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航工业是航空工业忠实的合作伙伴,双方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不仅创造了中巴飞机工业合作的历史,更是南南合作的典范。我们愿与航空工业携手共进,续写中巴合作新篇章。
”
——巴航工业大中华区总裁及商用飞机副总裁
郭青
2000年5月,巴航工业在中国成立办事处,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此之前,巴航工业通过其驻新加坡的机构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了调研,我们认为中国市场发展到了重要阶段,对支线航空的需求会有所突破,将迎来较大发展。于是,巴航工业便将ERJ145带入了中国。
二战后,全球支线航空市场迎来了第一波发展,当时所用的飞机都是螺旋桨式飞机,主要从军用飞机转型而来;到了上世纪90年代,全球支线飞机市场迎来第二波大发展——支线飞机喷气化的趋势逐渐明显,市场要求支线飞机运行的航程越来越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巴航工业适时推出了ERJ145喷气飞机。那时,山东航空、武汉航空、南航等诸多中国航司都在考虑运营支线喷气式飞机巴航工195,而且因为当时中国民航政策的变化,正值地方航空公司成立的热潮,作为新兴的地方航空公司所急需的机型巴航工195,支线飞机的需求非常的大。为了更好的运作ERJ145飞机在华的销售和市场工作,巴航工业在中国先后成立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北京代表处和巴航(中国)飞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我们希望对国内市场有更精准的把握,能推动对航司的销售落实,且能在航司引进支线飞机后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进入中国后,巴航工业以商用飞机业务为主不断开拓市场,并且与中国航空产业链深度合作,迄今已经二十余年。总结多年来的经验,巴航工业在中国的成功关键,在于与中国航空产业共同成长,并且坚持本地化发展,不断拓展与航空工业及国内航司的合作,尤其是坚定促进中国支线航空的发展。
我是2002年进入巴航工业任职,当时正值巴航工业与航空工业进行合资企业的谈判工作。双方的合作原则在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和本地化发展。
2003年1月, 巴航工业携手航空工业共同投资组建了哈尔滨安博威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安博威”), 在中国本土生产50座级的ERJ145喷气式飞机。这一合作无论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均开创了中外航空制造企业的先河——安博威公司的飞机整装生产线、供应链管理体系、交付和售后都秉承本地化运营的理念和方式。到后期,大部分飞机装配工作都是由中国员工完成,基本实现了飞机装配的本地化。一个令我印象深刻而且有趣的细节是:在安博威成立之初,很多航空工业的员工去巴西参加培训,尤其在SARS发生之后,出国、隔离、培训都非常不易,但这些员工非常刻苦且专业;另一方是长期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巴西同事,他们学会了地道的东北话,甚至后来我到访巴西总部时,也有人跟我讲东北话。
安博威不仅仅是中国与巴西之间高科技领域南南合作的典范,更是中巴友谊、文化的桥梁,体现了中巴关系的互信与了解。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民航业长期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至2015年,中国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民航运输市场……而现在,在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发展后,中国正处于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的转变阶段,这就要求中国的航司,从粗放发展、粗放管理,向质量提升发展,更要求中国民航市场实现市场细分、管理细化。
这期间,支线航空必然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对支线飞机航路网络、机队结构建设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以前,比较热门的支线飞机座级为50座左右,而现在,支线飞机大型化成为趋势,航司更需要百座级的支线飞机。同时,全球各国都在全力推动航空运输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巴航工业全新一代的机型能更好的帮助中国在航空领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和承诺。
未来,巴航工业期待能通过新的型号研发,与全球更多机构开展合作,尤其是在经过新冠疫情后,航空产业链一定要报团取暖。巴航工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沿,致力于研究创新商业模式,发展包括城市空中交通等一系列新的航空市场。作为支线航空的进一步延伸,城市空中交通可以更好的解决每位乘客的终端通勤问题。而巴航工业希望凭借在商用航空领域丰富的经验积累为全球市场提供一个高标准且符合民航适航要求、全面的空中交通解决方案。
排版:蓝风
文案:钟飞
编审:武晨
监制:王兰
看航空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点击卡片即可获取全文
飞走前,留下“在看”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