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土念什么字又是什么意思_两个土字念什么_塑字去掉土念什么

无论您在哪里、无论您走多远、飞多高,只要您的根在山西,请点击上面蓝色字体“临县老乡俱乐部”再点击“关注”即可成功加入临县老乡俱乐部。让我们一起为宣传临县文化而努力!

这些最土临县方言你听过几个(2)

很多原本属于我们临县方言的词汇,

大多被遗忘了,

身为临县人的你,还记得几个?

(二十六)思量

胡适先生曾有一首小诗,是这样的:

本想不相思,为怕相思苦,

几番细思量,宁可相思苦。

在这首小诗里,思量是思考思索的意思。但在临县方言中,思量指的却是某种非常深切的思念,如儿行千里,母亲会非常“思量”儿子。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思念主要用在亲情、友情的方面,通常特有所指的相思之苦,是不太适用这个词的。

现在如果我们用这个词意再去看胡适之的这首小诗,是不是陡然生出一些别扭?呵呵

(二十七)聒人

聒是一个形声字。从耳,本义指的吵扰。在现代汉语里,聒是一个书面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临县话里,却是一个习语,聒或者单用,或者与人合成“聒人”,意指噪单分贝很高,令人非常不愉快。用法如“聒死了……”,或者“聒人的不行。”

(二十八)恶水

在临县话中,恶水与“穷山恶水”没有任何的关系。恶水指的是穿脏的衣物、被褥或者其它纺织品。洗恶水指的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洗衣服。需要注意的是,恶在临县话中读WU,一声。

在吕梁其它地方也有类似的方言,不过发音有些不同,例如兴县人是读作e的,四声。

(二十九)芫荽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香菜,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复叶,茎和叶有特殊香气,花小,白色。果实圆形,用做香料,也可入药。嫩茎和叶用来调味,学名叫芫荽。奇怪的是,临县人土话称呼此味用的即是芫荽,而不是香菜。读若盐续,盐读一声,续为入声。

(三十)蔓菁

蔓菁,菜名,是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块根肉质,圆状。在临县人方言中,蔓菁读若磨贼,一般用来腌制咸菜。临县人还喜欢将从地里起获的小蔓菁去叶及细根,用细线串起来风干,做成干蔓菁,煮稀饭时加入。另外,每年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临县人习吃豆子饭,即将各种豆类混合并以文火慢煮。而豆子饭中必不可少的辅料,即有干蔓菁和红枣。

(三十一)孤闷人

在临县话中,孤闷人是一个形容词,是孤寂的意思。比如说老人独居,就会觉得“孤闷人”。

(三十二)念字

临县人说读书上学进学堂,一律说是念字。从构词法上来说,读书和念字都属于动宾式,而且平仄正好相对,因此如果对对联的话,读书正好可以对念字。说一个人学习不好,官话是说“书读的不好”,而临县人则会说,是“字念的不好”。

(三十三)解不下

所谓解不下,又说解不开。解,读若害,下读HA,四声。解就是理解的意思。所谓解不下,就是理解不了的意思,或者老师讲的东西“解不下”,或者你说的话他“解不下”。另外如果你讲一种他听不懂的方言,也可以说“解不下”。

(三十四)妻公、妻母

妻公、妻母,顾名思义,就是妻子的父亲,妻子的母亲,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丈人、丈母娘。按照临县人的风俗,对妻公、妻母是不以父母来称呼的,不象一些地方把丈人、丈母呼为“爸、妈”,而是代以相应的叔叔或者伯伯、婶子大娘。

(三十五)弄整

弄整,在临县话中是一个意义非常宽泛的词语。基本的意思就是摆弄、整理。但是在实际的用法中,弄整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甚至可以是一个人。例句就如,某个东西坏了,“弄整了半天也没弄整好”,又比如可以说某人“瞎撞的死了,连个婆姨也没弄整下”。这个词在陕西一些地方也有流行。

弄整在大多数时候可以单用一个“弄”而表示弄整的意思。弄,读若论。记得某一期《读书》杂志上有一个关于陕西农村社会调查的文章,说某个调查的对象“没论下婆姨”。其实这是作者不了解当地方言而导致的笔误。婆姨不是讨“论”或者“议”论来的,而是想方设法“弄”来的。

(三十六)响工

响工指的是在红白喜事中吹奏乐器的班子。而在响工班子里面的吹鼓手,一律叫吹响工的。

在临县,一般人们只是在办丧事的时候才会雇用响工。

(三十七)行门户

不光临县人行门户,吕梁山上许多县都有此说法。行门户,就是亲朋好友同事领导等遇到婚丧嫁娶,要去吃饭送礼。至于为什么说是“行门户”,原因是由于吃饭送礼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在以前如果还没有结婚,是不用行门户的,因为还没有“自立门户”。不过现在好象并没有此种界限了。

行门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忘了“行礼”。行礼并不是向某某什么人敬礼什么的,只是送上礼金。当然,如果某人不能亲临,但门户还是要行的,那么就得别人“捎礼”了。

如果没到场但捎了礼,主人一般要再请一次客,再请一次如果还不能到场,主人就要”回礼“了。一般的回礼,就是回赠些烟酒糖果什么的。

如此这般,一次行门户的过程就完结了。

(三十八)熰

熰在〈现代汉语词典〉简化为左火右区。但由于电脑里没有这个字,所以只好以熰的繁体字相代。金山词霸中有三个释义,烧火时柴草等没有充分燃烧而产生大量的烟如:熰了一屋子烟;冒烟、不起火苗地烧如:把这堆柴火熰了;用燃烧艾草等的烟驱蚊蝇,如:熰蚊子。在临县话中,这个字还有一层意思,指的是烧烧糊到冒烟程度,就会说“熰到锅底上了”。而临县方言中的一些引申用法,多从此义而出,用以形容不好的。比如说某个人德性不好就说这个人“可熰了”,或者直接说他是个“熰鬼”。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中凤姐有过一句谑笑话,说“琏儿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罢。”烧糊了,自然就是“熰”了,言下之意,是说贾琏也不过是个“熰鬼”。不过,虽然如出一辙,但就轻重程度而言,临县方言中的“熰鬼”要比凤姐的比喻的贾琏可能要更下作一些。

(三十九)褯子

褯,在临县话中读若架,褯子本身是一个名词,包裹婴儿的衣被。但在临县话中,褯子通常指的就是尿褯子,就是小儿尿布。

(四十)厾点

厾的本义,是指用指头、棍棒等轻击轻点。在临县话中,意义也都是由此引申而出。厾点,就是用手指指点点。不过这种指指点点不是无意义乱厾,而是有指导、指挥的意思。比如说领导安排你说,“厾点住他们,叫快点把活干完”。或者,你有什么东西不会,某个高人就“厾点了一下”你就豁然开朗了。

厾,在临县话中发音为DUO,一声。

(四十一)做食宴

前面讲到行门户。门户肯定是向某个主人行的,那么这个主人必须招待来行门户的客人,这就要“做食宴”。需要指出的是,食在这里读若四,古语中就是请客吃饭的意思,如《周礼·地官》“饷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而宴,“宀”表示房屋,“妟”是“安”意思,也有表意作用。本义也是请人吃饭喝酒,聚会在一起喝酒吃饭。两个字合成一个联合式的合成词,所表示的也还是宴请宾客的意思。

而做食宴,指的就是这个请客吃饭的全过程。

(四十二)动弹

动弹一词通常的意义指的是运动或者活动.在临县方言中,除了这两种用法之外,动弹还有劳动的意思,而且特指体力劳动.比如下地干活,可以说“到地里动弹”。或者,干活累的不行,就可以说,“熬人的动弹不行了。”

(四十三)(禾兆)黍

(禾兆)黍的(禾兆)是一个字,左禾右兆,现代汉语词典里即收有此字,但我用各种输入法都无法打出这个字,只好从权.(禾兆)黍即高粱.(禾兆)读在临县话中读若套.

而所谓的玉(禾兆)黍,即玉米.

(四十四)捻旋

捻旋,就是陀螺.在临县话中,捻旋的旋带有明显的儿话间,读作捻旋儿.在小时候,尤其是在冬天,孩子们喜欢在冰上“打捻旋儿”,就是用带有一尺长的鞭杆的小鞭子抽打使其旋转。我的第一个捻旋儿是我二哥用手工给我做的,形状并不是很规整,在尖端也不是镶了铁珠而只是钉了一个图钉。比起其他孩子的机制捻旋儿来自然是差很多,但我还是玩的很高兴。

(四十五)罗簸

罗指的是用罗子罗,罗子通常指的就是那种圆形筛具3个土念什么字又是什么意思,罗就是通过罗子把面粉或其它细小的东西从大小不一的混和物中筛选下来。簸就是用簸箕盛粮食等上下颠动,扬去糠粃尘土等物。

虽然词源如此,但罗簸这个词在临县话并没有粮食加工的意义。罗簸指的是对某个人有看法有意见,然后当面甚至当众历数其不好,并与之理论的意思。比如说婆媳闹矛盾,媳妇到婆婆家闹事就可以说媳妇把婆婆“罗簸”了一顿。

(四十六) 应手

应手这个词在临县话中是高频词汇,,一般指工具使用起来很合手,运用自如。这可以从从字面是理解,“应手”指工具对手的响应程度很好。在这层意义上,与普通话中的“趁手”相类似,成语“得心应手”里面的“应手”也即是此意。不过,应手除了此意之外,其它还有一些引申的意义,比如某件东西摆放比较合适,也可以说放得很“应手”,或者某个事做的比较合适,也可以说做的很“应手”。在这里,应手其实就是“合适”的意思。

(四十七)捞摸

组成捞摸这个词的“捞”和“摸”,从字义上看就不算不上是堂堂正正词,因此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也没有什么好意义。在临县方言中,捞摸指的是用非正当的途径获得财物的行为。如果一个人获得一个肥缺,那么他就可以“捞摸下”,否则就“捞摸不下”。

(四十八)花火

隋炀帝《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曾有这样的句子,“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可见隋时已经有元宵夜的焰火已经很有些看头了。到了宋时,辛弃疾之《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句子更是脍炙人口。不过,那个时候,人们并不以现在人们熟知的“烟花”来指称这些转瞬即逝的美丽之物。同样,在临县的方言中,也没有烟花这种称谓。“烟花”被叫做“花火”。在我小的时候,花火算是一种奢侈之物,家里只会给你买上很少的一点。只有家道殷实的人家才会在除夕放很多花火来增加喜气。自然,看是不用花钱的,但对于孩子们而言,新手点燃花火的那一刻,其喜悦要远胜过花火的美丽的。

(五十)槛里

在《红楼梦》六十三回,宝玉寿诞,妙玉打发一个庵中妈妈送来一个“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贺帖,槛读作kǎn,门槛。门下的横木。妙玉是尼姑,自称“槛外人”,也即出家人的意思。而在临县方言中,所谓的槛里,指的是门槛以里3个土念什么字又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室内的地面。不过,在临县方言中,槛不读kǎn,而是读作Qie,二声。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临县方言中,声母K与Q 互换的情形。比较有名的例子是国学大师陈寅恪的“恪”的发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恪只收ke(四声)这么一个读音,但有学者著文认为,陈寅恪中的恪应读作“que(四声)”

(五十一)揩

揩字大家都知道,读若开,形声。从手,皆声。本义:擦抹;摩擦。但是在临县方言中,楷读作同上一个例子中一样,读Qie,二声。而且不只是临县人这样读,据我了解,远至晋中祁县人也是如此读法。究其原因,与上面“槛里”的例子相同,不在赘述。

(五十二)来人往客

小时候,大家生活都比较困难,家里有点白面,也要等“来人往客”的时候才能吃。来人往客指的就是有客人来的时候,不过,“客”在临县话中,读作qia,一声。比如,结婚的时候,男方有“引客”,指的是陪新郎去迎亲的主要陪同人员,一般由新郎的叔叔充任。女方有“送客”,指的是女方送亲的主要陪同人员,一般由新娘的舅舅或哥哥充任。对于双方来说,“引客”与“送客”统称为“大客”,也就是所谓的“贵宾”之意。

(五十三) 去

也许大家认为,去是最简单不过的一个字,哪家方言里没有“去”?其实在临县方言里,去读做ke,二声。说句题外的,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让我最费思量的两个词条,上一条的“揩”和这一条的“去”。由于这两个词使用频率相当的高,而读音与普通话的读音是如此的相异,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没有找到任何端倪。不过,我一直相信这个字的读法肯定有某种原因,结果终于还是让我想出来了。前面我们举了三条声母K转读为Q的例子,而“去”则是一个典型的Q转读为K的例子。

(五十四)到罢

在临县方言中有很多书面化的字眼,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不少,这里再说一个“罢”。罢是一个会意字。从网,从能。表示用网捕住有贤能的人。“网”在字的上部楷书多写作“罒”。本义:罢官;免去;解除,又引伸为停止、取消、结束之意。临县方言中“到罢”有两种意思,一种意思指的是“到最后”的意思是指“到最后还是……”,含有某种没有办法的转折之意。比如说某个说好要来,可“到罢”没有来;或者原计划这么办,可事情发生了变化,只好另做他图:本来打算他们两个厮跟上去,到罢他一个人去了。

(五十五)赠贻、赠给

这两个词同样是在临县方言中比较常用的有些书面话的词语。不过,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单一个“贻”字。形声。从贝,台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指赠送。《诗”邶风”静女》中,有“贻我彤管”之句,可见其古老。而在临县方言中,贻为入声字,基本上,所有普通话中可以用“给”的地方,在临县话中都可以用贻来代替。比如说,“你快把那个东西贻了他!”或者说,“你贻到他手里了?”而赠贻,在方言中最基本的意思是“白给”。赠本身就是无偿给予的意思,赠给与赠贻意思完全一样。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临县话中,赠读zéng

(五十六)厮

厮,从广,斯声。广,就山崖作成的房子。厂,山石之崖。“斯”也有表义作用。《汉书”严助传》“厮舆之卒”。颜师古注:“厮,析薪者。”“斯、析”都有“劈开”义。本义:古代干粗活的男性奴隶或仆役;服杂役者。不过,厮后来词性有所变化,从而有了“相互”的意思。在临县方言中,与“厮”组成的词有“厮跟”,“厮打”、“厮互”等。所谓厮跟,就是相跟,而厮打,是相打或者打架,而厮互,就是相互。厮在临县方言中读se,入声。

(五十七)眼时

在临县方言中,眼读niǎn.时读sī,不卷舌.所谓的眼时,和普通话中“眼下”差不多,指现阶段或者现在。

(五十八十年代)喂

在临县话中,做为动词的喂读yù。另外,还有很多普通话发音为wei的字通读yu。比如,围巾读yūjīn。苇子读yǔze。声母y与w的互换在许多方言中是通例,现代汉语中也有残存的例子,比如尉字的两读,即是yù与wèi。

(来源微博网友天涯断肠人,未完待续……)

其实,这些话虽然土,

有些词汇还很“粗”,

但这是临县方言的根!

不说了,

希望我们正宗的临县话可以好好延续下去!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