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

高一必修(下)10篇情境默写教师版133句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情境默写(1-13)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的句子是“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自信认为在“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情况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完成军事强国的目标。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称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就能取得“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成效,被孔子批评毫不谦让。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求对自己治国能力中的不足的态度是“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这里也侧面看出他的谦逊。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呼应冉有的“非曰能之,愿学焉”两句话可以看出公西华更为谦虚。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7.《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鼓瑟希,铿尔”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同时“舍瑟而作”又表现了他回答老师问题时的恭敬态度。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回答说和其他三个人的志向不同的一句是“异乎三子者之撰”,孔子鼓励每个学生说出各自的志向是“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浴乎沂,风乎舞雩”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沂水边快乐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暂的回答,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在曾晳的追问下,孔子说出了哂笑子路的原因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1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评冉有志向的句子是: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公西华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能力的句子是“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阿房宫赋》情境默写(14-37)

14、《阿房宫赋》中,起势雄健,表现秦王一统天下、势如破竹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

15、《阿房宫赋》中,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16、《阿房宫赋》中,作者描写阿房宫总体建筑形势的句子是: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17、《阿房宫赋》中,作者描写两条大河流经阿房宫,以此表现阿房宫占地广阔的句子是: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18、《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特点的句子是: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19、《阿房宫赋》中,描写宫殿、楼阁依地形而建,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的句子是: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0、《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建筑之多的句子是: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21、《阿房宫赋》中架梁之椽,作者用比喻手法、反问语气、惊诧口吻描写阿房宫中楼阁之间通道的句子是: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2、《阿房宫赋》中,作者描写六国宫妃、女儿、孙女等被掳至秦的句子是: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23、《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宫人们打开梳妆镜的情景的句子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4、《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宫人们梳理发髻的情景的句子是: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25、《阿房宫赋》中,作者用夸张手法描写宫人们泼洒脂水的情景的句子是: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26、《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描写宫车经过的巨大声响的句子是: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27、《阿房宫赋》中,作者用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宫人们不得秦王临幸的落寞心境的句子是: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8、《阿房宫赋》中,描写秦人肆意践踏六国的宝鼎、美玉、黄金、珍珠等珍稀物品的句子是: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29、俗话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阿房宫赋》中,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0、《阿房宫赋》中,作者用质问语气谴责秦统治者极尽奢靡而不知怜惜的句子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1、《阿房宫赋》中,作者比喻、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屋椽之多的句子是: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32、《阿房宫赋》中,作者比喻、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钉头之多的句子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33、《阿房宫赋》中,作者比喻、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栏杆之多的句子是: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34.文中描写阿房宫结局的语句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5.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6.《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37、《阿房宫赋》中,作者在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覆辙的句子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六国论》(38-50)

38.苏洵用“暴霜露,斩荆棘”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但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

39.苏洵认为,齐国没有贿赂秦国,结果“终继五国迁灭”,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40.苏洵用精妙的比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形象地批判了六国的赂秦行为。

41.苏洵认为用割让土地的方法求得安寝的方法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是因为:“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42.苏洵认为燕赵的灭亡令人同情,因为他们“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尽管如此也是打了败仗才灭亡的,是非常不得已的。

43.苏洵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4.苏洵认为,如果六国国君丢掉幻想,不去取悦秦国,而是“并力西向”,那么一定会会出现“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的结果。

45.杜牧《阿房宫赋》主要借秦王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不顾百姓死活,而苏洵的《六国论》则是批评北宋王朝“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天天给辽国割地,实在是不应该。

46.苏洵讲述赵国败亡的原因时说“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指出杀害良将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

47.苏洵对北宋王朝的批评是很尖锐的,他说:“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还比不上六国国君的智慧。

48.苏洵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9.《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50.苏洵借助“以赂奉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4《谏太宗十思疏》默写(51-64)

5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52.《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的两句是: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53..《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54.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到人尽其才,是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广开言路,从善如流是发扬民主的重要体现。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曾说过“,”,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55.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 ,”两句,强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56.魏徽《谏太宗十思疏》中,写诚信待人与轻视他人会产生迥异结果的句子是:“ ___,___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7.魏征在《谏太宗十思书》中规劝唐太宗不要因为个人的喜好而滥赏乱罚的句子是“,_”。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58.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认为如果君主能选贤任能并善于纳谏,不但智者献谋勇者尽力,而且“,_”各尽其职。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59.《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力和地位的两句是:,。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60.《谏太宗十思疏》这篇奏章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61.魏微的《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木”“泉”作比喻,得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并以此为中心展开论述。

62.《谏太宗十思疏》中,国君不仅掌握帝王的重权,占据天地的重大地位,并且还要: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6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帝王在创业守业时德行方面有不同表现的句子是: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64.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的手法告诫唐太宗要重视人民力量的句子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5《答司马谏议书》(65-82)

65.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开宗明义,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两句是: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66.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6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明只想简单些回信,不再辩解的句子是: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68.《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举先王之政”,根本目的是“以兴利除弊”,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

6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两句从“征利”的角度进行了辩驳。

70.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回答以“辟邪说,难壬人”两句,说这样不叫“拒谏”。

7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所谓“侵官”之说时,陈述新法经过了朝廷议定,且交付主管部门执行这一事实的句子是:“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

72.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和司马光议事每不合,主要是政见和方法不同的原因,因此简略地写回信,不再辩解,但是又因为“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希望司马光原谅他。

73.《答司马谏议书》开头先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

74.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这一句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变法的话。

7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盘庚迁都之时,虽然“胥怨者民也”,且“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但他并不是因为有人抱怨、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76.作者重置因果关系,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77.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7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政见不一的原因是“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而“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则表达了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敬慕之情。

79.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 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80.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达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的两句是: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81.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如果对方指责自己在位时间长,却不能帮助君王福泽百姓,这种失误他是承认的句子是: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

8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所不能领教的碌碌无为、墨守陈规思想是,“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

6-9古诗词登岳阳楼 ,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游园)登岳阳楼(83-116)

83.《登岳阳楼》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两句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84.《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自叙如此落寞,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对比鲜明,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

85.《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运用象征手法,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 又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86.《登岳阳楼》中采用借代手法,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的句子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7.《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88.“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登岳阳楼》中“乾坤日夜浮”与“老病有孤舟”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

《桂枝香·金陵怀古》

89.《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90.《桂枝香》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91.《桂枝香·金陵怀古》“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两句,其中两个短语对仗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印成趣。

9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两句写在广漠的空间上,随着征帆渐渐远去,水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

93.《桂枝香》一词中,“归帆去棹残阳里”、“酒旗斜矗”两句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的行旅,人事匆匆,由纯自然的活动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9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由写景转入怀古,并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之情的诗句是:念往昔,繁华竞逐。

95.《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一声叹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诗句,再现陈后主亡国悲剧,而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江南各朝覆亡相继的名句是:“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96.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就是用这个典故表达亡国之恨的。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97.《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写对前人吊古、怀古不满之情的诗句是:“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98.《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两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

99.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抒发人们耽于享乐,不能借鉴前朝教训的感慨时说“,,”,这是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念奴娇·过洞庭》

100.“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三句点地域与节候的特点,说明了这是一个接近仲秋节的、风平浪静的洞庭湖之夜。

101.写如玉镜美玉一般的湖面广阔而邈远,上面只有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的句子是:“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102.《念奴娇·过洞庭》中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说明湖面的广阔的句子是:玉鉴琼田三万顷。

103.《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104.《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海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的句子是:”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105“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三句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106.“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是写月华星辉,波光水色的景象,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

107.只有八个字,却具体而生动地显示了诗人的才华,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的句子是:“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108.《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词句是: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109.《念奴娇·过洞庭》“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比喻表达了词人超然物外的襟抱。

110.全词的高潮所在,也是诗人感情的高潮所在的句子“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111.苏轼《前赤壁赋》有“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则是用“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两句写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

112.《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牡丹亭·游园·皂罗袍

113.《游园[皂罗袍]》开头两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114.《游园[皂罗袍]》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

115.《游园[皂罗袍]》中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是: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116.《游园[皂罗袍]》中“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一句,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10.《谏逐客书》(117-133)(何处炊烟整理)

117.《谏逐客书》中,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向四面扩张,最终做到了“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使功业得以延续。

118.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119.《谏逐客书》中,列举了秦国四君的事例架梁之椽,在正面论述了客卿对秦国有利后,运用假设从反面得出了“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的推论。

120.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12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秦国“弃黔首”“却宾客”就好比“借寇兵而赍盗粮”,是资助敌人削弱自己。

122.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

123.《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的句子是“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124.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写秦昭王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的句子是:“强公室,杜私门”。

125.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用蚕吃桑叶作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业的句子是:“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126.《谏逐客书》中,描写秦穆公任用客卿取得了“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的功业。

127.《谏逐客书》中,李斯用泰山的例子说明君王应重视民众的力量的句子是“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128.《谏逐客书》中,秦昭王任用范雎,为加强中央集权、打击豪门实施的具体措施是“废穰侯,逐华阳”。

129.在《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直接影响的句子是: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130.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击瓮叩缶,弹筝搏髀”形象说明了“真秦之声”。

131.《谏逐客书》中讽刺秦王看重的只是声色珠宝,轻视人才的句子是“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13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归纳了秦国对物取舍的标准,为下文批驳秦王逐客作了很好的铺垫。

133.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进而提出诘问:“客何负于秦哉!”以驳倒“吏议”。

架梁之椽_椽木筒瓦屋面做法_架梁椽怎么读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muyang-0410