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第(二)篇探讨了新中国前三十年农村集体经济的分配制度,从这一篇开始,我们来谈谈城镇的工资制度。这里所说的城镇工资制度,以城镇工商企业的工资制度为主,同时也涉及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科研单位、文化单位、其他单位的工资制度

新中国前三十年,我国城镇工商企业基本上都属于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的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很少见。与此相应,我国制定并实行了全国统一的工资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工资制度方面,即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方面,除了政府机关、重要科研机关等少数单位以外,多数单位采取了市场化的方式,即由劳动者与聘用单位按照市场原则平等协商的方式来决定是否聘用以及聘用后劳动报酬的高低。

我们在本篇中先谈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资制度,至于改革开放以后的工资制度,我们在以后的续篇中再谈。

关于新中国前三十年我国工资制度的详细内容,我曾在头条平台上发了《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资制度》系列文章(一共六篇),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点击我的头像查看。

现在我们开始:

第八个问题:为什么说,城镇工矿企业的工资制度,相比农村集体经济的工分制度,代表了更高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而按劳分配程度又低得多?

我在问题中所说的城镇工矿企业的工资制度,在本篇中一律指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资制度,以下不再另行说明。

我在第(二)篇中已经谈过,新中国前三十年,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中之所以釆用工分制度,其原因在于:当时我国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摆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一方面,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大部分要用于他们自已的生产和生活,商品化率还很低;另一方面,农民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大部分来自他们自已的劳动产品。所以,农村集体经济的工分制度,其分配对象,既有实物形态,又有货币形态,其中,实物形态占大多数,而且是农民自已生产的劳动产品。

城镇的工资制度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历史上,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标志着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一方面,劳动者生产的全部劳动产品都要作为商品提供给社会,以换取货币;另一方面,劳动者及其家庭所需的全部生活资料都要用货币在市场购买按闹分配,这些生活资料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仅从这个角度讲,城镇工矿业的生产社会化程度也要比农业高得多。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城镇工业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的发展程度,还是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专业化发展程度,都要比农村集体经济高得多。关于这方面,我在以后的续篇里还要详谈。

我在第(二)篇中曾经分析过,在农村集体经济时期的评工制、包工制、包产制中,评工制的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但按劳分配的程度最低。许多所谓专家学者抨击农村集体经济“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等,都是冲着评工制来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农村集体经济的评工制与同时期城镇工资制度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后者的按劳分配程度,更比前者还要低得多:

1、农村集体经济时期,不同生产队的工分值是不一样的,生产搞得好的生产队,工分值就高;生产搞得差的生产队,工分值就低。而且,工分值高的地方与工分值低的地方差别悬殊。

我们再来看同时期的城镇工资制度,那是全国统一制定的。虽然那时全国分十一类工资区,但各类工资区的差别主要是根据各地物价水平和传统生活水平的差别,而不是各地劳动者在劳动上的差别,而且,工资区之间的实际差别不大,上一类工资区与下一类工资区之间的工资差别只有3%;最高一类工资区与最低一类工资区之间的工资差别只有30%。只要在同一类工资区内,无论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无论企业盈利是多还是少,同一级别的职工工资都是基本一样的。

所以,如果要说“大锅饭”,农业集体经济的这口“大锅”是在一个生产队的范围内;而城镇工资制度的“大锅”,是在全国范围内。后者的“锅”不知要比前者的“锅”大了多少倍。

2、农村集体经济的评工制,需要定期召开评工会,对每个集体经济成员的劳动进行民主评议。按照两次评工会议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同,可以分为日评、周评、月评、季评和年评。定期召开评工会,可以根据劳动者劳动表现及付出劳动量的变化,及时调整其每天劳动应得的工分。

城镇工资制度:一旦劳动者转正定级以后,往往多年内不再调整其工资级别,在此期间,无论劳动表现好坏,都拿的是一样的工资。即使遇到国家统一发文件调整工资,也是只有往上调,不能往下调。除非某个劳动者犯了很重大的错误,才能作为惩罰,给予工资降级的处分。

在新中国前三十年,城镇各单位每月或每季有评奖金活动,但那时候的奖金金额很小,每月只有几块钱,最高奖金与最低奖金之间的差额也不过三、五块钱。1966年文革运动开始以后,批判“奖金挂帅”,又取消了奖金,把原来的奖金基金平均加到了每个职工的工资里,称为“附加工资”。

3、农村集体经济的评工制:男性社员通常比女性社员每天劳动所得的工分高,因为由于男女体质上的差别,男性通常在生产活动中承担劳动强度大、需要较复杂劳动技能的工作;青壮年社员通常比老年社员和未成年社员每天劳动所得的工分高,也是因为青壮年劳动者通常在生产中承担劳动强度大、需要较复杂劳动技能的工作。

城镇工资制度:完全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同一家国营或集体工厂里的男工和女工,只要是同一年参加工作的,基本上工资级别一样,每月拿一样多的钱。另一方面,在同一个单位里按闹分配,通常年龄大的职工的工资级别要比年轻职工的工资级别高。

4、农村集体经济的评工制:社员只有出勤参加劳动,才能有工分,因病、因事请假不出勤,自然没有工分。

技师试钟怎么试的_孟得明直播试爱网友_按闹分配

城镇工资制度:一般职工病假,发60%的工资;职工事假,一般要全额扣工资,也有些单位不扣工资。

5、城镇单位:除了工资以外,附加工资,各种补贴、津贴,各种福利待遇也是职工劳动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加工资,前面说过,是1966年取消奖金制度以后,将原有的奖金基金转化而来,发放的原则,有的地方是按人头平均发放,有的地方是根据各职工工资级别的高低略有差别。

各种补贴,如:洗理费,男每月2元,女每月4元,全国统一;粮油差价和副食补贴,人人都有。

各种津贴:如:高温津贴、特殊岗位津贴、露天作业津贴、高空作业津贴、矿山井下作业津贴、地质勘探野外工作津贴、艰苦气象台站工作津贴、林区工作津贴、边远地区施工津贴、夜班津贴、学校的班主任津贴等。津贴的特点是,不是人人有份的,只是从事某一类工作的人,才能领取相应的津贴,但在从事此类工作的人的范围内,每个人领到的津贴是一样的。

各种福利待遇。有国家规定的统一的福利待遇,如公费医疗制度、福利分房制度、探亲假制度等。更加名目繁多的是各个企事业单位自已内部实行的福利待遇,如厂办托儿所、厂办幼儿园、厂办职工子弟学校,对厂办职工食堂的补贴等。通常,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福利多,经济效益差的企业福利少,但每个企事业单位都会利用自身条件尽力为员工谋取各种福利。各种福利待遇,有的是按需分配的,例如公费医疗,生了病有需要的人才享受。有的是按人头分配的,例如,电视连续剧《人世间》里周秉昆工作的某市酱油厂,每个职工每月发两瓶优质酱油。

以上这些附加工资、补贴、津贴、福利待遇中,除了津贴与一定种类特殊劳动的性质相关以外,其他基本上都不是按劳分配的,或者是按需分配,或者是按人头分配。

从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即使是被专家学者称为“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农村集体经济时期的评工制,其按劳分配的程度,也要比同时期城镇的工资制度要高得多。

这无非是更进一步证明了我在本文第(二)篇中已经证明的规律:生产社会化程度与按劳分配程度成反比,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的地方,按劳分配的程度越低。

至于这其中的道理,我们后面详细分析。

(未完待续)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