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
宁陵县第二中学高中二年级三班毕业合影(摄于1976年4月) 苗尤志提供
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两排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闲来无事就泡杯清茶,读读书、写写文章,兴致来了再出去旅个游,61岁的苗尤志非常享受现在的生活状态。
“如果没有1977年的高考,我可能还在老家务农。”回忆起那场改变命运的考试,苗尤志说,“高考为我的人生开启了另一条道路中国恢复高考,让我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苗尤志在备课
感恩父母:靠“工分”供养五兄妹读书
思绪拉回到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出生于1958年的苗尤志是宁陵县柳河镇苗庄村人,家中兄妹五人,他是老大。“那个时候条件不好,家里老大一般不会让去上学,因为要照顾弟弟妹妹们。”苗尤志说,“我的父母也算是有些文化的人,当时我们家里有两大木箱的书,现在看来没什么,但是在当时的农村很珍贵也很稀缺。”由于父母一直注重教育,他们兄妹五人在那个“挣工分”的时代都被送进了学校,家中生活一直靠父母两人挣来的“工分”维持。
初中之前,苗尤志从没走出过柳河地界。1974年费了一番周折到宁陵县第二中学上高中。“上学的时候生活很苦,吃的经常都是红薯干,吃多了就会胃酸,严重的还会胃穿孔中国恢复高考,馒头是不让随便吃的,也就过年的时候能吃一次吧。”回忆起上学时的情景,苗尤志感慨良多。
高中毕业后,苗尤志修过柴油机,当过民办教师,教过语文、化学、物理等课程,那时候,他最大的人生梦想是到县文化馆图书室做一名管理员。能上大学是他没敢想过的事情,直到那个神圣的时刻突然到来。
图片由苗尤志提供
感恩时代:高考改写人生轨迹
1977年冬,国家恢复高考。这次不同寻常的考试,改写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起航。苗尤志幸运地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高考生。
由于找不到任何针对高考的复习资料,当时,宁陵县第二中学组织老师在学校讲了几节课,由于老师也没高考经验,备考课只是泛泛而谈,苗尤志只记下两页纸的笔记。
苗尤志唯一的复习资料是初高中课本。“对我来说那不是复习,而是学习,因为即使在高中时期,很多东西我们都没有学过。”苗尤志就这样在家里那张用车轱辘和碎砖头拼凑的桌子上没日没夜地“复习”了10多天,就走上了考场。
图片由苗尤志提供
1977年12月7日,地上的水洼结着薄冰,苗尤志穿着棉袄,背着棉被住进了宁陵县第二高中考点的宿舍。
每场60人,30张桌子,每桌2人;试题用手工刻写,然后制成铜锌板印刷;史地、理化均是合卷,一张大小约32开两面印刷的纸张;语文知识部分和作文分卷,分两次考试;试卷只印试题,答题纸另附,考后试卷、答题纸、草稿纸一起密封,答案写在草稿纸上,只要正确也给分……
尽管试题难度不大,但对于当时的很多考生来说,高考依然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关卡。在数学、理化考试中,苗尤志目睹了不少考生整场考试衔笔而玩的无奈。
图片由苗尤志提供
感恩组织:从第一批高考生成长为招办发言人
根据河南省招办编印的《河南招生考试志》记载,1977年,河南全省共有708097人参加考试,实际录取9374人,录取率为1.3%,也就是说约每75.5名考生录取1人。苗尤志所在高中的75届、76届、77届共600多名毕业生,只有4人被录取。
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录取工作一直持续到1978年2月。1978年1月中旬,苗尤志接到了宁陵县教育局的体检通知。到了4月初,他在宁陵县教育局领到了录取通知书。直到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被录取到了商丘师范学校。
图片由苗尤志提供
1980年4月,苗尤志从商丘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当年就读的高中当了近9年化学教师。此后他调入商丘地区教育局(即现在的商丘市教体局)做新闻、文秘工作,又在商丘市招生办公室工作12年多。他3次参与河南省招生制度改革课题,两件作品获得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成为商丘市招生办新闻发言人,这样的人生,是苗尤志在1977年高考前不敢想象的。
知识改变命运。新中国成立70年间,中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无数个“苗尤志”们通过高考开启了崭新的人生旅程。1952年,全国普通高校开始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当年共录取新生6.6万人。1977年,高考大门重新打开,570万名应考者走入考场,录取率为4.8%。2018年,中国高校招生790.99万人,毛入学率已达到48.1%。2019年预计毛入学率将超过50%,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
人民网河南频道王佩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