵•屋韵》:“匊,物在手。”《广韵•入声》:“臼(下开口),敛手也。”《毛传》:“两手曰匊。”《韵会》:“一手曰匊。”《康熙字典》和《玉篇》则明确认为,臼(下开口)是匊的古文字,《玉篇》:“匊,两手也,满手也,手中也,物在手也。”
再看“匊”和“臼(下开口)”的字形。匊,金文形体如下:
该字从勹,从米,勹其实为手(又)的讹变。篆文“匊”形体有所变化,形体如下:
从形体可以看出,“匊”的本义为用手捧像谷物一样的细小物。“臼(下开口)”的篆文如下:
形似两手相叉也,手指相错也。本义是两只手,手指正相向。
从“匊”和“臼(下开口)”的字书解释或者字形可以看出物在手,一手匊、两手匊、满手等,但未能很清楚的表现出“匊”的形态。《说文解字》:“臼(下开口),叉手也。”何为叉手?不明,意思应该和叉腰的叉意思差不多。篆书的“要”字(腰)如下:
《说文》解释为人身躯的中段,像人用两手叉着腰部的样子,这也是导致后人用“匊”字代替了“臼(下开口)”字的原因吧。或许“要”字的篆文并非“腰”的本字,更像一个人匊着两手伸在胸前“要”东西。
再如,“盥”的篆书:
“盥”字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臼(下开口)”字,是两只手捧水洗手。再者,《广韵》指出:臼(下开口),敛手也。意思为收缩、聚拢手。《玉篇》《康熙字典》更是明确指出“臼(下开口)”是上古时候 “匊”字的形体。
其实在阳城方言的语境中,大到耄耋之年的老人,小到黄发垂髫的孩童,都可以自然的做出“匊”的形态,这个形态的要义在于聚拢。一手匊,指一只手五指并拢,手掌向上,自然弯曲,形成臼(jiu圪娄)状,即为一小匊;两手匊,则是两只手掌向上胳的组词,五指紧并,两手小指相贴或者两手除去大拇指的四个手指相参(can),自然弯曲,形成臼(jiu圪娄)状,即为一大匊。如果要做的动作,取东西,首先将两手分别并拢,然后在众多的细小物件中兜而聚起,手指与手指间不可有缝隙,形成底部密封的臼(jiu圪娄)状,细小的散碎之物随之被匊起。这个动作需要两只手完成,如果用一只手去完成这个动作,那就叫做“抓”或者“舀”了。如,匊雪、匊米、匊水等等,都是两个手完成的。
最后回到“不盈一匊”,出自《诗经•小雅•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一匊。”用阳城话说,就是“早早一个清上,采摘的绿(菉草)呀,满共(拢共)不够一匊(一把把)。”
“臼”字,《说文》:“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象形。中,米也。”意思为:“臼,是舂具,古代人掘地为臼,后来人们挖凿木石为臼。象形。臼中之物,是米。”《世本》:“雍父作臼。”《吕氏春秋》:“赤冀作臼。”《易•系辞》:“断木为杵胳的组词,掘地为臼。”
以上是《说文》及相关古籍对“臼”字的注解,以至于后人将“臼”片面地、狭隘地理解为“舂具”,这也是古往今来各类字书在释义臼的过程中,总离不开“舂”字的阴影,说臼是指中间下凹的舂米器具,一般用石头制成,样子像盆,又引申指像臼的东西,如药臼、茶臼、灶臼等。
农村的药臼
“臼”字甲骨文未见,金文形体如下:
“臼”是象形字,字形像在U形石器的内有散落的粮食,也有人解释是为了增加摩擦力,段刻的槽纹。篆文变形为
和“臼(下开口)”的篆文相似,这也是后人“臼(下开口)”和“臼”不分的一个原因吧。再看“舂”的甲骨文:
很明显,可以看出用双手持杵在臼中捣插。下面的“臼”就是一个U形,阳城人口中的“圪娄”。
臼字的发音。臼字在阳城方言中发音“臼”和“圪娄”同时存在。有人说“圪娄”是“臼”的分音词,或许是上古汉语复辅音的遗存。这种情况在阳城方言中大量存在着,如,摆(不来)、团(突挛)、杆(圪栏)、拌(搏糷)、钩(圪兜)、锯(割鑢)、孔(窟窿,圪窿)、圈音juan(圪圙)、抱(不罗)、搅(圪劳)等等。前段时间,查找阳城方言打搅人的 “圪劳”怎么写,查不到。现在才明白“搅”即“圪劳”,“圪劳”即“搅”,“搅拌”的“搅”阳城人也说“圪捞”。
臼字的本义。其实在通过舂字的甲骨文字形研究和臼的构成字(词)以及结合阳城方言就能真正找到“臼”的本义,U形(中间下凹)的东西均可称为臼,包括洞、穴、大坑、器物、人的身体部位等。
“臼”是U型器物。阳城方言的“圪娄” 都可以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臼”字相匹配。如,石臼(碓圪娄)、茶臼(茶圪娄)、药臼(药圪娄)、炊臼(火圪娄)、臼中无釜(火圪娄里没锅)等等。阳城方言中还存在着古文献中不存在的情况,如:碗圪娄(圪娄碗)、勺圪娄(勺子)、捣蒜圪娄(蒜臼)、帽圪娄(帽子),以及盛放东西的U型容器都可以叫圪娄。小时候,每家每户做饭下米都用“合子go”,下米时,老人们常说,下一“圪娄”米。这里的圪娄就是指“合子go”。“舀”字就是手抓“臼”盛起的动作。
阳城方言中名词动用现象相较于古汉语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口语中“泥”“膏”“殳”这几个字就可以看出。“泥”,一般人会认为只有泥土、泥水等,但阳城人泥墙、泥抹可以随口说来;“膏”,大家会想到牙膏、雪花膏、石膏等油性、粘性状态,但阳城人会自然的说出膏油、膏笔、膏墨等(阳城县驾岭有个膏车村,相传为周穆王西游,停车膏油的地方,所以叫膏车,今人写作告车,差矣!;“殳”古字书解释,名词指兵器,但在阳城,大家都会说殳锅拌碗、殳天拌地。“臼”字也是同样的道理。
阳城人所说的动词“臼”,其实就是用U型器物去接东西,和“捄”字没有任何关系,“捄”为拯救的意思。如,一个人把一个物件撂(抛)过来,要用手匊成“臼”(圪娄)的形状去接,叫“臼住”;用“臼”状的器物接水,叫“臼水”,阳城人常说“臼涎han水”;把扁平的布袋撑成“臼”状,装东西,叫“臼东西”,如用麻袋臼粮食。
“臼”是洞、穴、大坑。掘地为臼,用阳城话说就是“在地上打个圪劳劳”。在阳城方言的语境中,“圪劳”和“圪娄”都是指“臼”,但“圪劳”比“圪娄” 要大、要空旷。“圪娄”较小,如,阳城人经常说的“鞋hai圪娄摸脚”,指在鞋洞里找脚;煤池圪娄指堆煤的小洞;棺材圪娄指棺材匣子。“圪劳”较大,如,土圪劳指人或者牲畜居住的破旧洞穴;房圪劳指没有房顶,只有四堵墙面的大坑;坟圪劳指墓穴。
“臼”为“鼠”字的构字部件。《说文》,鼠,穴虫之总名也。用阳城话说就是“鼠,打洞小动物的总称。”鼠字上面的臼就是指小洞穴,下面突出爪子和尾巴。阳城人形容老鼠的词语有“圪娄缝下”“圪娄缝眼”,老鼠打洞的过程(动作)叫“圪漏”。在阳城西乡,人们还把老鼠供奉为神灵,称作“圪娄爷”或者“圪旯爷”。可见“臼”(圪娄)即小洞穴。
再看古汉语中“窠臼”。 “窠臼”词典解释,引申义为现成格式,老套子;关于字面意思,有人说是指“门臼”,指门砖下面的臼窝,但我认为“窠” 和“臼”都是指原始人类居住的洞穴,古汉语中解释“窝臼”同“窠臼”。“窠臼”在阳城方言口语经常用,阳城人在相互客套时会说“你这人,窠kuo臼有意思的了”或者说“你这人,窠kuo理臼有意思的了”。指这个人办事还讲远古的,原始居住条件时的理数。阳城西乡人说屋内地面为“階坑”,北留、润城等东乡人则称为“臼底”,经查“階坑”的“階”字下面的“白”字为“臼”,均指古人居住的洞穴。
“臼”是人身体的小窝。脱臼,指构成关节的骨头脱离正常的位置形成的小窝;臼齿,指在口腔后方两侧的牙齿,齿冠上有疣状的突起,形成臼状,易于磨碎食物,阳城人称作“圪娄牙”;胳臼窝,指腋窝(受尖团音引响也读胳zou窝);不臼窝,指肚脐窝(山西临汾方言,阳城人说肚不脐);小臼娃,指未成年的小孩。
“小臼子”与“小舅子”的故事。前些天,我和姑娘回乡下,听见一个父亲在打骂自己的孩子,“我把你小舅掂住殳死。”女儿噗嗤一声笑了,说,“真可笑,爸爸打儿子,还要叫儿子为小舅!”我当时只知道“小舅子”为一句谑语,只是草草给女儿解释了一下。
后来,经查证,谑语“小舅子”和小舅真的没有关系,应该是“小臼子”。小舅子指的是妻子的弟弟,“小臼子”指未成年的孩子。我在“ 儿”字的古体字中找到了答案,兒,臼字下面一个儿字,这也正是阳城方言“小臼胳脑”的出处。“小臼胳脑”等同于普通话中的“黄毛小儿”。儿的另外一个异体字“”,可以看出是囟门的囟字,下面一个儿字。大家都知道,幼小的婴儿,在囟门未长合之前,在头颅的囟门处会有一个浅浅的小窝,这也正是古人造“兒”字的因由,阳城人叫小孩为“小臼娃”的原因。阳城人把“小臼子”作为骂人的话,一是和四川方言的“龟儿子”意思差不多,想占对方便宜;二是指对方未长成熟,说话办事不牢靠,还比较嫩,也称作“小臼”。
最后补充一点,人脸上的“酒窝”其实应该就是“臼窝”,跟古代发酵酒时做出的圆坑大概没关系。小时候常听老人说,“看上院那个小闺女,长得真俊,嘴角两边长着个小圪娄娄!”
*该文为好友孟知了(笔名)的大作,有趣且很有创见,故征求文兄同意发表于此与条友交流!在此感谢好友孟兄!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