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民族主义,印度现实主义电影

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作为现实主义电影的一个分支,长期以来,印度现实主义电影的繁荣发展为其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从电影进入印度之初,民族主义不断助推现实主义电影发展,印度独立自治后,现实主义电影在“新电影”运动背景下进入摸索期。

经过长期的摸索,在20世纪70年代后,印度现实主义电影进入繁荣期。

印度必看50部电影推荐_必看电影100部_男人必看10部电影

一、发轫:民族主义助推现实主义电影

1896年,当卢米埃尔兄弟带着自己的电影作品到印度放映并为印度拍摄纪录片时,也标志着印度电影的开端。

印度电影先驱萨•达达根据真实情境拍摄了猴子和摔跤家的训练过程。深受殖民统治的印度也在帝国主义的外部影响下,占有电影市场一席之地。

1918年英国在印颁布“印度电影法”,审查制度变本加厉,对体现战争、宣传独立、展示民族领袖形象的影片全被禁止拍摄和放映。

但一些爱国者仍以电影这种先进的传播媒介进行爱国思想传播,拍摄了纪录现实社会真实情况的新闻纪录片。

《雄师之城》《抗暴君记》等影片都是以保卫国家利益为中心,反映现实外族入侵的社会现实,影片情节惊心动魄,场景豪华壮观,人物服饰华丽,颇受本土受众青睐。

必看电影100部_男人必看10部电影_印度必看50部电影推荐

20世纪20—40年代,印度电影主要以现实和历史题材的影片居多。在20年代中期,印度上映了几部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问题电影。

其中,1925年由巴勃罗•潘特拍摄的《印度的夏洛克》揭露了印度高利贷如何野蛮地盘剥农民,他们悲惨的经历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沙尔达》《眼镜蛇》《新印度》《20世纪》《罪与罚》等几部作品都是反映社会现实题材的影片,揭示了当时印度社会中存在着的许多严重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也为印度现实题材的深刻批判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26年最著名的《从英国归来》由蒂伦•甘古利执导,讽刺了本国某些民众对本国文化不重视而崇洋媚外,在当时引起社会巨大轰动。

20世纪30年代,《不可接触的人》批判了尖锐的贱民制度,指出宗教不是印度人民的出路,公民应拥有平等的权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殖民政府对印度电影产业进一步加强审查,凡涉及殖民主义或讨论英国政府的内容及情节,均遭到禁映。

二战后,印度国内电影制作才有所回升。1946年,导演阿巴斯和孟加拉国人民戏剧协会合作拍摄《大地之子》被印度电影产业与学界认为是印度首部新现实主义影片,重现了1943年发生在孟加拉国邦的饥荒中灾民的痛苦经历。

同年,森达拉姆执导的《柯棣华医生的不朽事迹》讲述一位名叫柯棣华的医生投身抗战最终英勇献身的真实故事。

必看电影100部_男人必看10部电影_印度必看50部电影推荐

这两部影片是印度电影史上作为现实电影的不朽之作印度必看50部电影推荐,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摸索:独立后的“新电影”运动

1947年,印度实现独立,1950年印度建立共和国。

英属殖民地审查制度的失效也使得印度电影发生显著变化。在战后成长起来的那批电影艺术家不愿吞没在娱乐至上的潮流中,严格要求自己的作品要真实地呈现现实。

该时期的标志性影片有1949年由霍什拍摄的《不幸的人们》,表现印度农民在饥荒中悲惨遭遇。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有理想的青年电影导演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致力于要求电影必须以严肃的表现手段制作,强调“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室内布景和多拍外景,选择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题材”。被称之为“印度新电影”运动。

印度必看50部电影推荐_男人必看10部电影_必看电影100部

在新电影运动中,导演雷伊和森的首部作品《道路之歌》展示了孟加拉国农村生活的真实状况。

获得了第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人权证书奖”以及其他6项国际电影奖。他的作品以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人物内心冲突与命运变化的细腻刻画成为印度影坛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雷伊和森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家庭,其自身的成长经历与环境也使得他在自己的导演生涯中执导的20多部电影里,主要表现了当时印度真实社会的贫苦生活、农民被剥削以及阶级斗争等。

“印度新电影”运动持续了二十多年。

三、蓬勃:印度现实主义电影的繁荣

20世纪70年代,由于印度时局动荡,阶级矛盾一触即发,社会发展呈现较大问题,该时期拍摄主题重点在于模仿西方影片,满足民众幻想的“武打片”,情节虚构影片较多,但仍不乏关于现实社会与生活题材的影片。

1970年,P.R.雷迪的坎纳达语拍摄作品《最后的仪式》批判婆罗门宗教仪式里留存下来的糟粕与蒙昧。

1972年,M.S.萨图导演的印地语影片《热风》主要展示了印度与巴基斯坦分治后,穆斯林家庭饱受分离之苦。

新电影运动青年导演夏姆•贝内格尔执导的《幼苗》是以印度语为主讲述农民为争取自身权益改变自身悲惨境遇的影片。

1974年,G.阿拉万坦执导的《到来》,以马拉雅拉姆语为主要语言,以普通民众的视角控诉了当时印度社会所存在的种种不公。

1980年,印地语影片《受伤者的哭声》中,导演G.尼哈拉尼揭露了印度法律的虚伪性——只服务于权贵阶层。

上述影片从不同的侧面与视角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所存的许多现实问题。

必看电影100部_男人必看10部电影_印度必看50部电影推荐

至20世纪80年代,印度电影产业年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但多以娱乐片与歌舞片为主,随着当时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升级,民众要求看到反映现实与寻求解决途径的影片,社会现实题材的电影逐渐兴起印度必看50部电影推荐,新电影运动中青年导演对电影作品的追求导向也使得现实题材频频获奖,甚至超过商业片。

其中,著名的有N.纳里哈兰的《毒气》、阿杜尔•高帕拉•克里希纳导演的《捕鼠器》、巴拉坦的《隆隆声》等。

从印度电影发展历史来看,印度电影无论是被统治时期亦或是实现自治时期,对反映现实、解决社会现存问题的要求,为现实题材及之后蓬勃兴起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中呈现出的尖锐性、批判性、深刻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纪印度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共计29部,总体而言,印度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在中国与印度打分受众为主的国际观影者中的口碑较好。

根据豆瓣评分,除了《帕尼病毒》《乌里:外科手术式打击》低于6分,但IMDB却相反分别呈现7.8与8.2的高分,或多为印度本土观影者为本国电影作品评分的原因。

大部分中国观影者在新世纪印度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中给出6-8分,7分以上作品占14部,占据新世纪印度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1/2;8分以上作品5部,分别为《三傻大闹宝莱坞》《印度的女儿》《摔跤吧!爸爸》《孟买酒店》《杰伊•比姆》。

在海外IMDB评分中,印度真实事件改编电影除《粉红帮》外,均分布在7-8的高分,甚至名列IMDBtop250(全球电影排行前250名)之中。

表明在新世纪印度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中,本土观影者的评价同样较高。

从票房而言,新世纪大部分印度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均有较好的票房,部分影片甚至是名列印度当年的十大票房电影之一。

尤其以《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嗝嗝老师》等票房表现最为突出。《摔跤吧!爸爸》与《神秘巨星》在全球票房超20亿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厕所英雄》《神秘巨星》《印度合伙人》等影片虽是小成本制作,但在票房表现上也收获了亮眼的票房成绩。

《神秘巨星》制作成本仅5000万人民币,收获了超出2200%的票房回报。

从奖项而言,新世纪大部分印度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中,共有12部电影获得电影奖项,占比超44%,《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雄狮》获得多项国际知名电影奖项。

综上所述,借助海内外电影评分网站作为海内外观影者对新世纪印度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作为其口碑的衡量尺度,以及结合票房、奖项的表现,印度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有较好的口碑与艺术价值,该类题材改编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印度作为电影大国,无论是从制作水平,抑或国际电影节奖项的成就与电影票房,均引起电影研究者与受众的热烈反响,也成功打响了“宝莱坞”的名号,是世界电影不容小觑的组成部分。

回望历史,印度与中国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对所在地区及周边国家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

注视现实,印度也同中国一样是人口大国,都曾经实行过计划经济并经历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如今也同样面临着社会经济转型中出现的、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

我国的经济实力早已超越印度,但在电影文化产业领域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却呈相反态势。

相比于西方电影是经济高度发达的“上层建筑”产物,研究同为发展中国家却获得不俗成绩的印度电影,有助于我国电影行业在同领域中扬长避短,也对讲好中国故事大有裨益。

必看电影100部_男人必看10部电影_印度必看50部电影推荐

印度电影的发展植根于本国的历史与文化,并以独特的表现手法探讨核心社会命题,如贫富差距、种姓制度、宗教文化、女性生存危机等,是其社会发展过程中现存矛盾的缩影。

研究印度电影,一方面能够学习其电影拍摄手法及制作模式,另一方面也能窥探到相邻大国背后的民族宗教文化及社会发展的现存困境。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