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福桃九分饱】微信公众号(ID:futaojiufenbao)
最近整个编辑部都在追的《狂飙》,昨天终于大结局了。
除了久违看到老戏骨们飙戏,就是馋里面出现的各种食物。谁能想到一个警匪剧里面会有这么多吃饭镜头啊?不点份外卖根本不敢看。
终于迎来结局,就让我们来从头扒一扒里面的美食吧!
怎么也没想到,看一部剧居然先被一碟肠粉馋倒了。
剧里出现的是典型的广式肠粉,师傅娴熟地将米皮混着鸡蛋从光滑的铁板上铲下、切块、浇上酱汁,一气呵成。
作为广东最为便捷、大众的食物之一,肠粉的配置极为简单,只有米皮、馅料和酱汁,但出品却极其考验厨师的手艺。
米皮要铺得均匀,蒸出来才能薄而不破,米浆要磨得细腻,吃起来才能爽滑不糟。所以做肠粉的师傅往往都手速惊人,和慢悠悠品尝着肠粉的食客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酱汁的重要程度仅次于米皮,没有酱汁的肠粉是没有灵魂的,没有自制酱汁的肠粉店是没有未来的。
▲为了拍戏干吃肠粉,看着太难受了
不会有任何一家正经肠粉店的酱汁吃起来就是你家生抽的味道,咸中带甜的复合酱油是每个肠粉店的独家配方,配上爽滑的米皮,即便是吃没有馅料的斋肠粉也津津有味。
而馅料则为肠粉锦上添花,不管是鸡蛋肉沫,还是虾仁叉烧,喜欢什么就放什么,无关正统。
如果说肠粉只是安欣填饱肚子的快餐,那么猪脚面就是一直陪伴高启强的soul food。
小时候爸爸买猪脚面给兄妹三人吃的场景显然是刻进了强哥的DNA,不管是不是在吃面,妹妹吃猪脚,哥哥吃面,自己喝汤这样简单的三句话在剧里出现了好多次。
面对好奇的剧粉,扮演者张颂文老师甚至亲自介绍过,猪脚面就是猪脚+面。
剧中的用料倒是没含糊,猪脚面里真的有猪脚,安欣点的牛腩面里也真的有牛肉。
可惜作为一家卖竹升面的,碗里的却不是竹升面,汤汁也白到寡淡,这样一碗面放到现实里怕是开不了6年。
不过,作为拍摄地的江门确实有一种“外海面”,据说是从竹升面简化而来的,就是剧里这种细细软软的面条。
但如果说竹升面,一般还是指传统的广式云吞面的面条。广东的竹升面馆也确实有卖猪脚面,和云吞面一样,加了大地鱼粉的高汤,配上竹升面,点猪脚面就给你放上几块猪脚。
▲其实在广东叫猪手面的比较多
© 大众点评
只是,好像没了剧里两个人嗦面的样子,这碗猪脚面也显得平平无奇了。
前期打打杀杀实现了阶级跨越的高启强,后面几集则成了一个典型的广东大爷——白天吃早茶,晚上打边炉。
可怜的小弟们眼看着还没吃上一口热乎饭就出去上班了,只剩下强哥一边饮茶一边吃虾饺啃凤爪,还不忘记叫老板给自己炸根油条过过嘴瘾。
打工人看到这一幕也颇有共鸣,即便是在生活节奏偏慢的广东,吃早茶的权利也属于享受退休生活的大爷大妈。
© 《无饭不起早》
打边炉就更是奢华一人食了,其实就是广式火锅,以清汤涮海鲜和蔬菜为主。
不得不羡慕强哥年过半百的胃口,面对着一桌子高端食材不紧不慢地涮火锅更是凸显了强者的气场,但我猜会馋打边炉的人应该不多。
毕竟就算是黑帮老大,火锅也还是要有人陪着才好吃啊。
© 《无间道2》
除了上面这些给足了场景的美食,其实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细节让整部剧更饱满。
比如第一集,高启强就带着自己的家人弟兄们一起吃盆菜。
我们之前写过,盆菜是广东人年夜饭里最为丰盛吉利的存在。
虽然剧里的盆菜看着实在寡淡了些,但出现在第一集也很好地交代了背景。
高启强经常吃的猪脚面店也细节颇多,盛面用的公鸡碗(也叫鸡公碗)港味十足,看过星爷电影的人应该都对它不陌生,过去也和北方的青花白瓷碗一样,是广东家家户户都有的器皿。
© 《食神》
店后面的饮料箱里一眼就能看见“又平又好饮”的维他奶,接着是可口可乐和健力宝。
但饱妹发现一个bug,蓝色箱子写的是冰峰汽水也就罢了,里装的空瓶还是大窑。(超小声)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徐江给去世儿子的祭品居然是喝不完的AD钙奶。
还好饱妹已经长大了,不然童年回忆又要染上一层阴霾。
虽然大佬们聚餐喝的都是名酒,但眼尖的饱妹还是发现其中一次赵立冬居然让高启强拿的是天地壹号的苹果醋!
广东人聚餐的饭桌上经常有它,喝起来就是有淡淡醋味的苹果汽水,酸酸甜甜很解腻。
除了这些环境设定,对于个人的设计也有食物加成的部分。
比如高启强缓解紧张的方式一直是干嚼速溶咖啡;
老默作为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杀手,因为女儿跟他说心情不好的时候吃块糖会好受点,所以经常揣着几支棒棒糖;
但因为每天都在卖鱼,所以看到鱼会没胃口;
警察演习的时候,给人质定的口令是“干炒牛河,别具一格”。
直到隔了二十集,我们才知道那个喜欢吃干炒牛河的人是谁。
除了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剧情正是因为有这些细小的美食设定存在,才更加丰满。
南方城市吃饺子,到底合不合理?
但也正是因为到处都是细节,所以才有一个更无法忽略的疑问,为什么在一个明显是南方城市背景的剧里会强调那么多次吃饺子?
第一集上来就是高启强在公安局过年,弟弟妹妹拿着饺子来跟他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
第二次是高启兰和安欣一起吃饺子,还不忘记提20年前那一顿:
第三次是安欣去孟钰家吃饭,竟然全家人一起包饺子:
▲这北方家庭的既视感真的太强了
最后一次就是在大结局里,安欣给高启强送的那一份:
如果只是北方导演缺乏认知,那前面的细节不会那么到位。对此,导演的回答是,剧只是在广东拍,京海(剧中城市名称)是中国很多二线城市的缩影。
为了这句话重新拉了整部剧后鸡公碗,我发现里面确实兼具南北地域特色。
高启强以及他后面的集团无疑是指向广东地区,说广普,吃猪脚面,老了之后爱吃早茶打边炉,身边的人无论去谁家都摆着一套功夫茶具。
高启盛虽然着墨不多,但也符合广东地区的生活习惯。
比如妹妹回来时会给她煲汤;
在船上前途未卜时,会通过掷杯筊算命;
简单科普一下,掷杯筊是闽南地区常见的一种传统占卜方式,剧情里高启盛掷出来两个平面朝上为“笑杯”,大致是吉凶参半的意思。
就连后来才成为高家女儿的黄瑶,在茶楼里也会用粤语跟店员点餐。
所以高家兄妹喜欢吃饺子,也没准人家就是真喜欢,但难免就让人觉得像一篇过于规整、首尾呼应的作文,是为了推动剧情而特意为之。
不过导演也解释过,吃饺子看春晚是中国人里面最有仪式感的事情,这种标签的标识度,没有其他的方式去取代。
而公安局一方就没有这么强的广东色彩,甚至有些偏北方。
比如人手一个双层加厚玻璃茶杯。
如果说在警局用这样的杯子喝茶是出于便利,那么有一次他们到唐小龙家问话,高启强明明在旁边沏好了功夫茶。
可他们还是执着地往自己茶杯里倒满了水,还是跟喝茶习惯有关系的。
加上除了安欣(因为剧情需要)时南时北的口音之外,都说着一口北方普通话,孟钰一家包饺子反而看起来很和谐。
所以,并不是北方编剧强行在南方城市吃饺子,而是在一个虚构的城市选择了过年吃饺子这样的典型事例来叙事,其实没什么不合理,只是观众看多了,难免审美疲劳。
总得来说鸡公碗,虽然有些刻意,但《狂飙》对美食部分还是较真的。
回看张颂文老师拍戏期间的微博,有一条说的就是,剧里人工搭建的菜市场,里面的蔬菜都是真的,红薯都长出了叶子。
仔细想想,剧里明明也没吃什么大不了东西,为何总能看得人眼馋,还是要归功于真实。
剧里的肠粉、猪脚面,也不像美食纪录片那样给个打光特写,就是找张桌子坐下往嘴里送,让人不自觉想起早餐或者夜宵吃的那一顿饭的味道;
明明只是拍在茶楼谈话的戏,镜头还要扫过排挡前的腊肉、咕嘟咕嘟冒泡的白粥,早茶的滋味自然也浮现在脑海;
看到孟钰家包饺子,虽然设计得有点突然,但身为北方孩子还是瞬间就想念起一家人包饺子的场景;
而所有的剧中人物,也在这些真实的一餐一饭之间变得更加鲜活。
这大概就是《狂飙》引人入胜的原因吧。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