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成年后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却皆名落孙山,于是,他满怀愤恨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后,便离开了长安城,之后,继承祖业成为盐帮一员。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原来,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出自黄巢这个“反贼”啊,从这首诗中,我们也能看到黄巢的“杀气”。
其实,我最佩服的还真不是这一首诗,而是他的《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中,“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才是真有气势,本来,这菊花就是九月重阳前后才开的,可是,黄巢偏偏要向天理和自然挑战,“今后我要是当了主宰春天之神,非要把这一现象改过来”,命令菊花同桃花一样在春天开放,看看,这得有多狂妄。
那么,历史记载的黄巢,到底有多“暴”,这里,我们不妨再研究一下。
翻开《旧唐书·黄巢传》,有一段话“贼怒坊市百姓引王师,乃下令洗城… …流血成渠。”黄巢,公元881年,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旧唐书中这段记载,是指其在公元882年再度进入长安,由于,不满百姓“背弃”他,进而,下令屠屠城,长安城内的男子几乎“殆尽”了。
这个事件,以及结合他之前的“杀人”经历,也让后人将他评为了“杀人魔王”。
他贩卖私盐出身,后来,响应王仙芝的农民起义张献忠简介,二人分道扬镳后,独立作战,王仙芝兵败身亡后,他成了统领,征战南北。他率部来到广州后,有资料称,广州城内一片烧杀抢掠,就连各国在当地的教会,也被波及。有人推测,当时死亡的人数,不下于12万人。
公元881年,长安城陷,黄巢进城时,当地的百姓“夹道相迎”。他忙着建立自己的政权,很快军中的粮食告罄。四处调拨粮食受阻后,他不得不让自己的军队——吃人。而目标就是长安城附近的老百姓。第二年,唐朝将领王处存率兵攻城,黄巢弃城出走。
当然,没有粮食应该也是主要的原因。
知道黄巢已经离去,城中的老百姓都非常高兴。但是,王处存太大意轻敌,认为其不可能再折回,哪知,当天夜里,黄巢杀了个回马枪,再度占领长安。此时,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惩处那些背叛他的老百姓。据史料记载,这一次的屠杀中,人数超过了8万。
更让人发指的是,围攻陈州时,他下令,制造无数“巨碓”,类似于现在的肉类加工厂。无论男女,不分老幼,都被放入“巨舂”之中,瞬间成“肉糜”。河南等数十州的乡民,都成了黄巢军队的口中食,当地鲜有人幸免。这个数据也有人统计,不下于30万。
当然,他最后的下场,也是身首异处,被自己的外甥林言所杀。所以,民间就有了一句俗语“黄巢杀人800万,在劫难逃。”
也就是说,从其起义到灭亡的七年时间中,800万人死于其手。当然,这个数据只是一个粗略估计,至于“在劫难逃”的出处,是指法号在杰的和尚,在洛阳城外救过他一命,还算出此人会屠杀众生,包括他自己。当然,民间故事,自有它的成因背景。
历史上由于战争,而遭受屠城的事件,并不在少数,但是,黄巢对长安城的“洗劫”,为何却是让人如此耿耿难以忘怀?还有就是,这些数据是否真的经得起推敲?
也许,当时普通人的一些看法更有说服力。唐代诗人韦庄在《秦妇吟》中,如是描述:“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起义军进城后,开始的目标只是一些“大官”,如:宰相崔沆。至于后来吃人,应是缺粮,军纪败坏。
围兵陈州,吃人无数一事,对比史料,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旧五代史赵犨传》记载“储蓄山峙”,《新唐书赵犨传》记载“储粮为持久计”。赵犨张献忠简介,当时的唐军陈州守将。当时的黄巢,因缺粮弃长安,在后面的军事作战中,应该非常重视军队的补给问题。
当时,围城300日,部队人数数10万,单靠“吃人”,哪能维系这么长的时间。更何况,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30万的数据,是不太可能成立的。
那么,为什么会让他背这个锅?其实,这主要还是立场的问题。
有人就说,他杀尽长安3万儒士,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代,比秦始皇“坑儒”更甚。还说,他因为自己屡次落第,故而心怀不满。事实上呢?《新唐书》记载:“巢入闽,俘民绐称儒者,皆释。”还说了一个故事,军队经过崇文馆校书郎黄璞家时,他下令,此人为儒者,“灭炬弗焚”。可见,他对儒士,是极其尊重的。从这里也可看出,他对于治国还是有自己的理念的。
分析、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要持有客观、公正眼光,方可做到不被外界的“噪音”所干扰。农民起义,为历代朝廷所“忌讳”,故而,一些史料记载中,言辞出现偏颇,也算情理之中。拨开这些迷雾,去探究“真相”,也就更需要我们,不但有发现的眼光,更要有思辨的大脑,不可一味盲从,更不可自以为是。
历史,讲究的是考据,即使被文字“篡改”,真相的痕迹却是难以抹去的。
参考资料:
【《不第后赋菊》、《题菊花》、《旧唐书·黄巢传》、《旧五代史赵犨传》、《新唐书赵犨传》、《秦妇吟》】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