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播放的电视剧《幸福到万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水尾村不少孩子反复生病,医生诊断为血铅中毒。
铅是一种用途广泛而毒性较大的重金属,可对环境造成污染,并进一步以人体呼吸道吸入或消化道摄入以及皮肤接触等方式引起中毒。比如,人饮用被铅污染的水、使用铅含量超标的日用品等都可能引起中毒。
“很多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大气、水以及土壤等环境介质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赵秀阁告诉记者。
既然金属与我们的关系如此密切,那我们应该如何趋利避害?
金属的环境总暴露介质以膳食为主
环境总暴露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城乡、性别和年龄差异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我国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水平,获取各暴露介质的贡献比,明确环境管理中各污染物的优先防控次序,为制修订环境健康基准、开展污染精准防控、确定环境健康风险管理重点提供依据,原环境保护部将开展人群环境总暴露研究纳入《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
近日,记者获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下,已完成了我国首次“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研究”,并形成了系列成果。
那么金属制品有哪些,什么是金属环境总暴露?
事实上,金属环境总暴露是环境总暴露的一种。环境总暴露是指空气、饮用水、土壤和膳食等介质中的某污染物经人体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等多途径暴露的总量,反映了人群污染物多介质、多途径的暴露水平及贡献比,是表征暴露介质浓度和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特征的综合性指标。
“暴露其实就是接触的意思,通过研究金属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分布以及人与其接触的情况,可获得人群暴露特征值。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有效地管控环境介质中的金属元素,并调整人的行为模式,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赵秀阁指出。
据介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在我国六大片区各选择一个典型地区,对其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汞、镉、砷、铅、铬、铜、锌、镍、铁、铝、钒、硒、锰、银、钡等15种元素的环境总暴露水平进行了研究。
“调查地区居民金属的环境总暴露水平受自然社会环境和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城乡、性别和年龄差异。”赵秀阁介绍,“我国调查地区居民金属元素环境总暴露介质以膳食为主,而我们吃的食物又来自于环境,大部分的农作物来自于土壤种植,水生生物来自于水体养殖,这些食物含有的污染物均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土壤、水体以及大气等环境介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膳食中的污染物水平是水土气等环境介质中污染物水平的一个综合表征。”
据了解金属制品有哪些,由于膳食是各国居民环境总暴露的主要介质,因此,食品安全也是各国开展环境总暴露研究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领域。
如何正确看待金属环境总暴露水平?
金属元素对人体有好有坏,并非只要金属进入人体就会导致疾病发生
事物具有两面性,金属亦然。虽然金属暴露超过人体可接受限值会带来健康危害,但部分金属也是维持人体部分机能的必需微量元素。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有14种。
我国金属环境总暴露研究的15种元素中,除了汞、镉、砷、铅、铝、银、钡7种元素,其他元素均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合理摄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机体功能,同时还可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目前市场上的富硒大米、富锌花生等比较受欢迎。”赵秀阁介绍,对土壤中有益金属元素及其活性的深入挖掘,有助于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
赵秀阁告诉记者:“我们获取了我国居民15种元素的环境总暴露特征,初步了解了我国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的本底值,对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有效化解和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避免产生有害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等全过程加强管理
为避免金属污染,我国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等全过程加强管理,如将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防控以及机动车污染防控、尾矿库治理和重金属污染防控结合起来进行协同管控,通过不断完善监测监管体系,提高排放标准,鼓励支持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在重金属污染防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不过,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重点行业企业布局不合理和治理水平不高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为进一步强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控制,有效防控涉重金属环境风险,今年3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对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重点行业、重点区域3个防控重点提出要求,还提出采用分类管理方式,完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严格准入,优化涉重金属产业结构和布局,突出重点,深化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治理,落实责任,促进信息公开和社会共治。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为减轻金属环境暴露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以我国居民环境总暴露研究所获结果为基础,开展环境健康基准的制订和修订。同时,引导地方在制定相关环境标准和精准化污染防控措施的过程中,体现居民环境总暴露特征的地区化差异;还应建立以健康风险防控为导向的环境管理工作体系;增强公民环境健康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公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
“继续发展相关污染治理技术也很重要。如可以通过高效钝化材料进一步降低土壤中金属的活性,实现土壤中金属元素长效钝化等。”赵秀阁指出,目前,降低金属生物活性、研发新型降解材料以及专用设备等多个领域已经有了较好的进展,如已构建形成了土壤异位淋洗的材料、技术、装备等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关键技术体系,并在建设用地、农用地等多暴露情景下进行了应用,在污染耕地“边生产,边修复”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