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
柳宗元估计也有些郁闷,虽然年少有为,自幼聪慧,用他相伴一生的挚友刘禹锡的话来说:“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二十岁高中进士,仕途看起来也一片光明,但偏偏命运就这么捉弄他,让他一世坎坷,与孤独为伴。这是怎么回事?
说到孤独,这在中华古典文学精髓之一,浩瀚的诗词表现里,是一个长盛不衰又经久流传的内容。
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明清小说,诗人们都喜欢用精简的来文字表达孤独。
孤独被文人们演绎得唯美而回味深长。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李白在花前月下无人同饮,唯有对月空吟的孤独;与酒为伴,孤独里带有一份洒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王维背井离乡,登高东望,思念亲人的孤独;孤独里有对重逢的期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对亡妻相距千里,阴阳永隔,惟有梦里相见缅怀的孤独。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路,体验孤独也是各有感受,或是因为得到,或者因为是失去······
但是,要选史上哪个的作品最能表现孤独,很多人认为柳宗元三戒,非《江雪》莫属,恐怕没有哪首诗可以出其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不妨把每句的开头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千-万-孤-独!
可以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
漫天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大路小径行人绝迹,连平时偶尔鸣叫一声低掠而过的飞鸟也无踪迹。在极度空灵、极度凛冽、极度静谧的旷野间,静得不起一丝波澜的小江里,却依然有一叶扁舟,凭空似的飘在江面上,舟上坐着一位老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一动不动,宛如雕塑。和自然融为一体,仿佛成为一幅无声的山水画!
这位垂钓者,或者说描写这一让人记忆深刻形象的人,便是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彼时,他正被贬官永州。
南方楚地的寒冬腊月,冷意透骨,更何况是在江面上,他在钓雪?还是钓鱼?可能是,可能都不是。他真正在钓的,恐怕是他内心那份汹涌磅礴,无处安放的绝世孤独。
其实,孤独,柳宗元很早就体验到了。
高中进士之后,仕途才开始,准备凭满腔热忱施展政治抱负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
公元796年,二十四满岁,他服完父亲丧期,与之前定下的娃娃亲杨氏结成连理。
不料,结婚两年多,妻子却因病去世。又一位至亲离开他,那一年,她年仅二十三岁,柳宗元也不过二十七岁。
美好生活戛然而止。
在他短暂的四十七年人生里,失亲之苦,亡妻之痛,其实,才是品味孤独的开始!
收拾好心情,化悲痛为动力,在朋友刘禹锡引荐下,柳宗元结识了唐顺宗初期还是翰林学士的王叔文。那时候安史之乱的余波已经平静,盛世大唐依然随着时间的巨轮前进,不过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藩王割据,宦官干预朝政,一派乌烟瘴气。好景不再。谁会站出来?
永贞年间,在王叔文、王伾两位朝廷重臣支持下,柳宗元、刘禹锡等一群新晋有志青年才俊,以匡扶社稷、安邦济国为己任,发动历史上有名的永贞革新,以图中兴大唐,力缆狂澜于将倾。
柳宗元等人将此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革除政治上的沉疴积弊,探索新出路,却因为触及了藩王们的神经和宦官的从中作梗,最终在内外联合压制之下,才过了八个月,这场轰轰烈烈改革就以失败告终。
那一年,柳宗元三十三岁。
那一年,也是是柳宗元短暂人生的分水岭。
可以说,柳宗元的人生就像一条标准的抛物线。
三十三岁,是他这条抛物线的顶峰,之后人生一路向下,老母亲病故,幼女夭折,房屋失火,亲人的相继死别,朋友的离散,自己又在仕途上连遭遇打击,在“二王八司马”事件中,柳宗元被贬永州。在遭受这些生活和工作连番重创的情况下,诉无可诉,终于在旷野面对这样平静的江面,柳宗元写下千古名作:《江雪》。全诗语句平实,不起一丝波澜,但却让读者读起来却又是那么的苍凉,落寞,那时候,他必然孤独至极。
三十三岁,才过而立之年,心境却如同八九十岁的老人般,无助,彷徨,或者说淡定,无欲无求,
人生没有了方向!何来乐趣可言?
千万孤独全融入诗中!
贬谪永州十年,幸好,还有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朋友–刘禹锡一路相伴。
彼时,同样因“二王八司马”事件被贬朗州的刘禹锡,由于性格原因,依旧开朗,他眼看柳宗元沉沦,陷入低谷,便写了一首诗鼓励朋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他说: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秋天是个悲伤的季节,分别的季节,这个时节带给人们的多数是寂寞和无聊的感受,但是,我倒是觉得,如果换个角度看待秋天,就会发现,秋天其实也是很美好的季节,或许比春天也不枉多让呢。看着晴空万里,一只白鹤踏着白云冲天而上,可以引发我写诗的兴致和豪情,直冲云霄。所以,哥们,你也要振作,咱们都一样呢!
可能是因为感受到朋友兼知己鼓舞的力量柳宗元三戒,柳宗元终于振作了起来,开始找事做,比如对地方的施政,比如寄情山水,他的心境和格局已然发生了变化,这个在同样是描写钓鱼的场景得到了应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首《渔翁》,也是写于贬谪永州期间。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他已经释怀,已经从迷茫和困局中走了出来,他的眼睛开始看到了青山绿水美好的景象,听到了摇曳的船桨发出的美妙音符,
他找回了属于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态度和成熟,
他开始游历湖南的山山水水,并写下游记——《永州八记》流芳千古。
只是,无谁以说,能和他对话的朋友太远,他只有诗词可以诉说,
他只有把心中的孤独都安放在他的诗词里!让人细细品!
所以,您可以在他的诗词里感受到他那孤独凄凉的心!
或许是生活的磨难,或许是因为孤独,让他有时间思考,观察力也细致入微,他写出了很多备受后人称赞的哲学理论,还跟韩愈在写作上发起古文运动,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大力推崇以内容取胜的散文,由此开创出一个文学新时代。比如《捕蛇者说》《三戒》等反映现实民众生活,贴近民众生活的作品。
公元815年,四十二岁的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人接到朝廷诏书,让他们回长安。
本来呢,这是好事,天大的好事,毕竟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还可以一施抱负,但是,可能是因为乐极生悲吧,刘禹锡的一首不合时宜的诗,让两人回长安不到一个月,又再次被贬,而且是更远的地方。
柳宗元被贬柳州,刘禹锡被贬到比柳州更远而且异常荒凉的播州,柳宗元看刘禹锡的母亲年事已高,想对调,结果未遂,两人从长安出发,结伴同行,去往被贬之地。在衡阳两人分道别离,柳宗元作了首《重别梦得》与刘禹锡告别。没想到,竟是一别永隔: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他没等来诗中所说的那天。四年后,
公元819年11月,柳宗元病死在柳州任上,享年47岁。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拨雾见日,烟消云散的清亮,使得他已经不再沉迷孤独。
虽然柳州为官不如永州长久,但是在政绩方面,
他在地方志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笔,府学,治学,水利,解放奴婢,减少买卖人口等,他了解百姓疾苦,所以他所施政过的永州,柳州,都有百姓给他立的衣冠冢,这也是当地百姓对他的思念吧!至今,两地都有柳公祠供奉他的塑像!
生在杭州,玩在苏州,
吃在广州,死在柳州。
冥冥中,柳宗元死在柳州的任上,这也是他最好的归宿吧,因为他不再和孤独为伴!
生有高名
死为众悲
——这是大文豪苏轼对他的评价!
或许大文豪苏轼也是受他的些许影响吧,一生颠簸,却识得“人间有味是清欢”,
有柳宗元的前车之鉴,相隔二百多年,同样的谪贬之路,但苏轼过得更为潇洒,可能是因为他已经看透了柳宗元的孤独!懂得怎么化解这份孤独!
孤独虽重,却从未入心。
孤独虽轻,却从未远离!
我是@桂香苑威记杂笔!谢谢阅读关注!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