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行佛家修心道家修性_儒家道家佛家代表人物_道家的核心思想

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的更迭,就是统治者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而说到封建王朝的的集权统治,无论刘邦推翻秦之暴政,抑或朱元璋推翻元帝国(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明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 弃城而走,全部逃往蒙古草原。其余库库帖木尔、李思齐等手握重兵勇于内战的军阀,在明军攻来时,全部逃跑。 蒙古在中原九十八年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统治之下。

封建帝国直至被孙中山终结后,成立中华民国时,孙中山力主中华民国主权在全体国民,并写进了临时约法,这是终结帝制的关键一着,有了法理依据,以后的斗争就是护法运动而已,任何人称帝都是违背法理的,不得人心的。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于南京宣布立国,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 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灭亡。

帝制的建立首先要提的便是思想的控制,前有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后有朱元璋八股取士。封建统治的基础就是思想的控制,必须要百姓承认皇帝的威严,承认皇帝是真龙天子。

从朱元璋八股取士汉民族人民改变命运之唯一途径则是八股文道家的核心思想,就有了儒学独霸民族学识的温床。

尊儒学就如儒家——主食(如米饭、馒头等),不吃就会饿死。

道家——副食(如各种炒菜、汤羹等),不吃没滋味。

佛家——水果(如:苹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

老子主张“道法自然”,自然是对道之状态与作为的形容,而非道之外更有一实体的自然。道之本性是自然无为,但正是这种无为,成就了有为,也就是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无不为”也是支配天地万物之最根本规律,所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家的思想核心就是道,出自道家思想的代表人老子。

儒家道家佛家代表人物_儒家修行佛家修心道家修性_道家的核心思想

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道”,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与本体,又是万物的规,还是人生的准则。老子则以道、天、地、人为“四大”,道是出自形而上,而贯穿形而下的。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家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也是万事万物的运动法则。道成就天地万物,却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出自“自然”,因此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即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也就是道家主张的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法则。在中国的文化史上,“黄老”一脉的思想可谓源远流长。

所谓“黄老”,就是指黄帝以及老子的思想,后世称之为道家。

也就是说,道家虽然尊称老子为鼻祖,但是道家思想却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

当然,道家思想发展到春秋时期时,也跟“诸子”一样,达到顶峰——进入到百家争鸣的时代,并成为“诸子”之一,与其它“诸子”统称为诸子百家。

据不完全统计,诸子百家一共189家,能够形成学派的大约有12家。

但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家还是派,除了儒家和道家之外,其实“诸子”大都成为历史的尘埃,名不见经传,很少有人再提起。

那么,在其它“诸子”都散落在历史深处的背景之下,为什么儒家与道家、佛家(自唐朝起为外来学说)仍能延续几千年不断?

其实儒家与道家之所以能够延续几千年不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们完成了以道德为终极关怀的超越现实,使人能够独自寻找不依赖于社会组织的终极人生意义。

道家思想,可以在某处程度上让人思考并解决人生的终极意义。众所周知,人活着的意义,其实正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或者说,千百年来,人们都一直在追寻自己“生从何来,死归何处”,但事实上,真正能够解决这一疑惑的学问并不多。

举个例子,每一人活着,都不可避免的经历死亡,而如何面对死亡?却很少有人会有具体的答案。而道家学说延续于黄帝、老子、庄子是道家传统中最重要的三个符号,追溯道家三子的起源,可追溯到神话的源头。黄帝源于天子神话,老子源于大母神神话,庄子源于飞仙神话,神话的源头不同,三子的思想定向也就不同。

三子继承远古的神话,也继承了远古时期积极礼仪的斋戒实践。在从巫教(萨满教)到道家的传承中,后者也对前者作了批判的转化,三子在战国时期分别形成各自的体系,并在秦汉后被聚合成一家,即所谓的道家。 庄子所出的升天神话代表最原始的萨满教类型,老子所出的大母神神话代表早期农耕文明,黄帝神话则不能不预设文明发展到国家甚至帝国的建构。

佛教起源于印度,后慢慢的发展于中国,特别是在唐王朝时期,已经默默地成长积淀了300多年的文化,也在此刻随着唐朝的崛起而显露出了他的作用。佛教的文化被世人所推崇,也就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佛教慢慢的延伸。随后基本覆盖了全国,乃至海外也是很受欢迎。

儒家道家佛家代表人物_儒家修行佛家修心道家修性_道家的核心思想

在唐王朝的中期,佛教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高度,上至官僚集团,下至贫苦百姓,都对它很是信奉。而帝王对于这种现象也是不管不问,其实这正符合帝王的心中之意,一来不仅可以加强皇权的集中,让贫苦百姓的心中得到寄托,让他们有所期望,有所信仰。二来可用于管理百姓,统领天下。形成一个更加坚固的封建王朝。

唐朝的经济文化可以说是非常的繁荣与发达,不仅对以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更是吸引着海外邻国派来使者学习唐朝的文化,派来僧人来学习中国的佛法道家的核心思想,还邀请中国的高僧前往日本传授佛法。足以见得佛法的在当时的影响可是意义非凡。

在公元742年的秋天,倭国之弹丸一地的使者,来到长安拜访鉴真,很是恭敬的请求他前往日本传法。希望的到佛教的传承,那时唐朝的对外交流,也是离不开佛教的延续。

其中的就属鉴真和尚的影响深大,而日本一心想为本国的僧人授戒,以便向唐王朝看齐,希望能够严格控制当僧人的资格。而律宗僧人鉴真便是他们一直推崇的理想对象。所以才有了这次的拜访。鉴真十四岁便做了和尚,二十岁就到洛阳、长安等地跟随着佛教大师学习。由于他勤奋好学,努力向上,很快便成为当时江淮地区的高僧,自己拟写了三部大藏经,声名远播,即使在现在的生活当中也有许多僧人对他崇拜不已。

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便是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鸟巢禅师把这三个字通俗易懂地表达成十六个字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佛教的基本教义为四谛说、八正道和十二因缘。

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是把社会人生的一切判定为苦,集谛是讲造成痛苦的原因,灭谛就是要人们消灭造成痛苦的原因,道谛是向佛教徒指明解脱的途径,可概括为八正道。

否定宿命论给予人民思想寄托。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

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缘起论给予精神寄托。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

那么,什么是因缘呢?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儒家道家佛家代表人物_道家的核心思想_儒家修行佛家修心道家修性

参考资料:

《春秋繁露》

《汉书》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